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尚未褪尽,像一层薄纱轻笼着街角的屋檐,一尘已揣着本空白画册踏上石板路。那画册是阿哲从文具店精心挑的,米白色封面缀着浅淡的云朵纹,仿佛将天上的流云裁了一角嵌在其间;内页是厚实的素描纸,指尖抚过,触感带着细腻的纹路,恰似初春刚抽芽的柳枝,温柔得能接住每一缕清风。十二色蜡笔静静躺在帆布包侧袋,笔杆裹着明亮的糖纸——红的如巷口那株石榴树攒着的火焰,黄的似窗台上向日葵仰着的金盘,粉的像三月枝头桃花抖落的碎霞。走在路上,蜡笔偶尔相撞,发出细碎的“沙沙”声,像把整个春天的絮语都藏进了袋子里。
病房里的消毒水味淡了许多,倒有阳光从玻璃窗斜斜漫进来,在白色床单上织就一张金网,网住了漂浮的微尘。小女孩依旧缩在被子里,双手轻轻攥着被角,却没像上次那般立刻将脸埋进被褥,只睁着黑葡萄似的眼睛望他。长长的睫毛像沾了晨露的蝶翼,轻轻颤动着,既有未散的怯意,又藏着一星半点的期待,像花苞在夜里悄悄攒着绽开的勇气。
一尘放轻脚步走到床边,将帆布包搁在床头柜上。他先取出那本《星星是偷哭的孩子变的》这本诗集,就像是夜空中闪烁的繁星一样,充满了无尽的想象力和诗意。每一首诗都像是一个小小的宇宙,里面蕴含着作者对于生活、爱情、梦想等各种主题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这本诗集的名字本身就充满了诗意和浪漫,让人不禁想象那些在夜空中闪烁的星星,是否真的是那些偷哭的孩子们变的呢?这个意象既让人感到一丝忧伤,又充满了对孩子们纯真心灵的怜爱。
在诗集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生活中的种种场景和情感。有的诗像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让人仿佛能够看到诗中所描述的景象;有的诗则像是一首首悠扬的旋律,让人沉浸在诗的韵律之中。
无论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还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作者都能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共鸣和启发。这本诗集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次心灵的旅程,带领读者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那些被隐藏在日常生活背后的美好与感动。翻到折角的页面,又把空白画册轻轻推到小女孩手边。画册边缘刚触到她的指尖,她微微缩了缩手,却没完全躲开,目光落在封面的云朵纹上,睫毛轻颤着,像在数云絮的纹路。
“今天不只读诗,”一尘拉过椅子坐下,声音柔得像刚融的春水,轻得怕惊散了空气里浮动的光,“我读首《阳光》给你听,你若是喜欢,就把它画出来好不好?不用画得像模像样,也不用求整齐,只画你心里想的阳光便好——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圆圈,也是独属于你的阳光。”
他没等回应,也没催促,只是慢慢翻开诗集,指尖轻轻压平纸页的褶皱。阳光恰巧落在书页上,把“阳光”两个字染得暖融融的,像浸了蜜的糖块。他清了清嗓子,开始缓缓诵读:“阳光是个调皮的小孩,会溜进窗缝挠你痒痒,把你的头发晒得暖烘烘,像被猫爪轻轻踩过;会趴在书页上睡觉,让字里行间都沾着甜,是晒透的味;会钻进心里,把藏着的难过都晒成暖烘烘的风,吹得心里的花,慢慢舒展瓣子,一点一点地开……”
每一句都读得极慢,像在给小女孩的想象铺就一条长长的路——让她来得及想起阳光溜进衣领时那痒痒的暖,想起书页上阳光晒出的淡淡纸香,想起心里被晒化的那些软。读到“吹得心里的花,慢慢开”时,他特意顿了顿,目光落在小女孩攥着被角的手上。只见她的手指轻轻动了动,像春风拂过的草叶,在晨光里漾起细微的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