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时分,张崇的帅帐内灯火通明。当林砚与赵虎带着连夜绘制的敌情图求见时,张崇早已端坐主位,两侧分别坐着前军主将陆锋、后军督粮官孙立、中军护军周通等主要将领,就连伤势未愈的林远也坚持立在帐内一角。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张徐徐展开的地图上。
帐内的气氛凝重得几乎让人窒息。连日来的败绩让每个人都面色凝重,特别是那些边军出身的将领,更是对即将到来的战事忧心忡忡。
老师,各位将军。林砚的声音因彻夜未眠而略显沙哑,但眼神却异常明亮,昨夜学生与赵都尉潜入叛军营地三十里,所见所闻,皆在此图。
他指向图上标注的叛军营地分布:叛军号称十万,实则核心战力只有拓跋部约五千人,其余皆是河西各部拼凑。各部营地分散,号令不一,甚至时有冲突。
赵虎上前一步,补充道:末将观察到,叛军粮草堆积在营地最深处,守卫不足百人,且多为老弱。更重要的是...
他指向图上那条用朱笔特别标注的隐秘小路:由此路可直插叛军腹地,距其粮草堆放处不足五里。此路极为隐蔽,叛军并未设防。
帐内顿时响起一阵低语。陆锋浓眉一挑,率先发问:林参军的意思是,我们要主动出击?
不完全是。林砚迎上众将质疑的目光,学生有三策,请老师与各位将军斟酌。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在延州城的位置:第一策,固守疲敌。叛军擅长野战,我军则要反其道而行。建议在城外增筑三道壁垒,深挖壕沟,广设拒马。叛军来攻,必损兵折将;不来攻,则士气日堕。
孙立皱眉道:筑垒需要时间,而且会大量消耗民力。
正因如此,才要立即动手。林砚语气坚定,叛军新胜,必料我军胆寒固守。我们偏要示弱于外,实则暗中准备。至于民力...他看向张崇,可效仿南方赈灾时的以工代赈,招募流民筑垒,每日发放口粮。如此既可加固城防,又能安抚民心,使流民有所依归。
张崇微微颔首,手指轻叩案几,似在权衡利弊。帐内几位老将交换着眼神,显然对这个建议颇为动心。
第二策呢?张崇问道。
林砚的手指沿那条隐秘小路划过,最终停在叛军粮草堆放处:第二策,断其粮道。叛军粮草守卫松懈,且远离主力营地。赵都尉可率精兵五百,由此小路夜袭,焚其粮草。若此举成功,叛军十万之众,不战自乱。
太冒险了!陆锋猛地站起,五百人深入敌后,一旦被发现,就是全军覆没!这分明是让将士们去送死!
所以必须快进快出。赵虎沉声道,目光坚定地与陆锋对视,末将仔细勘察过地形,此路虽险,但叛军并未设防。一夜之间,足以往返。末将愿立军令状!
帐内争论顿起。有将领认为此计太过行险,有将领则认为值得一试。支持者认为这是打破僵局的唯一机会,反对者则担心会折损精锐。
张崇抬手止住争论,目光锐利地看向林砚:那第三策?
林砚深吸一口气,这是他最为大胆的一策:第三策,分化瓦解。叛军看似势大,实为乌合之众。拓跋部与其他部落之间早有嫌隙,我们正可加以利用。
他详细讲述了昨夜目睹的部落冲突:各部首领貌合神离,许多小部落是被迫依附。若能暗中联络,许以重利,承诺战后保全其部族...叛军联盟,必从内部瓦解。
荒唐!孙立忍不住出声,我军与叛军势同水火,如何暗中联络?再说,那些蛮夷反复无常,岂能轻信?若是诈降之计,岂不是自投罗网?
正因为势同水火,他们才想不到我们会出此奇招。林砚毫不退让,至于可信度...只要我们能展示出足够的实力和诚意,那些本就心怀二意的小部落,自然会做出明智的选择。学生愿亲自前往,以示诚意。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连一直沉默的周通都忍不住开口:林参军,此举太过凶险!
帐内陷入沉默。这三策,一策比一策大胆,一策比一策离经叛道。老成持重的将领们面面相觑,显然难以接受这样激进的策略。
陆锋冷哼一声:林参军说得轻巧。筑垒要钱粮,偷袭要精兵,分化要时间。若是三策齐出,我军兵力分散,万一...
没有万一。一直沉默的张崇终于开口,声音不大,却让整个帅帐瞬间安静下来,叛军势大,若按常理出牌,我军必败无疑。安之这三策,看似冒险,实则环环相扣。
他缓缓起身,走到地图前,目光扫过图上每一个细节:固守疲敌是正,断粮分化是奇,正奇相合,方是取胜之道。兵法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今日之势,正当用奇。
可是大帅...孙立还想再劝。
张崇抬手打断:本帅知道你们在担心什么。筑垒需要钱粮,本帅会从自己的份例中拨付;偷袭需要精兵,赵虎。
末将在!赵虎单膝跪地。
本帅予你五百精锐,三日后出击。记住,你们的任务是焚毁粮草,不是与敌缠斗。若事不成...张崇顿了顿,你知道该怎么做。
赵虎重重叩首:末将明白!若事不成,绝不苟活!
至于分化之策...张崇看向林砚,眼神复杂,此事太过凶险,本帅不能让你亲自涉险。
老师,此事非学生不可。林砚坚持道,那些部落首领不会轻易相信普通人。学生有翰林待诏的身份,又有诗名在外,反而更能取信于人。况且...
他环视帐内众将,语气坚定:既然学生提出此策,自当承担风险。若因畏惧而退缩,何以服众?
张崇凝视他良久,看着他眼中不容动摇的决心,终于长叹一声:罢了。但必须让赵虎派得力人手随行保护,而且要在焚毁粮草、展示我军实力之后再进行。
学生遵命。
军令既下,整个延州城立即行动起来。
城外,数以千计的流民在官兵的组织下开始修筑壁垒。正如林砚所料,以工代赈的策略很快赢得了民心,许多原本对朝廷心怀怨怼的流民,为了那一口活命的粮食,都投入到筑垒的工程中。只见城外尘土飞扬,人声鼎沸,一派繁忙景象。
军营内,赵虎亲自挑选五百精锐,开始进行夜袭的特别训练。他们反复演练着快速行军、隐蔽接敌、纵火撤退的每一个环节。这些士兵都是赵虎一手带出来的老兵,个个身手不凡,对即将到来的行动既紧张又期待。
而林砚则在赵虎安排的几名好手护卫下,开始研究那些被叛军裹挟的部落资料,为日后的谈判做准备。这是一步险棋,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三日后,黄昏。
赵虎率领五百精锐悄然出城,消失在暮色之中。林砚站在城头,目送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心中默默计算着时间。
按照计划,明日黎明时分,就是见分晓的时刻。
这一夜,延州城无人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