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局大楼,七楼会议室。
厚重的窗帘拉开一半,午后的阳光斜射进来,在铺着深蓝色桌布的长条会议桌上投下明亮的光斑,却驱不散室内凝重沉闷的空气。烟雾缭绕,尽管贴着禁烟标识,几位老刑警指间还是夹着燃烧的香烟,仿佛尼古丁能帮助他们理清眼前这团乱麻。
“利剑”专案组的第一次全体会议正在进行中。白板上贴满了涉案人员的照片、关系图、资金流向草图,红色的箭头和问号随处可见,像一张张嘲讽的嘴。
沈烬野坐在副组长席位上,肩背挺直,左臂的伤似乎已无大碍,只是偶尔在变换姿势时,眉宇间会掠过一丝极淡的隐忍。他穿着合身的警用衬衫,肩章上的银色四角星花在光线下微闪,眼神锐利地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最后落在面前摊开的卷宗上,听着各组负责人的汇报,薄唇紧抿。
“……目前掌握的线索就这些,看似人多,但都像没头的苍蝇,真正核心的几个人物,藏得很深。资金链到这里就断了,货品的最终流向也不明朗。”负责外围调查的老刑警王队吐出一口烟圈,眉头拧成了疙瘩。
会议室里一片沉寂。对手比想象得更狡猾,网络更庞杂。
就在这时,沈烬野敲了敲桌面,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他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关于这个团伙的核心成员和行为模式,我们可能需要换一个角度。”
他目光转向坐在角落,穿着简约米白色职业套裙,正低头安静记录着的南笙笙。
“介绍一下,南笙笙教授,公大犯罪心理学专家,也是模拟画像领域的权威。我正式邀请她,作为我们专案组的特聘犯罪心理顾问。”
一瞬间,所有目光都聚焦到了南笙笙身上。有好奇,有审视,也有基于她年轻外貌和学者身份而产生的、不易察觉的怀疑。
南笙笙抬起头,迎着那些目光,没有丝毫怯场。她站起身,走到白板前,身姿优雅,语气清晰而平和:“谢谢沈队。基于目前有限的资料,我尝试做一个初步的犯罪心理侧写。”
她拿起一支蓝色记号笔,在白板的空白处边写边说:
“首先,这个团伙的组织结构并非传统的金字塔式,而更接近一个以某个‘核心’为圆心的放射状网络。这个‘核心’,我倾向于认为,并非一个人,而可能是一个共有的‘信念’或者‘利益共同体’的象征。”
一位资历很深的李副支队忍不住插话,语气带着经验主义的质疑:“南教授,我们办案讲究证据。从现有的通话记录和资金往来看,这就是一个层级分明的走私团伙,你说的这个‘信念’,有点太虚了。”
南笙笙转向他,态度不卑不亢:“李支队,您说的层级,更像是一种伪装。请注意他们联络的频率和内容,缺乏有效的命令传递和执行力反馈,更像是在互相试探和维持某种‘在场感’。真正的核心,隐藏在更深层,他们可能通过一种我们尚未发现的、非直接接触的方式沟通。”
她继续分析,笔尖划过那些杂乱的关系线:“其次,关于核心成员。他们年龄应在35至50岁之间,拥有较高的智商和教育背景,可能涉及金融、法律或国际贸易领域。他们并非单纯的逐利者,作案动机中混杂着对‘挑战规则’的刺激感,以及一种……将自己视为‘精英’,凌驾于普通犯罪者之上的优越感。”
“优越感?”王队嗤笑一声,弹了弹烟灰,“干这行的,哪个不是刀口舔血,谈什么优越感?南教授,你这套理论,听起来有点玄乎。我们更相信摸得着的物证和行动轨迹。”
专业碰撞在此刻变得鲜明。 一方是浸淫刑侦多年的老将,信奉证据链和实战经验;一方是学院派的顶尖学者,执着于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和人格画像。
沈烬野沉默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他没有立刻表态,目光在南笙笙冷静自信的脸庞和老刑警们不以为然的表情之间移动。
南笙笙并没有被质疑打乱节奏,她看向王队,语气依旧平稳:“王队,正是因为他们在‘刀口舔血’,才更需要一种心理上的自我合理化。他们的‘仪式感’——比如特定交易时间的选择、账本上特殊的密码符号——正是这种优越感和控制欲的外化。如果我们只追踪物证和明显的行动轨迹,很可能会被他们故意留下的‘烟雾弹’引入歧途。”
她顿了顿,抛出最关键的一点:“我建议,调整排查方向。不要只盯着那些活跃的、看似重要的中层马仔,而是重点关注那些与团伙有间接关联、社会地位较高、生活看似光鲜,却可能存在巨大财务漏洞或心理压抑的人员。那个真正的‘圆心’,很可能就隐藏在这类人当中。”
会议室里再次陷入争论。老派刑警们认为这是舍近求远,浪费警力。
沈烬野终于开口,声音不大,却瞬间压下了所有的嘈杂。他先看向李副支队和王队:“李支队,王队,你们的经验是宝贵的财富,常规排查不能放松。”
然后,他的目光转向南笙笙,深邃的眼眸里是纯粹的信任与专业的权衡:“但南教授的分析,提供了新的、有价值的视角。犯罪心理侧写本身就是一种基于概率和行为的科学推断。”
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手指点在南笙笙刚刚写下的“财务漏洞”和“心理压抑”两个词上,做出了决断:
“排查方向,调整。一组二组,继续按照原计划跟进物证和现有线索。三组四组,结合南教授的侧写,重新梳理与案相关的一切边缘人员,重点核查其财务状况和社会关系,尤其是那些看似‘不可能’涉案的体面人。”
他的命令清晰果断,在经验与理论的碰撞中,他选择了相信南笙笙那双能洞悉人心的眼睛,和她基于逻辑的“直觉”。
会议在一种微妙的、混合着服从与保留意见的气氛中结束。
众人散去,会议室只剩下他们两人。阳光已经变得柔和,空气中的烟味尚未散尽。
沈烬野走到一直站在白板前的南笙笙身边,没有说话,只是伸出手,将她微凉的手紧紧握在自己温热干燥的掌心。
南笙笙抬眼看他,刚才在会议上的冷静专业褪去,眼底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和……寻求确认的微光。毕竟,那是她第一次在如此正式且充满挑战的场合,提出如此颠覆性的判断。
沈烬野低头看着她,拇指在她手背上轻轻摩挲了一下,目光沉静而笃定。
“你的直觉,”他声音低沉,带着行动后未完全褪去的沙哑,却像最沉稳的磐石,敲在她的心弦上,“很少出错。”
没有过多的安慰,没有华丽的夸赞。只是一句简单、直接的肯定。
却比任何话语都更有力量。
南笙笙看着他,看着他眼中毫无保留的信任,心中那一点点不确定的涟漪,瞬间被熨帖平整。她反手回握住他,指尖传递着温度。
窗外,城市依旧喧嚣。而在这间刚刚结束一场没有硝烟的观念之争的会议室里,一种基于专业认同和绝对信任的纽带,无声地变得更加坚韧。
他们的并肩作战,从这一刻,正式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