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了承诺,姜府的嬷嬷也没久待,带着喜讯很快回了姜府。
而事件主人公吴菲菲,哪还有寻死觅活的模样,一脸自在的吃着一盘精致的点心。
时不时的向门口的方向望一眼。
隔着老远就能听到下人传来的消息,老夫人事成了。李府答应娶表小姐做平妻了。
众人:……这是什么值的高兴的事吗,总归是名声没了。
嬷嬷面上平静,但脸上得意的神情掩都掩不住,满脸喜气的道:“恭喜老夫人,事办成了,李府答应咱们表小姐做平妻了,还说要给十足的聘礼。”
转头又对姜佳慧道:“恭喜姑奶奶和表小姐。”
姜老夫人也很高兴,这事办的不错,辛苦你了。赏了嬷嬷十两银子,又详细问了过程。
嬷嬷把事情的经过添油加醋的又说了一遍。
姜佳慧自然也没什么不满意的。女儿能嫁入高门大户,她乐见其成。
有了这门姻亲,他们吴府的地位也水涨船高。
吴菲菲把头颅熬的高高的,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要嫁入皇家了。
吴菲菲也想明白,嫁不了所嫁之人。李公子虽然长的差了些。
但家世地位却不低,以后她进门就能做少奶奶了。
姜佳慧等着李府下聘,简单的收拾了一番,便带着儿女们回了吴府。
果然,第二日一早,李府的聘礼便吹吹打打的到了吴府。
除了媒人,聘书,还有十几箱聘礼。
成亲的日子定在一个月以后。
事情很仓促。但吴府的人被这么多聘礼砸昏了,没缓过来竟然同意了。
姜佳慧这段时间忙着给女儿准备嫁妆。没功夫到姜府。众姐妹终于松了一口气。
吴府的老夫人是从乡下出来的,没怎么见过世面。觉得一个丫头片子没必要准备那么多嫁妆,在这件事上和吴佳慧起了冲突。
为了置办嫁妆的事,三天两头的吵架。
姜佳慧觉得这是面子问题或许也有几分真心疼爱在里面,嫁妆倒是准备的实诚实。
把李府送来的一半聘礼都充作嫁妆,又从府里扒拉了一半东西,添置到嫁妆里去。
吴老夫人纵然有意见。终归也没有多少话语权。最后只能骂姜佳慧不孝顺婆母。
姜佳慧忙着凑备婚事,当添个乐子,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也没时间和老太太争辩。
吴菲菲最近心情也好,偶尔拿起绣线往嫁衣上添几针。
吴家出自乡野。亲戚大多也是乡野之人,族的人接到邀请陆陆续续的到京中。
吴府也不过是一个三进的院子,这还是伯府添补的。
人多,府里自然住不下,这么多人只得在客栈订房间,又是很大一笔开销。
姜佳慧一阵肉疼。可以订的房间只到成亲的第三日。
后面他们想住只能自己出房钱。这是姜佳慧的打算。
一群人来府里拜访,吴佳慧看他们穿的粗布衣服很是瞧不上,也不大乐意接待,便找了个借口回了伯府。
姜佳慧一走,吴老夫人便故作委屈道:“娶妻娶贤,这儿媳妇门第高,就不把我这老婆子放在眼里了。
只可惜我只得了这么一个儿子,要不然我万不会在人家面前碍眼的。”
众人听了这话?自然知道是说姜佳慧,可他们也不好接接话,毕竟人家那是京里高官的女儿。
安伯府在京中排不上号,但是在普通人眼里,那也是遥不可及的。
吴老夫人说了一阵,看没人附和自己。心里暗道:真是些胆小怕事的。
便也不再说了,转移了话题。
再说姜佳慧,回了姜府便找姜老夫人诉苦,最近筹办嫁妆多么多么辛苦。那死老太婆还作妖。
又说,嫁妆还不够体面,还得再筹备一些。
话里话外暗示姜老夫人多出些体己。
姜老夫人自然听出了话的意思,不过心里也有些犯愁。她这么多年来存下的体己,都被这个女儿给惦记了去。现下所剩的也不过几千两银子了。
府里的小辈们也都长大成人了,马上都要到了成家的年龄了。
到时不拿出些私库,面子上也过不去,特别是姜安然和姜谨浩的婚事。
若是以往,看见自家闺女如此哭穷,她自然是会拿出些私房钱的,但自从上次姜宁说了句,吴菲菲姊妹俩毕竟是外人,再如何疼惜也是吴家后辈,确实不能厚此薄彼。
她还是得指望自家的后代,如若寒了他们的心,便是两头不落好了。
姜老夫人打断她的话道:“菲菲的嫁妆准备了多少了?”
姜佳慧道:“千凑万凑只得了20几箱,一半是李家送过来的聘礼,一半是吴府出的。”
姜佳慧当年出嫁的嫁妆是三十六箱。虽然有些虚台,不过里边的好东西也有不少。
和自己当年出嫁的聘礼一比,吴菲菲这聘礼确实有些少。
不过对比五品官员女儿出嫁的聘礼却也不少了。
姜老夫人揉了揉发胀的额头道:“倒是也不少了,到时候让你两个兄长添些嫁妆也差不多了。毕竟李府给的聘礼也有数,不好太压他们一头。”
姜佳慧还没出口的话,直接被姜老夫人堵在了喉咙里。
看来老夫人这条路是行不通了,她又把主意打到了赵倩倩身上。
赵倩倩家里是京中富户。手里的钱财自然不少。如果能从赵倩倩手里扣点下来也不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