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庆元年的盛夏,在蝉鸣与荷香中缓缓流淌。立政殿内,因皇后伍元照身怀龙种的消息被皇帝礼治谨慎地控制在极小范围内,反而更添了几分不同于往日的静谧与紧张。冰鉴依旧散发着凉意,但宫人们行走间都下意识放轻了脚步,说话也压低了声音,生怕惊扰了正在安胎的凤驾。
然而,身处漩涡中心的伍元照本人,却并未如外界想象般终日卧榻静养。在确认胎象稳固后,她便在礼治半是担忧半是无奈的默许下,重新开始有限度地接触政务。这并非她争强好胜,而是源于体内系统持续优化带来的底气,以及一种与礼治并肩、共同面对朝堂风雨的深切羁绊。
【系统提示:宿主身体经持续优化,基础体质显着增强。当前孕期状态稳定,宿主精力值、免疫力高于普通孕妇平均水平。建议保持适度活动与脑力运转,有利于身心健康及胎儿发育。但需严格避免过度劳累、情绪剧烈波动及接触明确有害环境。系统将持续监测宿主与胎儿状态。】
得益于系统的改造,伍元照虽然仍会感到比平日更容易疲倦,偶有孕吐反应,但整体精神尚佳,思维清晰。她深知,自己孕期这段时间,正是礼治推行显庆新政、与旧势力角力的关键时期。若她完全退居幕后,不仅礼治会失去一个重要的参谋和情感支撑,也可能给那些虎视眈眈者以可乘之机。
第一节:孕中辅政,帝后默契
这日午后,礼治批阅奏疏间歇,抬头便看见伍元照正坐在不远处的软榻上,就着明亮的光线,翻阅着一摞经过初筛的、相对不那么紧急的奏章。她看得认真,时而蹙眉思索,时而提笔在旁边的纸条上写下几行娟秀的小字,那是她整理的要点或初步想法。阳光透过窗棂,在她周身镀上一层柔和的光晕,因怀孕而略显丰腴的脸颊泛着健康的红润,神情专注而安宁。
礼治心中一动,放下朱笔,走到她身边坐下,自然地拿起她刚批注过的一份奏疏。这是一份关于关中地区水利修缮的请款奏报,伍元照不仅核对了预算数额的合理性,还在一旁批注:“去岁冬雪丰沛,今春或有汛情,此项修缮确属紧要。然款项颇巨,当令工部与御史台协同督办,确保钱粮尽用于工事,严防贪墨。另,可询问当地老农,依往年经验,何处堤坝最是薄弱,需优先加固。”
建议条理清晰,既支持了利国利民的工程,又考虑到了监管和效率,甚至想到了借助民间经验。礼治眼中露出赞赏之色,他伸手轻轻覆上伍元照的手背,叹道:“元照,你总是想得如此周全。朕有时觉得,你若为男子,必是宰辅之才。”
伍元照抬眼看他,莞尔一笑,将手翻过来与他十指相扣:“陛下又取笑臣妾了。臣妾不过是站在陛下的角度,多想一步罢了。再说,有陛下这般明君在前,臣妾这点小聪明,不过是锦上添花。” 她语气轻松,带着孕期女子特有的温婉,却又透着不容忽视的智慧光芒。
“这可不是小聪明。”礼治摇头,认真道,“便是朝中许多老臣,也未必有你这般细致与远见。”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尤其如今你有着身孕,更让朕心疼。若非实在需要你帮朕看着些,朕真不愿你劳神。”
“陛下放心,臣妾心中有数。”伍元照安抚地拍拍他的手,“太医也说了,适度活动,保持心境开阔,于胎儿有益。整日躺着,反而闷得慌。能为陛下分忧,臣妾心里踏实。”
这便是他们的相处模式。礼治在前朝面对风浪,伍元照在立政殿这方天地里,成为他最稳固的后方和最信任的参谋。她不再直接参与激烈的朝堂辩论,而是通过这种温和而有效的方式,影响着决策的细节,确保新政在推行过程中不至偏离轨道,也能更体贴民情。这种默契,源于共同的理想,也源于日益深厚的感情。
第二节:新党初露,旧臣侧目
随着显庆新政的逐步推开,尤其是“求贤诏”颁布后,一批出身相对寒微或因种种原因被旧有门阀体系压抑的官员,开始进入权力中心或得到重用。其中,以许敬宗、李义府二人最为活跃,也最先敏锐地察觉到皇帝意图摆脱元老重臣掣肘、培养新生力量的决心。
许敬宗学识渊博,曾参与编纂国史,但因其为人圆滑,善于揣摩上意,在过去并未得到长孙无忌等元老的重用。李义府则出身寒素,凭借文采和机敏得到赏识,但同样因非核心圈层而仕途坎坷。此二人洞察到皇帝对皇后的倚重与爱宠,更意识到皇后对新政的支持态度,于是,他们开始有意无意地向中宫释放善意,在一些无关紧要的奏疏或场合中,隐晦地表达对皇后贤德的敬佩,以及对某些皇后可能关心的政事(如教化、民生)的支持。
这日,礼治与伍元照谈起即将举行的制科考试,这是“求贤诏”后第一次由皇帝亲自主持选拔特殊人才的考试,意义重大。礼治道:“许敬宗上了道奏疏,对此次考试的策问题目提了些建议,朕看了,倒是颇有些新意,切中时弊,比那些老生常谈强得多。”
伍元照心中微动,她记得系统资料中提及过此人,虽评价其“性阴险,忌刻”,但确有其才,且是日后推动废王立武(在此世是巩固后位)的关键人物之一。她沉吟片刻,道:“许学士确有才学。陛下广开言路,能得此良策,是好事。只是,用人当察其品性才干,取其长而避其短。李义府近来似乎也颇活跃?”
礼治点头:“不错。此二人,皆非长孙无忌等所能容。他们越是积极,越是显出朕推行新政的必要。如今朝中,需要一些能打破死水的人。” 他看向伍元照,目光深邃,“元照,你觉得呢?”
伍元照明白,礼治这是在向她交底,也是在试探她对引入新势力的态度。她微微一笑,语气平和:“陛下圣明。水至清则无鱼。朝堂之上,若只有一种声音,也非国家之福。只要他们忠于陛下,能为国出力,陛下自可量才施用。至于其他……日久见人心,陛下自有明断。”
她既没有热情鼓吹,也没有刻意打压,态度中立而务实,将最终决定权交还礼治,同时又暗示了需要观察与制衡。这番回答,让礼治十分满意。他要的,不是一个干涉具体人事任免的皇后,而是一个能理解他政治布局、并能从不同角度给予提醒的知己。
然而,许敬宗、李义府等人的动向,如何能瞒得过在朝中经营多年的长孙无忌?他们那些看似投向中宫的举动,在长孙无忌及其党羽眼中,无异于一种明确的信号——皇后不仅圣眷正浓,其政治影响力正在通过这些“幸进”之臣,悄然向朝堂延伸。这让他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一场围绕皇权、相权、后权的新旧博弈,在显庆元年的夏日,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三节:风波初现,帝心护佑
这日,一份关于宗室爵位继承争议的奏本,被送到了立政殿。涉事一方是某位郡王,其母族与长孙家关系密切;另一方则是该郡王已故长兄的嫡子,按制应承袭爵位,却受到叔父的强力阻挠。案子本身并不复杂,但背后牵扯的势力却十分敏感。
伍元照仔细看了卷宗,发现证据明显偏向于嫡子一方,那郡王不过是倚仗母族势力胡搅蛮缠。若按律法,本该支持嫡子承袭。但若如此判决,势必直接得罪长孙一派。她可以想象,若此案交由外庭讨论,必又是一番唇枪舌剑,最后很可能为了“平衡”而和稀泥,让嫡子受委屈。
她沉吟良久,提笔在节略上写道:“此案事实清楚,律例明晰。嫡长子继承,乃宗法根本,不可因外戚之势而废。若此番退让,恐开恶例,日后宗室纷争更甚。然处置需讲究策略,既彰显陛下公允,维护法度,亦需避免激化矛盾。或可由宗正寺依律先行拟定意见,陛下再行裁夺,以示慎重。”
她并未直接给出判决,而是强调了原则和策略,将具体操作和可能引发的冲击,留给了礼治去权衡和应对。这是一种成熟的政治智慧,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维护法度、支持嫡系),又充分尊重了皇帝的最终决策权。
果然,礼治看到这份节略后,沉思许久。他欣赏伍元照对原则的坚持,也明白她为自己考虑的策略。最终,他采纳了伍元照的核心意见,支持嫡子承袭,但在程序上更加严谨,并特意在圣旨中强调“朕惟律法为大,宗序不可乱”,既敲打了跋扈的郡王及其背后势力,又占据了法理和道德的制高点。
此事虽小,却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涟漪。长孙无忌等人虽然未在明面上反对皇帝的最终裁决,但心中对皇后在背后可能起到的作用,更加忌惮。而许敬宗等人,则从中看到了皇帝维护新政决心和皇后影响力的进一步确认,行事越发大胆。
不久后的一次常朝上,李义府便借讨论一件地方官员考核之事,含沙射影地批评了一些元老重臣荐官只重门第、不重实绩的弊端,虽未点名,但矛头所指,昭然若揭。朝堂之上,顿时弥漫开一股无形的硝烟。
礼治端坐御座之上,面无表情地听着,既未肯定李义府,也未出言呵斥,这种默许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纵容。退朝后,他回到立政殿,对伍元照感叹道:“看来,这潭水是要被搅动了。”
伍元照正由宫女伺候着服用安胎药,闻言放下药碗,用丝帕拭了拭嘴角,平静道:“水浑了,才能看清哪些是鱼,哪些是泥。陛下静观其变就好。只是,如今臣妾身子不便,陛下在前朝,还需多加小心,莫要被浪花溅湿了衣襟。”
她以水喻朝局,暗示礼治可以借此观察各方反应,同时又流露出真切的关心。礼治心中暖融融的,走到她身边,轻轻拥住她,低声道:“放心,朕心中有数。你只管安心养胎,给朕生一个健健康康的皇儿。外面的事,有朕在。”
第四节:系统新境,未来可期
随着孕期推进,伍元照能明显感觉到系统带来的好处。她的身体虽然日益沉重,但并无太多不适,精力维持得相当不错。系统提供的“孕期养护方案”包括合理的饮食建议、轻柔的体能活动指导(如宫中慢步)以及情绪疏导技巧,都让她得以用最佳状态度过这段特殊时期。
【系统提示:宿主孕期进入中期(约第四个月),胎儿发育稳定,宿主身体适应良好。检测到宿主政治影响力持续提升,与目标人物“礼治”默契度增强。新势力“许敬宗\/李义府集团”初步形成,与旧势力“长孙无忌集团”对立态势明朗化。主线任务“巩固权威”进入新阶段:请宿主在保障自身与胎儿安全的前提下,利用孕期特殊地位,进一步巩固政治同盟,潜移默化影响朝局走向。特殊奖励“洞察光环(弱化版)”限时开启:可小幅提升宿主对他人意图的感知敏锐度。】
这“洞察光环”虽只是弱化版,却让伍元照在接见命妇或与有限范围的臣工(如奉旨前来禀事的许敬宗等)接触时,能更清晰地感受到对方言辞之下的真实情绪和目的,这使她能在复杂的交际中更好地把握分寸。
显庆元年的夏天,就在这表面平静、内里暗涌的格局中,一步步走向尾声。伍元照的腹部已微微隆起,显露出明显的孕相。礼治抚摸着那孕育着他们共同血脉的隆起,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元照,你说,我们的孩儿,会是皇子还是公主?”礼治充满憧憬地问。
伍元照靠在他怀里,感受着胎动带来的奇妙触感,微笑道:“无论是皇子还是公主,都是陛下与臣妾的珍宝。臣妾只愿他(她)平安康健,将来能如陛下一般,成为有益于家国的人。”
“一定会的。”礼治坚定地说,将怀中的人搂得更紧,“有你我这样的父母,他(她)定会不凡。”
立政殿外,夕阳将天空染成绚丽的锦缎。殿内,帝后相拥的身影被拉长,预示着显庆朝的未来,必将因这个即将到来的新生命,以及帝后之间这愈发牢固的“双剑合璧”,而走向更加波澜壮阔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