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生涯的开始远比李鹏飞想象中更加忙碌而充实。他也搬离了原来宿舍,住进了学校的研究生宿舍。
保研的光环带来的不仅是荣誉,还有更高的期待和更重的责任。刑侦学院最顶尖的教授们对这个破格录取的学生格外关注,课程表和书单长得让人望而生畏。
周一早上,七点,李鹏飞已经出现在刑侦实验室里。他的导师陈教授是国内着名的犯罪心理学专家,以严格着称。
“现场重建不是玩拼图游戏,”陈教授指着投影上的案发现场照片,“每一个细节都是死者在向我们诉说真相。忽略一个细微处,就可能让真凶逍遥法外。”
李鹏飞专注地记录着,不时提出疑问。这堂课上有不少人是通过正规考研进来的,对他这个“保研生”既好奇又不乏质疑的目光。他能感觉到那些视线中的审视意味,但这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
下课后,陈教授叫住他:“你听说鲍建国这个案子?”
李鹏飞愣了一下,点点头。这个人的名字在曾经警界可谓传奇,但也因那桩未破的悬案而蒙上一层阴影。
“十年前那桩‘雨夜谋杀案’,我参与过心理侧写。”陈教授语气平静,“鲍建国是个非常优秀的刑警,那案子至今未破获。”
李鹏飞沉默片刻,轻声说道,“我知道。”
陈教授意味深长地看着李鹏飞说道,“这学期你的专题研究就定这个案子吧。学校已经批准重启调查,市公安局也会配合。”
李鹏飞猛地抬头,眼中闪过复杂的光芒。这个悬案,如今竟然要由他来重新调查?
接下来的日子,李鹏飞几乎住在了学院的档案室和实验室里。十年前的案卷已经泛黄,证物照片因为当时技术所限而模糊不清。他需要运用最新的刑侦技术,重新审视每一个细节。
同一宿舍的鲁培,偶尔会来给他送饭,看着他日渐消瘦的脸庞,忍不住劝道,“你别太拼命了,案子已经过去十年了,不在乎这一时半会儿。”
李鹏飞从一堆文件中抬起头,眼中布满血丝,“每过去一分钟,证据就可能消失一分,记忆就可能模糊一分。不能再等了。”
通过罗校长的关系,李鹏飞拿到了当年所有涉案人员的现状资料。
一天深夜,李鹏飞在显微镜下观察下,发现一枚当年从现场提取的纤维样本时,有了惊人发现。这是一种特殊的合成纤维,只在1988年至1995年间由x市一家小纺织厂生产过,且主要用于制作某种特定工种的工作服。
这个发现让案件有了突破性进展。经过排查,当年符合条件的人员名单从上百人缩小到了十七人。
然而,就在调查取得进展时,奇怪的事情开始发生。
先是李鹏飞的宿舍被人翻动过,虽然什么都没少,但他明显感觉到有人动过他的笔记本。然后是实验室传出有小偷进入,但没抓住人。
最令人不安的是,某个雨夜,李鹏飞从学院回宿舍的路上,明显感觉到有人跟踪。当他猛地回头时,只看到一个黑影迅速消失在街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