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庆二年的秋天,是在一场涤荡了盛夏最后一丝燥热的清雨中悄然来临的。太极宫的重重殿宇在秋雨洗刷下,显得格外肃穆清新。太液池水涨波平,倒映着高远苍碧的晴空,几片早衰的梧桐叶悄然飘落,点缀着汉白玉的栏杆。空气凉爽宜人,带着丹桂的馥郁和秋菊的清冽,令人心旷神怡。
立政殿内,撤去了夏日的冰鉴纱幔,换上了厚实些的锦缎帘帷,地龙也尚未升起,正是最为舒适的季节。伍元照的气色已完全恢复,甚至因近来心境的开阔与充实,更显肌肤莹润,神采奕奕。七皇子礼显已能扶着榻沿蹒跚学步,咿呀学语,活泼可爱。太子礼弘的学业日益精进,潞王礼贤也越发懂事。整个立政殿,乃至整个后宫,都笼罩在一种雨过天晴、蒸蒸日上的祥和氛围中。
【系统提示:时序进入显庆二年秋。环境舒适度极佳。宿主身心状态处于最佳水平。七皇子礼显大动作及语言能力进入快速发展期;太子礼弘学业进步显着,储君风范初显;潞王礼贤情绪稳定,亲和力强。家庭和谐度维持峰值。目标人物“礼治”康复情况良好,已逐步恢复常态理政。检测到宿主与目标人物“礼治”在政治领域的默契度与协同效率大幅提升,进入“同心戮力”新阶段。新任务“共绘蓝图”发布:协助目标人物稳步推进显庆新政,深化政治同盟,应对潜在挑战。】
第一节:御前共议,珠联璧合
礼治的身体在经过夏末的精心调养后,已基本康复,重新以饱满的精力投入到繁重的政务之中。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如今他处理朝政的方式发生了微妙而深刻的变化。许多并非极度机要、却关乎国计民生的奏疏,他不再独自于两仪殿批阅,而是习惯性地让高延福送至立政殿,与伍元照一同商议。御书房内,常常可见帝后二人对坐案前,时而低声交谈,时而凝神思索,气氛融洽而高效。
这日午后,阳光暖融,透过雕花长窗,在铺着明黄锦缎的御案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案上堆积着如山的奏章。礼治手持一份关于漕运改革的条陈,眉头微蹙。这是户部与工部联合提交的方案,旨在疏通运河淤塞,提高漕运效率,但涉及钱粮调度、民夫征发,争议不小。
“元照,你来看看这份。”礼治将奏疏递给身旁的伍元照,“漕运乃国之命脉,不可不治。然此方案,耗资巨大,且需征发大量民夫,朕恐加重百姓负担,亦怕下面官吏借此盘剥,反成扰民之举。”
伍元照接过,仔细阅览。她看得很快,目光扫过关键数据与条款,沉吟片刻,方缓声道:“陛下所虑极是。漕运必须整治,然方法需得当。臣妾以为,此方案立意是好的,但可稍作调整。其一,工程可否分阶段进行?先疏浚最紧要、淤塞最严重的河段,而非全线同时开工,如此可分摊压力,亦便于监管。其二,征发民夫,可否更多采用募役制,给予合理工钱粮米,而非单纯徭役,如此可提高效率,减少民怨。其三,钱粮支出,需严格审计,每一笔皆需有明细账目,派御史随行督工,严防贪墨。其四,可令沿河州县协同,出部分人力物力,事成之后,漕运畅通,彼等亦最先受益,当有积极性。”
她的建议条理清晰,既考虑了工程的必要性,又充分顾及了民生与吏治,极具可操作性。礼治边听边点头,眼中赞赏之色愈浓:“好!分阶段、募役制、严审计、地方协同!元照,你此言切中要害!如此调整,既能成事,又可最大限度减少弊端!便依你之见,批注下去,令户、工二部重拟细则上奏!” 他提起朱笔,在奏疏上批阅,言辞间采纳了伍元照的核心思路。
【系统提示:成功参与并影响重大政务决策“漕运改革”。献策评价:优异(兼顾效率、民生、吏治)。目标人物“礼治”对宿主政治智慧认可度提升。默契度+5。获得积分奖励150点。】
第二节:新政砥柱,慧眼识人
随着显庆新政的深入推进,选拔任用支持新政、富有才干的官员变得愈发重要。这日,吏部呈报了一份今年科举及第进士的授官建议名单。礼治翻阅着,目光在其中几个名字上停留良久。
“元照,你看这几人,”他指着名单上的几个名字,“据闻皆是寒门俊才,策论犀利,指陈时弊,颇有些锐气。吏部循例,拟放为畿县尉、州府参军等职,磨勘数年再论升迁。朕观之,或可破格擢用,置于更紧要之位,以观其能,亦可为新政增添新血。你以为如何?”
伍元照接过名单,她虽深处后宫,但对朝中动向、尤其是科举新晋之士并非一无所知。系统赋予她的信息库和自身敏锐的洞察力,使她对这些“潜力股”有所了解。她仔细看了那几人的籍贯、家世、科考名次及策论要点,沉吟道:“陛下求才若渴,破格用人,实为明见。然则,骤登高位,恐其经验不足,亦易招致妒恨。臣妾浅见,或可择其尤为突出者,如这位进士出身的王某,策论中关于均田制利弊分析透彻,可擢为监察御史,风闻奏事,历练胆识眼光;其余几人,可先置于京畿要县为令,或入六部为员外郎,亲历实务,待其展露才干,再予重用。如此,既示陛下恩宠,给其进身之阶,又不至拔苗助长,亦可堵悠悠众口。”
她不仅支持了礼治破格用人的想法,更提出了具体、稳妥的阶梯式任用方案,考虑了官员的成长规律和朝堂的平衡,老练周详。礼治抚掌笑道:“妙!元照此议,老成谋国!便依此办理!让这些年轻人去试试,看看能否搅动这一池春水!” 他对伍元照的欣赏,已不仅限于生活上的体贴,更是对她政治眼光和手腕的由衷钦佩。
在应对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守旧势力方面,两人的默契更是达到了心有灵犀的地步。有时,面对某些明显带有试探或掣肘意味的奏疏,礼治只需一个眼神,伍元照便能领会其背后的深意,并在随后闲谈中,以不经意的方式,点出关键所在,或提供化解思路。他们一明一暗,一刚一柔,共同维系着朝堂上微妙的平衡,并一步步地将新政推向深入。
第三节:内外兼修,母仪之风
在前朝与礼治配合愈发默契的同时,伍元照并未放松对后宫的治理和对皇子们的教养。她将立政殿打理得井井有条,对妃嫔公正平和,恩威并施,使后宫风气清朗,无人敢生事端。对于皇子,她倾注了无数心血。
太子礼弘的教导是她关注的重中之重。她不仅关心他的学业,更注重培养他的品德和责任感。常借古喻今,教导他仁爱、节俭、明辨是非。礼弘对这位聪慧睿智的母后既敬且爱,言听计从。
对潞王礼贤,她则给予更多的耐心和引导,呵护他的天真烂漫,同时也逐步教导他兄友弟恭的道理。礼贤与礼显年纪相差不大,伍元照便有意识地带他们一同玩耍,培养兄弟感情。时常能看到礼贤像个小大人似的,拿着玩具逗弄牙牙学语的礼显,画面温馨感人。
这日,礼治下朝早些,回到立政殿,正看见伍元照在庭院中,看着乳母带着蹒跚学步的礼显玩耍,礼贤在一旁护着弟弟,生怕他摔倒,礼弘则坐在一旁的石凳上,捧着书卷,偶尔抬头看看弟弟们,嘴角带着笑意。夕阳的金辉洒满庭院,为这温馨的一幕镀上温暖的光晕。
礼治没有惊动他们,静静站在廊下看了许久,心中充满了巨大的满足感。他走过去,礼贤第一个发现,欢呼着“父皇”扑过来,礼显也摇摇晃晃地张开手臂,礼弘放下书卷,起身规规矩矩地行礼。
伍元照含笑迎上:“陛下今日回来得早。”
礼治一手抱起礼显,一手牵着礼贤,对伍元照感叹道:“每每见你与孩子们如此,朕便觉在外一切辛劳,都是值得的。元照,你将孩子们教养得极好。有贤妻如此,有佳儿如此,朕心甚慰。”
伍元照柔声道:“陛下为天下操劳,臣妾理应为陛下守好这个家。孩子们懂事,是陛下福泽深厚。”
【系统提示:成功维持后宫稳定,皇子教养成效显着。家庭和谐度持续高位运行。目标人物“礼治”幸福感、满足感大幅提升。获得“贤内助”积分奖励100点。】
第四节:秋夜密语,蓝图初现
秋夜凉爽,立政殿寝宫内烛火温然。礼治批完最后一本奏疏,揉了揉有些发胀的额角。伍元照端上一盏温热的安神茶,轻轻为他按摩太阳穴。
“陛下近日似乎格外忙碌,可是西边又有变故?”伍元照轻声问道。
礼治叹了口气,握住她的手,让她在身边坐下:“苏定方送来密报,阿史那真珠(贺鲁之子)果然不死心,窜逃至碎叶川以西,勾结了一些部落,似有卷土重来之意。虽不成气候,但如跗骨之蛆,烦不胜烦。”
伍元照沉吟道:“跳梁小丑,终究难成大事。苏将军足可应付。只是,经此一事,陛下是否觉得,仅靠武力征讨,西域难言长治久安?”
礼治目光一凝:“元照有何高见?”
“臣妾愚见,武力震慑固然必要,然欲使其长治久安,需双管齐下。一方面,继续清剿顽抗残余,另一方面,当大力推行教化,选派良吏,安抚归顺部落,推广农耕,兴办州学,使其渐染华风,心向大唐。同时,鼓励商旅往来,重开丝路,使其地与中原利益与共。如此,方是长久之计。昔日太宗皇帝平定突厥,亦重羁縻教化。陛下可效仿先帝遗志,更进一步。”
礼治眼中精光闪动,猛地一拍案几:“说得好!元照,你此言,深谋远虑,直指根本!朕近日亦在思忖此事!光靠刀兵,只能臣服其人身,难收服其心!唯有文教德化,经贸往来,方能使其真正成为大唐之子民!朕欲在安西、北庭等地,增置州县,选派干吏,兴文教,劝农桑,你看如何?”
“陛下圣明!”伍元照眼中露出欣喜,“此正乃开创盛世、泽被苍生之举!若能成功,西域永固,丝绸之路畅通,大唐声威远播,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帝后二人越说越投机,就如何经营西域、如何进一步推进科举改革、如何抑制豪强兼并等重大国策,进行了深入探讨。伍元照虽不直接干政,但其基于历史洞察(系统辅助)和人性把握的见解,常能给礼治带来启发,帮助他完善思路,看清潜在风险。他们不再是简单的帝与后,更像是志同道合的战友,共同勾勒着大唐未来的宏伟蓝图。
烛光下,两人并肩而坐,低声密语,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共同期待与坚定信念。窗外秋风拂过殿宇,带来阵阵凉意,殿内却因这对帝后同心同德的热情而温暖如春。显庆二年这个秋天,因着他们在政治上的高度默契与共同奋斗,而显得格外充实且充满希望。
【系统提示:与目标人物“礼治”就重大战略方向(西域治理、新政深化)达成高度共识。政治同盟关系巩固至“铁壁”级别。宿主对历史走向的正面影响力显着提升。获得“蓝图规划师”积分奖励300点。大唐国祚稳定度、繁荣度预期小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