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南京的四月已经浸在暖里了,阳台那盆叫“阿敦”的胡杨苗蹿得比棠棠的小臂还高,嫩绿的叶片舒展着,边缘开始显出胡杨特有的锯齿纹,风一吹,叶片轻轻晃,像在跟书桌前的棠棠打招呼。棠棠正趴在桌上涂涂画画,笔尖在纸上勾勒出一个小小的展台轮廓,旁边写着“胡杨家风展——南京站”,字旁边画了两棵交缠的胡杨,一棵染着敦煌的金,一棵带着南京的绿。

“小阿敦,你说家风展上,阿敦弟弟寄来的‘飞天胡杨’木坯该放在左边还是右边呀?”棠棠放下笔,凑到花盆前,指尖轻轻碰了碰叶片,叶片上还沾着早上浇水时的水珠,亮晶晶的。她刚说完,手机就“叮咚”响了一声,是阿敦发来的视频请求,屏幕一接通,就看到阿敦举着一棵半尺高的胡杨苗,背景是敦煌民宿的院子,阳光洒在阿敦身后的胡杨枝桠上,暖融融的。

“棠棠姐姐!你看‘棠棠’长多高了!”阿敦的声音透着雀跃,把胡杨苗凑到镜头前——那苗的叶片比南京的“阿敦”更宽些,叶尖带着淡淡的黄,是敦煌胡杨特有的模样,“石爷爷说,再过两个月,‘棠棠’就能长到我腰那么高,到时候我带它去胡杨王旁边晒太阳,让它跟胡杨王学‘站直’!”

棠棠笑着把手机对准自家的“阿敦”:“你看我的‘阿敦’,也长得很快!我每天都给它讲我们筹备家风展的事,它肯定在偷偷听呢。对了,你们寄的展品到了吗?小宇和小诺都等不及要看月牙绣的‘雪杨图’了。”

“昨天就到石爷爷家啦!”阿敦说着,转身去拿展品箱,镜头晃了晃,能看到箱子里整齐码着的木坯、棉布和胡杨叶标本,“月牙的‘雪杨图’放在最上面,她还在边角绣了你的名字,说要给南京的小朋友一个惊喜。对了,我刻的‘胡杨王全景’木坯也在里面,石爷爷说刻得比上次好,你肯定会喜欢!”

挂了视频,棠棠立刻跑到客厅,对着正在整理爷爷手札的江亦辰喊:“爸爸!阿敦说他们的展品到敦煌了,再过几天就能寄到南京!我们的‘胡杨家风展’是不是就能早点办啦?”

江亦辰放下手札,笑着招手让棠棠过来:“别急,我们的展品还没整理完呢。你看,爸爸今天在爷爷的手札里发现了一个好东西。”他从手札夹层里抽出一张泛黄的信纸,信纸边缘有些破损,上面的字迹却依旧清晰,开头写着“致敦煌的小胡杨们”,落款是“江怀安 1973年夏”。

棠棠凑过去,小声念起来:“‘今日在胡杨王下捡了些胡杨籽,分装进小布包里,给你们每人寄一颗。胡杨籽小,却能在沙里扎根,你们也要像胡杨籽一样,不管在哪,都要守住本心,长成有用的人……’”念到最后,棠棠的眼睛亮了,“爷爷当年还寄过胡杨籽给学生呀!这是不是就是石爷爷说的‘胡杨籽传情’?”

“对呀,”江亦辰摸了摸棠棠的头,“石爷爷说,当年他就是收到爷爷寄的胡杨籽,才下定决心跟着爷爷学刻胡杨,学守家风。我们可以把这封信放进家风展的‘书信区’,再配上爷爷当年装胡杨籽的小布包,让大家都知道,爷爷的家风是怎么跟着胡杨籽一起,在敦煌扎下根的。”

苏晓棠这时从书房走出来,手里拿着一幅刚绣好的小绣品——上面是两颗并蒂的胡杨籽,一颗裹着南京的绿布,一颗包着敦煌的金布,中间用金线绣着“传情”两个字。“你们看这个,能不能放进‘书信区’?”她把绣品递给棠棠,“我想着爷爷的胡杨籽,就绣了这个,正好跟那封信配一对。”

棠棠接过绣品,小心地贴在信纸上,高兴地说:“太配了!这样‘书信区’就有信、有布包、有绣品,肯定特别好看!”

接下来的半个月,棠棠一家和“胡杨小组”的小朋友们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胡杨家风展”。江亦辰负责划分展区,把展览分成了“手作区”“书信区”“故事区”和“互动区”四个部分:“手作区”放两地孩子刻的木坯、绣的棉布;“书信区”摆爷爷的信、手札和苏晓棠的绣品;“故事区”挂着胡杨王的照片、孩子们的“胡杨联名日记”;“互动区”则准备了空白木坯和彩笔,让来参观的人可以写家风、画胡杨。

苏晓棠除了绣展品,还帮孩子们整理手作:她把小宇刻的“胡杨王摆件”用透明罩子装起来,在下面垫上浅绿棉布;把小诺绣的“南京胡杨”棉布裱成画框,旁边贴上小诺写的故事——“这是我家门口的胡杨,棠棠姐姐说,它和敦煌的胡杨是好朋友”;她还把棠棠和阿敦刻的“雪杨合璧”木坯放在一个特制的木架上,木架边缘刻着“南京-敦煌 2024”,显得格外精致。

棠棠则当起了“小小讲解员”,每天对着展品练习讲解词:“大家好,这是敦煌阿敦弟弟刻的‘飞天胡杨’木坯,你们看,飞天的裙摆刻得多灵动,这是阿敦练了一个月才刻好的;这是爷爷1973年写的信,里面说胡杨籽能在沙里扎根,我们也要像胡杨籽一样守本心……”她练得认真,连吃饭的时候都在背,有时候忘了词,就拿出爷爷的手札翻一翻,看着上面的字迹,就像爷爷在跟她说话,一下子就想起了讲解词。

五月初,敦煌的展品终于寄到了。棠棠和“胡杨小组”的小朋友们一起去取快递,打开箱子的那一刻,大家都发出了惊叹:月牙绣的“雪杨图”上,雪地里的胡杨王泛着银光,南京的胡杨幼苗透着嫩绿,两者之间绣着一串小小的脚印,像是孩子们在雪地里奔跑的痕迹;阿敦刻的“胡杨王全景”木坯上,胡杨王的枝干交错,叶片金黄,树下刻着几个小小的人影,是石爷爷、阿敦和棠棠的模样;敦煌小组的小木还寄来了一串胡杨果手链,每个果子上都刻着一个家风词——“敬长”“友邻”“勤学”,精致又可爱。

“月牙的绣品太好看了!”小诺捧着“雪杨图”,眼睛亮晶晶的,“我要跟月牙视频,跟她学怎么绣雪地的纹理!”

“阿敦的木坯刻得比上次好太多了!”小宇拿着“胡杨王全景”木坯,忍不住摸了摸刻痕,“下次视频我要跟他请教怎么刻出叶片的层次感!”

棠棠看着这些展品,心里暖暖的——她忽然觉得,这些展品不是简单的手作,而是南京和敦煌的情谊,是爷爷传下来的家风,是孩子们之间的约定,每一件都藏着故事,每一件都透着温暖。

“胡杨家风展”的开展日定在五月十日,地点在社区的文化活动室。开展前一天,棠棠和小朋友们一起布置展厅:小宇和小木(敦煌小组特意派来的代表)负责挂照片,小诺和月牙(视频远程指导)负责摆棉布绣品,棠棠则和阿敦(视频连线)一起调整“雪杨合璧”木坯的位置,江亦辰和石建国(提前来南京帮忙)负责写展区说明,苏晓棠则在“互动区”摆放空白木坯和彩笔。

“阿敦弟弟,‘飞天胡杨’木坯要再往左边挪一点,这样跟‘雪杨图’就能对齐了!”棠棠对着手机喊,阿敦在视频那头指挥小木调整位置,两人配合得格外默契。

石建国看着忙碌的孩子们,笑着对江亦辰说:“师父要是看到现在这样,肯定特别高兴。当年他教我们刻胡杨,就是想让我们把好家风传下去,现在这些孩子,比我们当年做得还好。”

江亦辰点点头,目光落在爷爷的信上:“爷爷当年说,胡杨籽能扎根,家风也能扎根。现在看来,他的话没错——这些孩子就是家风的‘胡杨籽’,在南京和敦煌的土地上,都扎下了根,长出了芽。”

第二天早上,“胡杨家风展”正式开展。社区的居民们都来了,有的带着孩子,有的拄着拐杖,还有的拿着相机,想把这些可爱的展品拍下来。棠棠穿着浅绿的连衣裙,裙子上绣着小小的胡杨叶,站在展厅门口当引导员,看到有人来,就笑着说:“欢迎来‘胡杨家风展’,我是小小讲解员棠棠,我带你们看展品呀!”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跟着棠棠走进展厅,看到爷爷的信时,停下了脚步:“这封信写得真好啊,胡杨籽小,却能扎根,家风也是这样,要从小教,才能记一辈子。”

棠棠点点头,认真地说:“奶奶,这是我太爷爷写的,他当年在敦煌支教,教学生刻胡杨,也教学生守家风。现在我和敦煌的阿敦弟弟,也在学刻胡杨,学守家风,我们还要把太爷爷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老奶奶摸了摸棠棠的头,笑着说:“好孩子,你太爷爷是个好人,你们也是好孩子,家风就该这样传下去。”

在“手作区”,小宇正给大家讲解他刻的“胡杨王摆件”:“你们看,这下面刻的‘守本心’,是太爷爷教学生的家训,我刻的时候,手都不敢抖,生怕刻坏了,就像守家风一样,不能马虎。”

小诺则拿着月牙的“雪杨图”,跟大家分享:“这是敦煌的月牙姐姐绣的,雪地里的胡杨王是敦煌的,嫩绿的幼苗是南京的,月牙姐姐说,南京和敦煌的胡杨是好朋友,我们也是好朋友。”

“互动区”最热闹,孩子们围着空白木坯,有的在上面写家风词,有的在上面画胡杨,还有的在上面写对敦煌小朋友的祝福。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在木坯上画了两棵交缠的胡杨,旁边写着“我也要当胡杨小传人”,棠棠看到了,就给她讲南京和敦煌的胡杨故事,小女孩听得入迷,说要让妈妈带她去敦煌看胡杨王。

开展当天下午,石建国提议办一个“胡杨故事分享会”,让棠棠和小木给大家讲敦煌的经历,江亦辰给大家读爷爷的日记,苏晓棠给大家展示“胡杨传艺图”。

棠棠站在台上,手里拿着从敦煌带回来的胡杨叶,轻声讲起来:“去年秋天,我去了敦煌,看到了胡杨王,它有三千年了,树干要十几个人才能合抱,秋天的时候,叶片金黄,像一团燃烧的火。我和阿敦弟弟在胡杨王下刻木坯、挂木牌,还在树干的小洞里塞了愿望纸条,我希望南京和敦煌的胡杨永远长青,希望我们永远是朋友……”

她讲得认真,台下的人都听得入迷,有的小朋友眼睛亮晶晶的,有的老人悄悄擦了擦眼泪。小木接着讲:“我是敦煌的小木,我们敦煌的胡杨王可威风了,冬天的时候,雪落在树干上,像披了件白棉袄。棠棠姐姐来的时候,我们一起堆雪人、刻木坯,现在我们还经常视频,一起筹备家风展,一起盼着秋天再见面……”

江亦辰翻开爷爷的日记,读起1972年的那一页:“今日胡杨始泛黄,学生们说要给胡杨王‘披金衣’,还捡了好多胡杨叶,夹在课本里当书签。石建国说,要把胡杨叶带回家,给弟弟妹妹看,让他们也知道胡杨的样子……”读到这里,石建国的眼睛红了,他接过话茬:“当年我就是听了师父的话,把胡杨叶带回家,跟弟弟妹妹讲胡杨的故事,现在我的孩子,我的学生,也在讲胡杨的故事,这就是传承啊。”

苏晓棠展开“胡杨传艺图”,给大家介绍:“这上面绣的是四代人——最左边是我公公江怀安,他在教石建国刻刀;中间是石建国,他在教阿敦;最右边是阿敦和棠棠,他们一起刻木坯。我想通过这幅图告诉大家,家风就像胡杨的根,一代传一代,永远不会断。”

分享会结束后,一位社区干部找到江亦辰,笑着说:“你们这个‘胡杨家风展’办得太好了,既有人情味,又有教育意义。我们想把这个展览在全区推广,让更多社区、更多学校都能看到,让更多孩子知道胡杨的故事,知道家风的重要性。”

江亦辰高兴地答应了:“太好了!我们就是想让更多人知道,家风不是大道理,是像胡杨籽一样,藏在小事里,藏在传承里,只要用心,就能扎根,就能长大。”

接下来的一个月,“胡杨家风展”在南京的各个社区和学校巡回展出。棠棠和“胡杨小组”的小朋友们跟着展览一起去,每天都当小小讲解员,讲爷爷的故事,讲敦煌的经历,讲他们和胡杨的约定。每到一个地方,都有很多人喜欢这个展览,有的学校还邀请棠棠他们去给学生们讲胡杨故事,有的家长还带着孩子来问,怎么才能加入“胡杨小组”,一起传承家风。

六月初,展览到了棠棠的学校。那天,阿敦和石建国特意从敦煌赶来,和棠棠一起当讲解员。阿敦穿着和棠棠同款的浅绿连衣裙(是苏晓棠特意给阿敦做的),两人站在“雪杨合璧”木坯前,一起给同学们讲解:“这是我们一起刻的木坯,左边是南京的胡杨幼苗,右边是敦煌的胡杨王,我们想告诉大家,不管离多远,只要有家风,有情谊,我们就是一家人。”

同学们听得入迷,纷纷围过来问:“敦煌的胡杨王真的有三千年吗?”“阿敦弟弟,刻胡杨难不难呀?”“棠棠姐姐,我们能加入‘胡杨小组’吗?”

阿敦笑着回答:“胡杨王真的有三千年,它可威风了!刻胡杨不难,只要用心,就能刻好!你们要是想加入‘胡杨小组’,我们特别欢迎,以后我们一起刻木坯、讲胡杨故事!”

展览结束后,棠棠和阿敦一起去了学校的小花园,在那里种了一棵胡杨苗——是棠棠从家里带来的“阿敦”的幼苗,阿敦说要让它在棠棠的学校扎根,让更多同学都能看到胡杨,都能记住胡杨的故事。

“棠棠姐姐,”阿敦蹲在花盆前,小心地给幼苗浇水,“秋天的时候,我们一起去敦煌看胡杨王好不好?石爷爷说,秋天的胡杨王会结很多胡杨果,我们可以捡一些回来,分给南京的小朋友,让他们也种胡杨,也当胡杨小传人。”

棠棠点点头,眼睛亮晶晶的:“好呀!我们还要带南京小组的小朋友一起去,让他们也看看胡杨王,也在胡杨王下刻木坯,也塞愿望纸条。对了,我们还要给胡杨王挂新的木牌,上面写‘南京-敦煌胡杨小组 2024秋’!”

阿敦用力点头:“还要给‘棠棠’(敦煌的胡杨苗)和‘阿敦’(南京的胡杨苗)拍合影,让它们也知道,我们又见面了!”

七月初,南京的天气热了起来,阳台的“阿敦”胡杨苗已经长到棠棠的肩膀高,叶片更绿了,锯齿纹也更明显了。棠棠每天都会给它浇水、晒太阳,还会跟它讲学校里的事:“小阿敦,今天我们班有三个同学加入了‘胡杨小组’,他们都想跟你一样,长得高高的,守好家风。阿敦弟弟说,秋天我们去敦煌,到时候我带你一起去,让你跟‘棠棠’见面好不好?”

苏晓棠正在绣一幅新的绣品——“胡杨家风展巡回图”,上面绣着南京各个社区和学校的展厅,每个展厅里都有小小的人影,有的在听讲解,有的在刻木坯,有的在画胡杨。她想把这幅绣品送给敦煌的民宿,让来敦煌的人也知道,南京的“胡杨家风展”有多热闹,南京的孩子们有多喜欢胡杨。

江亦辰则在整理“胡杨家风录”的初稿,他把爷爷的日记、手札、书信,还有石建国讲的故事、孩子们的胡杨故事都整理在一起,还配上了展品的照片和胡杨的图片。他说,要在秋天去敦煌之前出版这本书,把它作为礼物送给敦煌的孩子们,送给所有喜欢胡杨、传承家风的人。

七月中旬的一天,棠棠收到了阿敦发来的视频,视频里,阿敦正站在胡杨王下,手里拿着一个胡杨果:“棠棠姐姐!胡杨王开始结果了!你看,这个果子还没熟,是绿色的,等秋天熟了,就会变成金黄色,到时候我们就能捡好多好多,分给南京的小朋友!”

视频里的胡杨王,叶片已经开始泛出淡淡的金黄,像给树干披了件浅金的衣裳,阳光洒在叶片上,泛着光。棠棠看着视频,心里充满了期待——她仿佛已经看到了秋天的敦煌,看到了金黄的胡杨王,看到了她和阿敦一起捡胡杨果,看到了南京和敦煌的小朋友一起在胡杨王下刻木坯、讲故事,看到了爷爷的家风,像胡杨的根一样,在南京和敦煌的土地上,扎得更深,长得更壮。

“阿敦弟弟,”棠棠对着手机喊,声音里满是期待,“秋天快点来呀!我们快点去敦煌看胡杨王,快点捡胡杨果,快点实现我们的约定!”

阿敦在视频那头笑着点头:“秋天很快就来啦!胡杨王会等着我们,‘棠棠’会等着我们,我也会等着我们!到时候我们一起给胡杨王挂新木牌,一起给‘棠棠’和‘阿敦’拍合影,一起把胡杨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挂了视频,棠棠走到阳台,看着“阿敦”胡杨苗,轻声说:“小阿敦,我们一起等秋天,一起去敦煌,一起跟胡杨王、跟阿敦弟弟,续新的约定,好不好?”

风一吹,胡杨苗的叶片轻轻晃,像在点头,像在回应,像在说:“好呀,好呀,我们一起等,一起去,一起把胡杨的故事,家风的故事,永远传下去。”

客厅里,苏晓棠的绣针还在穿梭,江亦辰的笔还在书写,爷爷的手札放在桌上,阳光洒在上面,透着温暖的光。窗外的南京,绿意盎然,远处的秦淮河泛着波光,像在和敦煌的月牙泉呼应,像在见证这份跨越千里的情谊,这份代代相传的家风,像在期待着秋天的敦煌,期待着新的约定,新的故事,新的传承。

博看读书推荐阅读:穿书之反派儿子九岁半惊!嫡长女她撕了豪门炮灰剧本小生问道之九天逆世崩铁:我真不是秩序太一觉醒八三,嘴碎丈夫冷脸洗内裤野性难驯修仙而已,只复仇不搞纯爱嫁糙痞军官!娇软美人顶不住了我的现实女友恋上我的游戏女友被赶出国公府,假千金富可敌国什么温柔万人迷竟然还吃香在年代文里手握空间称王称霸穿成虐文女主,都别想逼她走剧情春来江山笑我在清园肆与大佬结盟流金岁月:开局女神就倒追?海贼王之天龙人的荣耀猎罪图鉴:我能看见破案提示绝区零:系统商店怎么越来越怪养猫逗狗让我爱情事业双丰收李丽精灵:重生之我在合众当教父快穿:宿主手持空间一心囤货无限惊悚:我在恐怖游戏里杀疯了一个不正的出马仙帝凰策:魏璎珞的乱世抉择平山随快穿之相见未识假面骑士:另类魔王的旅行小夫人会玄学,携崽炸翻豪门六皇子快追,阮小姐又上战场了【追金主火葬场】我跪等哥哥回头卡牌:用三国卡组给对手带来啸容穿书!女主保镖成了我的菜!轮回恋曲:遗忘的秘密心声暴露后,炮灰团被我骂傻了这家事务所不太正经星辰夜晚CF外挂上交:大哥只想保护人类从斗罗开始的秋冥山组织我,熊猫!骑东北虎摆摊直播爆红万里晴空说我假冒神明,我雕刻敕封人间假千金被赶,嫁给老首长养崽崽渣夫带青梅产检,辛小姐离婚独美雄城风云山海长生赋杏花村最强的王者重生,不愿为妃
博看读书搜藏榜:君意洽废柴逆天,废物小姐竟是全系天才娘娘不在乎血族琴酒,在线自闭被家暴致死后,重生八零虐渣鉴宝社恐女修靠网游在修仙界生存重生千禧年,我带领全村发家致富现实世界走出的宗师快穿之每个世界都在发疯万千眷侣王爷痛哭,王妃画风逐渐走歪一笙慕君快乐系球王,愁苦瓜迪奥拉腹黑大佬家的小祖宗甜化啦!全能门将觅香茅山道士传奇2从东京开始的武圣美人今嫁嫁给万年老妖,想短命都不行穿成不受宠嫡女,我灭全家造反了超能勇士2温柔成瘾救命!算的太准,被全球首富盯上了死后在地府我和我死对头he了凡人修仙:我有扇能穿越的青铜门狼少女的童话之旅穿成恶毒后妈,努力养正小反派四合院之开局让傻柱识破绝户计长生:柳星海游记哇,老祖宗看我刷视频全都惊呆了COS瞎子穿越盗墓世界背景后豪门全员读心?缺德后妈创哭他们假千金一不小心养了反派,想跑路这个黑希儿可以打终焉误惹黄金单身汉:豪门权妇天灾之我携空间闯末世在生存游戏里卷生卷死鬼吹灯之秘墓异闻录落魄千金掉马后:各界大佬抢疯了中州梦史星星总会来护我穿书后我成了反派的炮灰娇妻观影终极一班3灵泉空间之逃荒农女超彪悍爱情自有天意,缘分命中注定穿越千年与你相恋灵气复苏:从仓鼠开始进化重生在死前一小时乡村灵异:被封印的禁忌传说
博看读书最新小说:洪荒之北斗星君传穿成大力傻女后我靠灵泉富甲天下恶女死遁归来,众道侣深陷修罗场被家族抛弃后,我却捡垃圾成女帝崩坏:老一辈崩坏兽的从容蚁后!蜂后!蛛后!助我修仙!吓你的365天大夏刑侦启示录他把错题本当成了情书投递箱糟糕,全家都成了穿越npc!学渣要逆袭当白富美!海贼:开局响雷果实养成娜美八零辣媳:系统逼我搞基建玩家在七零年代的生存手册穿越三国拯救甄宓离婚后被男人争抢,渣前夫要加入你是独属于我的帕罗西汀细作求生指南,每天都在跪舔世子快穿之拯救落难美人后,他爱疯了反派大佬今天也在自我攻略盛世天下之九五至尊废柴宝妈带着厨房穿越古代血魔之路原神,变成猫猫穿越提瓦特林家蚀镜录我在猎人世界孕育怪物青云之上:小帅的修仙奇缘撞个校草带回家退伍后,糙汉救了个小娇夫予你星光心动合约锦世良缘乱世之传奇开局被退婚,我觉醒了万古剑骨我靠诗词,称霸天下星穹铁道:从三角洲开始幻想命途星际娇宠:废柴夫人是大佬战神的掌心娇:特种兵医妃种田记残鼎焚天:从葬仙古墓开始弑神娇养小宝贝:他的宠物不太乖嫁朱祁镇,我掀翻大明后宫读我心声后,三无王朝变列强了!四合院:死士系统,专克易忠海沈氏女自救录大师别算啦,未婚夫跟别人订婚啦护夫娇妻三姐妹异世名动天下火影:开局吃垮根部,团藏让我滚婚礼用替身,大小姐转身嫁你领导搞笑捉鬼秘籍纪元残骸综漫:开局就让折纸湿身怼姐的七零爽辣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