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大军抵达樊城以北十里下寨,连绵的营盘依着地势铺开,旌旗蔽日,刀枪如林,与樊城头那面孤高的“刘”字旗遥相对峙,肃杀之气压得人喘不过气。中军大帐内,曹仁并未因曹洪的小挫而动怒,反而更加沉稳。他仔细查看着樊城周边的地图,目光最终落在城北一片名为“北邙坡”的丘陵地带。那里林木茂盛,距离樊城仅三里之遥。
“文聘坚守不出,意在拖延,耗我锐气。”曹仁手指点在北邙坡,“此处林木,正是打造云梯、井阑的绝佳材料。传令,伐木队即刻进驻北邙坡,辅兵营随之建立,日夜赶制攻城器械!我要在五日之内,看到足以覆盖樊城墙头的井阑林立!” 他深知,对付樊城这等坚城,必须有绝对优势的攻城手段。
消息很快传到樊城内。文聘眉头紧锁,北邙坡的位置,正在守城弩炮的极限射程边缘,派兵出击风险极大,但若任由曹军在那里建立器械工场,无异于坐视利刃抵喉。
“军师,北邙坡林木一旦被曹军所用,樊城危矣!是否派死士夜间焚林?”文聘找到诸葛亮,语气带着急切。
诸葛亮正在查看近日的风向记录,闻言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锐芒:“将军稍安勿躁。焚林不难,但若只是烧掉些树木,于大局无补,反而打草惊蛇。曹仁用兵谨慎,既敢将工场设于北邙坡,必有重兵防护,强攻必中其埋伏。”
他走到沙盘前,羽扇轻点北邙坡的地形。那是一片马蹄形的缓坡,三面环抱,只有南面一个入口通向樊城方向,坡地内林木葱郁,中间地势略低。“曹仁看中了此地的林木和隐蔽,却忽略了此地地形,乃是一处天然的 ‘聚火盆’ 。” 诸葛亮的声音平静,却带着冰冷的杀意,“他要木头,我们便给他木头。不仅要给,还要帮他‘加工’一番。”
文聘一怔:“军师的意思是?”
“诱敌深入,火攻破之。”诸葛亮羽扇在北邙坡入口处虚划一道,“然,火攻之要,不在火,而在 ‘锁’ 。需得让曹军自己进来,再将出口牢牢锁死,方能毕其功于一役。”
接下来的部署,展现了诸葛亮惊人的算计能力。他并未直接派兵去北邙坡,而是动用了早已渗透在城外、伪装成樵夫、猎户的通济行暗桩。
第一日,几名“樵夫”在曹军伐木队附近“不小心”被俘,他们“惊恐万状”地招供:文聘惧曹军器械之利,已秘密派出多股小队,试图焚毁北邙坡林木,只因坡内已有曹军驻守,才迟迟未敢动手。曹仁得报,冷笑一声,果然加派了兵力看守北邙坡入口,并加强了巡逻,自以为万无一失。
第二日,风向开始转为稳定的西北风,正对着北邙坡的“碗口”方向。诸葛亮在城头观风,微微颔首。
第三日,夜深人静之时,数十名水性极佳的死士,口衔芦管,背负着以油布紧紧包裹的、引火极快的硫磺、硝石和浸满火油的干草束,从汉水潜游至北邙坡背面的悬崖之下。这里峭壁陡立,曹军防守最为松懈。他们凭借飞爪绳索,悄无声息地攀上崖顶,将引火之物巧妙地分散隐藏在林深叶茂之处,尤其是那些被曹军砍伐后堆积如山的木料堆下方。完成之后,又循原路退回,神不知鬼不觉。
第四日,最关键的一步开始了。黎明时分,樊城北门突然洞开,一支约两千人的荆州步卒呐喊着杀出,直扑北邙坡入口!为首将领乃是刘磐,他挥舞战刀,攻势极为猛烈,摆出一副不惜代价也要冲入坡内焚林的架势。
驻守入口的曹军将领见状,不惊反喜,立刻按照曹仁事先的吩咐,佯装不敌,且战且退,故意将荆州军向坡内“引诱”。这正是曹仁的将计就计,他在坡内林木深处,早已埋伏了重兵,只等荆州军深入,便可四面合围,一举歼灭这支守军的机动力量!
刘磐部队“果然”中计,一路“追击”,迅速深入北邙坡腹地。喊杀声、兵刃交击声在林中回荡。就在曹军伏兵尽出,即将完成合围的刹那,异变陡生!
北邙坡入口处,并未如曹军预想的那样出现接应的荆州军,反而从两侧不起眼的土沟、草窠中,猛地站起数百名荆州强弩手!他们并非为了冲进去救援,而是用密集的、特制的火箭,疯狂地射向入口处那些早已被暗中洒满火油、堆放了大量干柴的障碍物和两侧的树木!
“呼呼—!”
西北风正疾!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几乎是在眨眼之间,一道炽烈的火墙在北邙坡入口处冲天而起!火舌翻滚,浓烟蔽日,彻底封死了出口!
与此同时,北邙坡深处,那些提前埋设的引火之物,也被潜伏在暗处的最后几名死士用火折点燃!火头从曹军伏兵的身后、脚下猛地窜起!
刹那间,整个北邙坡变成了一座巨大的熔炉!曹军完全懵了!他们前有“溃败”转身开始结阵反击的刘磐军,他们早已经占据了一小片提前清理过的防火带,左右和身后是疯狂蔓延的烈火,而唯一的退路,被那道死亡火墙彻底阻断!
风在吼,火在啸,树木发出噼啪的爆裂声,中间夹杂着曹军士兵凄厉的惨嚎和战马的悲鸣。浓烟呛得人无法呼吸,烈焰炙烤着甲胄,里面的士兵如同被投入丹炉的活人,无处可逃。试图强行冲过入口火墙的,瞬间就成了火人,惨叫着翻滚倒地。
站在樊城北门楼上的文聘,看得目瞪口呆。尽管他已知晓计划,但亲眼目睹这地狱般的场景,依然感到一阵心悸。那冲天的火光,将他的脸庞映照得明暗不定,也映照出诸葛亮那平静无波,甚至带着一丝悲悯的侧脸。
“这……这便是军师的火攻之策……”文聘喃喃道。
诸葛亮轻摇羽扇,目光穿越熊熊烈火,仿佛看到了更远的地方。“曹仁欲借林木铸利刃,我便以此林木,为他麾下勇士,筑一座巨大的坟茔。经此一炬,北邙坡化为白地,曹军短期之内,再难获得大量木材建造大型器械。更重要的是,”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下去,“此战,焚毁的不只是林木,更是曹军不可一世的士气。我军将士当知,曹军,可败;樊城,可守!”
这场精心策划的大火,烧了整整一天一夜才渐渐熄灭。曹仁站在营垒高处,望着北邙坡方向那冲天的黑烟和隐约传来的焦糊气味,脸色铁青,拳头攥得咯咯作响。他派去的数千精锐,包括大量负责打造器械的能工巧匠,几乎全军覆没,逃回来的寥寥无几。
他低估了文聘,不,他低估了文聘身边那个神秘的“军师”!这绝非文聘的风格!这种环环相扣、算尽风向地利的狠辣手段,像极了鬼卒情报中提到的那个诸葛孔明!
“诸葛亮……果然是你!”曹仁从牙缝里挤出这个名字。他意识到,攻打樊城,不再仅仅是对付一个善守的文聘,而是要面对一个更加诡异难测、智谋深远的对手。接下来的战斗,将更加艰难和残酷。
而樊城内,军民士气大振。军师诸葛孔明之名,伴随着“北邙坡一把火,烧得曹军魂胆落”的歌谣,迅速传遍全城。诸葛亮站在城头,看着远处曹军大营的灯火,他知道,这只是开始。一场智慧与力量的终极较量,随着这场大火,正式进入了最惨烈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