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洒满黑石城,带来了新的活力。造纸工坊里,工匠们用新学的算术方法记账,效率果然提高了不少,大家脸上都带着笑容。苏璃(苏先生)刚到工坊,就看到李彻和王管事正在低声交谈,神情有些严肃。
“将军,真要改祭河神的仪式啊?”王管事有些担忧地说,“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改了会不会惹怒河神啊?”
“什么河神海神的,都是糊弄人的。”李彻不以为然地说,“祭祀本来就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保佑百姓平安。只要心诚,形式改改没什么大不了的。再说了,老仪式又费钱又繁琐,还容易被人钻空子贪污,早就该改了!”
苏璃心中一动,走上前去:“将军,你们在说祭河神大典?”
“是啊,苏先生。”李彻笑着说,“再过几天就是祭河神的日子了,我打算把仪式改良一下,搞得既热闹又节俭,还能让大家都参与进来。”
王管事叹了口气:“将军,不是我泼冷水,城里的老人们肯定不同意。他们最看重这些老规矩了。”
“老规矩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李彻说,“以前祭祀要用很多粮食和牲口,最后都被少数人贪污了,普通百姓根本得不到好处。这次我要改改,把节省下来的粮食分给穷人,再搞点新花样,让大家都能感受到喜庆。”
苏璃好奇地问:“将军想搞什么新花样?”
“我打算搞个‘送王船’仪式,但船上不装那么多贡品,而是放一些烟花。”李彻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等船开到河中心,就点燃烟花,又好看又吉利!再组织工匠们表演一些新发明,比如我们的改良水车、连弩什么的,让大家开开眼界!”
这个想法新颖又大胆,苏璃不由得眼前一亮:“这个主意好!既节省了开支,又能让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还能展示我们的新成果,一举多得!”
得到苏璃的赞同,李彻更有信心了:“是吧?我就说这个主意不错!王管事,你就放心吧,出了问题我担着!”
王管事还是有些犹豫,但看到李彻坚定的眼神,只好点点头:“好吧,将军怎么说,我就怎么安排。”
接下来的几天,黑石城都在为祭河神大典做准备。李彻亲自指挥,工匠们加班加点地制作“王船”和烟花,百姓们也积极参与,有的打扫街道,有的排练歌舞,整个城市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但正如王管事担心的那样,一些守旧的老人对李彻的改革很不满,纷纷找上门来反对。
“李将军,祭河神的规矩怎么能乱改呢?这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一个白胡子老头拄着拐杖,气冲冲地说,“要是惹怒了河神,降下灾祸怎么办?你负得起这个责任吗?”
“张大爷,您消消气。”李彻耐心地解释道,“我改的只是形式,心意没变啊。再说了,真有河神的话,看到我们把节省下来的粮食分给穷人,肯定会更高兴的,怎么会降灾祸呢?”
“你这是强词夺理!”另一个老头说,“没有丰厚的贡品,河神怎么会保佑我们?往年祭祀后都风调雨顺,就是因为心诚!”
“往年那是碰巧了。”李彻说,“真要心诚,就得实实在在为百姓做事。我把省下的钱用来修水利、改良农具,让大家多打粮食,这比什么贡品都管用!”
老人们被说得哑口无言,但还是不甘心。这时,苏璃走了过来说:“各位大爷,我觉得李将军说得有道理。祭祀的本质是表达敬畏和期盼,只要心意到了,形式不重要。而且新仪式能让更多人受益,还能展示黑石城的新面貌,这难道不是好事吗?”
苏璃虽然是外来的“流民”,但这段时间在工坊里表现出色,又识文断字,深得大家尊重。老人们听她这么说,态度缓和了一些。
“再说了,”苏璃笑着说,“新仪式有烟花看,还有新发明展示,多热闹啊。说不定河神看到我们黑石城越来越兴旺,还会更保佑我们呢!”
这话一出,老人们都忍不住笑了起来,气氛顿时缓和了许多。
“好吧好吧,既然李将军和苏先生都这么说,我们就信你一次。”张大爷摆摆手说,“但要是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可不答应!”
“放心吧张大爷,保证出不了问题!”李彻拍着胸脯说。
送走老人们,李彻松了一口气,对苏璃说:“多亏了你啊苏先生,不然我还真不好应付这些老爷子。”
“将军客气了,我只是实话实说而已。”苏璃笑着说,“其实大家不是反对改革,只是害怕改变带来的未知风险。只要把道理讲清楚,让大家看到好处,大家还是会支持的。”
李彻点点头:“你说得对。看来以后做什么事,都得先和大家沟通好,不能想当然。”
他看着忙碌的工匠和百姓,眼中充满了期待:“等大典那天,我一定要让大家看到一个不一样的祭河神仪式,让大家知道,黑石城正在变得越来越好!”
苏璃看着李彻充满活力的侧脸,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个男人总能用他的智慧和热情感染身边的人,让大家对未来充满希望。她突然很期待祭河神大典的到来,想看看这个不一样的仪式,更想看看李彻站在人群中自信满满的样子。
夕阳下,“王船”的框架已经基本完成,工匠们正在精心装饰。远处,几个工匠正在调试烟花,偶尔发出几声闷响,引来孩子们的欢呼。黑石城的空气中,除了节日的喜庆,还多了一丝创新和希望的气息。一场不一样的祭河神大典,正在悄然筹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