黑石城与草原部落的贸易合作进入了快车道,蒸汽货车往来穿梭,将草原的特产源源不断地运往黑石城,又将黑石城的工业品和技术送往草原。这种多元化的贸易不仅丰富了双方的物资,更促进了技术的交流和传播,为双方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这天一早,三辆蒸汽货车满载着货物从黑石城出发,驶向不同的草原部落。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运输的货物更加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农具、布匹,还增加了不少新玩意儿——改良的纺织机、小型的冶铁炉,甚至还有几套简单的蒸汽动力装置模型。
“这次运输的重点不是货物,而是技术。”李彻在出发前对运输队长叮嘱道,“你告诉草原的兄弟们,这些机器不仅是用来用的,更是用来学的。我们会派工匠跟着去,手把手教他们使用和维护,只要他们愿意学,我们就愿意教。”
“请将军放心,我们一定把您的意思传达清楚。”队长郑重地说。
李彻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意识到,单纯的商品贸易虽然能带来短期利益,但只有将技术传播出去,帮助草原部落提高生产力,才能实现真正的长远合作和共同发展。
蒸汽货车抵达草原后,果然引起了轰动。牧民们围着那些新奇的机器啧啧称奇,当看到纺织机自动运转织布,小型冶铁炉轻松熔化铁块时,更是惊得合不拢嘴。
“这……这简直是神物啊!”一个年长的部落首领感叹道,“不用人力就能织布炼铁,黑石城的技术真是太神奇了!”
阿依古丽笑着解释:“这不是神物,是李将军发明的机器,用蒸汽作为动力。只要学会了使用这些机器,我们草原也能自己织布、炼铁,不用再辛苦地手工制作了。”
“真的能教我们吗?”首领激动地问。
“当然能!”跟着货车来的工匠笑着说,“李将军说了,只要大家愿意学,我们就把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大家。”
接下来的几天,工匠们在草原上开设了临时的技术培训班,手把手地教草原人使用这些新机器。草原人学习热情高涨,白天跟着工匠们学习操作,晚上还围着篝火讨论技术问题,学习氛围十分浓厚。
巴图的妻子就是培训班里最认真的学员之一。她很快就掌握了纺织机的操作技巧,织出的布匹又快又好。当她拿着自己用新机器织出的第一匹布时,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以前我一天织不了半匹布,现在用这机器,一天能织三匹!李将军真是我们草原人的福星啊!”
技术的传播不仅提高了草原的生产力,也改变了草原人的观念。他们开始认识到技术的力量,对黑石城的认同感和信任感也越来越强。不少部落主动提出,愿意用更多的特产来交换技术和机器,甚至希望能派年轻人去黑石城学习更先进的技术。
消息传回黑石城,李彻非常高兴:“这就是我想要的结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他们再多的商品,不如教他们生产商品的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草原的落后面貌,实现真正的共同发展。”
苏璃也笑着说:“现在草原部落对我们的信任度越来越高了,他们不仅愿意和我们做生意,还主动向我们学习技术,这说明我们的合作模式已经深入人心了。”
技术输出带来的好处很快就显现出来。草原的生产力提高后,能够提供的特产数量和品质都有了显着提升,为黑石城的工业发展提供了更充足的原材料。同时,草原的消费能力也在增强,对黑石城商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贸易需求,李彻决定扩大蒸汽货车的生产规模,并开始修建从黑石城通往草原深处的简易公路。这条公路虽然简陋,但比天然的土路好走多了,大大提高了蒸汽货车的运输效率,缩短了运输时间。
“将军,有了这条公路,我们的蒸汽货车跑起来更稳更快了,运输成本降低了不少!”运输队长回来汇报时兴奋地说,“草原部落的兄弟们看到我们修路,都主动来帮忙,他们说这是连接草原和黑石城的幸福路!”
李彻听了非常欣慰:“这不仅是一条贸易路,更是一条友谊路、发展路。等这条路修好了,我们还要修更多的路,把黑石城的技术和文明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随着贸易的多元化和技术的传播,黑石城的影响力在草原上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草原部落主动向黑石城靠拢,愿意接受黑石城的管理和指导。李彻趁机在草原上设立了几个贸易和技术交流站点,派去了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一步规范和促进双方的合作。
这些站点不仅负责贸易往来,还提供技术指导、医疗救助等服务,深受草原人的欢迎。不少草原人说:“黑石城的人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好东西、好技术,还真心实意地帮我们解决困难,这样的朋友我们交定了!”
看着黑石城与草原部落之间日益紧密的联系和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李彻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自己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用科技推动发展,用贸易促进交流,用合作实现共赢,这才是治理边疆、实现长治久安的正确道路。
站在城楼上,李彻望着远方草原的方向,眼中闪烁着远大的光芒。他知道,黑石城与草原的合作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广阔的天地等待着他们去开拓,用科技和文明的力量,创造一个更加繁荣、更加和谐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