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兮瑶的话音刚落,屋内顿时鸦雀无声。
大伯母第一个按捺不住,拍着大腿附和道:对呀爹、娘!这钱对咱们家是笔巨款,可对县太爷来说,那就是九牛一毛!不就是几百两银子嘛,咱们要是不收,那不是傻子嘛!
林兮瑶看着大伯母财迷心窍的模样,无奈地揉了揉太阳穴:大伯母,您算错了,这可不是几百两——她突然提高声调,是上千两!
什么?!屋里顿时炸开了锅,连最稳重的祖父都惊得打翻了茶盏。
林兮瑶不慌不忙走到第二个箱子前,小心翼翼地捧起那套红珊瑚黄金头面,林兮瑶轻轻抚摸着首饰上精致的纹路,解释道:单说这件首饰——她指尖轻点镶嵌的宝石,这红珊瑚色泽如血,颗颗圆润无瑕;金丝掐得比头发还细,少说要十几道工序,至少要三位匠人合作半月才能完成。又翻转露出底部的点翠:更难得这翠羽色泽,每片都得取自活翠鸟的颈羽...
就...就这么个发簪要六百多两?大伯母尖着嗓子打断,吓得林兮瑶手一抖,差点把首饰摔了。全家人倒吸凉气的声音清晰可闻。
慌什么!祖母瞪了大伯母一眼,转向林兮瑶时声音却发颤:二丫,当真值这个价?
见少女郑重点头,大伯结结巴巴追问:那...那其他两套呢?
那两套鎏银的,五十两上下吧。
呼——众人齐齐长舒一口气,竟觉得五十两都成了小数目。这时林雅瑶突然插嘴:另外两个箱子呢?
布匹倒是实在,林兮瑶掀开箱盖,面上两匹云锦值几十两,底下都是寻常粗布。她话锋一转:不过——
全家人刚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
这箱书有些特别。她取出一本《四书集注》,指着页边密密麻麻的朱批:李字落款,正是县太爷的手笔。
大伯母急得直跺脚:县太爷用过的书能多卖几钱银子?总不会比那六百两的头面还金贵吧?
这书本身不值钱,林兮瑶轻抚书页,可有了这些科考心得...她目光扫过满脸茫然的家人,突然笑了:好比给庄稼汉一袋金种子,他只会嫌不能当饭吃;但若是给读书人——
就是能中举的宝贝!祖父突然拍案而起,浑浊的眼里迸出精光。
所以这书...石头机灵地转移话题,指着那箱书籍,县太爷为啥要给咱们这个?
林兮瑶眼睛一亮:问得好!她快速翻到一本《春秋》的扉页,看这里——甲辰年江南乡试备要,还有这些朱批...她的指尖划过密密麻麻的笔记,这分明是县太爷当年中举的备考心得!
一直沉默的母亲柳氏突然轻呼,莫不是...莫不是给咱家文德准备的?县太爷还知道我们家有读书人!
林兮瑶啪地合上书,眼中闪着狡黠的光,县太爷这是明着送谢礼,暗里送前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