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与戏志才率领的两万幽州军,自蓟城誓师后,便一路东行,过河间,入渤海郡,再折向南,进入青州地界。沿途所见,满目疮痍,村庄残破,田地荒芜,流民哀鸿遍野,皆是黄巾肆虐后留下的惨状,这让本就军纪严明的幽州将士更加同仇敌忾,却也因新兵居多,面对如此惨象,难免在肃穆中带着一丝初次临战的紧张,行军气势不显彪悍,反多了几分沉凝。
这一日,前锋探马来报,已至青州齐国境内,距离黄巾主力活动区域不远。同时,另一则消息传来:东郡太守曹操亲率大军三万,已抵达济南国东平陵一带,两军相距不过百余里。
“曹孟德动作好快。”中军帐内,戏志才轻摇羽扇,看着地图,微微蹙眉,“其军三万众,皆乃中原百战之兵,声势定然不小。”
赵云神色平静,擦拭着手中的龙胆亮银枪,淡然道:“无妨。我等奉诏平贼,各尽其力便是。传令下去,择地扎营,多派斥候,谨防黄巾突袭,亦需留意曹军动向。”
幽州军依令在一处依山傍水之地扎下营寨,营垒规整,哨卡森严,虽是新兵,但在赵云、戏志才的严格要求和幽州军老兵的带领下,倒也显得井井有条,只是那股子初上战场的生涩之气,终究难以完全掩盖。
次日晌午,一支约五百人的骑兵队伍,打着“曹”字旗号,自南而来,蹄声如雷,烟尘滚滚,直趋幽州军营寨之前。为首一将,身材魁梧,目光锐利,正是曹操麾下大将夏侯渊。其兵马矫健,骑士剽悍,透着一股久经沙场的剽悍之气,与幽州军营中那略显沉闷的气氛形成鲜明对比。
“营内守将听着!我乃东郡曹公麾下折冲校尉夏侯渊!奉曹公之命,特来与刘幽州使者会晤,共商破贼之策!”夏侯渊声若洪钟,在营门前勒马喊道,目光扫过幽州军营盘,见其虽严谨,但士卒面貌大多年轻,甚至有些稚嫩,嘴角不由微微撇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看来传闻不虚,刘备军中多新卒,恐难当大任。
营门开启,赵云与戏志才并辔而出。赵云白袍银甲,英气逼人,虽年轻,但气度沉静,令人不敢小觑。戏志才则是一身青色文士袍,手持羽扇,儒雅中透着深不可测的睿智。
“常山赵云,见过夏侯将军。”赵云抱拳,不卑不亢。
“幽州军师祭酒戏志才,有礼。”戏志才亦拱手施礼,目光平和。
夏侯渊见对方主将 军师亲自出迎,稍感意外,但见戏志才文士打扮,心中那份轻视并未尽去,只是表面还礼道:“原来是赵子龙将军与戏军师。曹公已至东平陵,特遣某来,邀贵军主事之人,前往一会,共议进军方略。”
戏志才正要答话,目光却猛地定格在夏侯渊身后不远处,一名骑在马上、身形略显单薄、面色带着几分慵懒酒意的年轻文士身上。那人似乎对眼前的会晤毫无兴趣,正自顾自地拿着一个皮囊饮酒,但偶尔抬眼间,那清澈而锐利的目光,却让戏志才心头剧震!
“奉孝?!”戏志才失声唤道,语气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喜与诧异。
那饮酒的文士闻言,放下酒囊,慵懒的目光投向戏志才,脸上也露出了些许意外之色,随即化为一丝玩味的笑容,驱马缓缓上前:“我道是谁,原来是志才兄。一别经年,不想在这青州战场重逢,志才兄如今是……投入刘幽州麾下了?”
此人,正是郭嘉,郭奉孝!
戏志才与郭嘉,昔日同在颍川求学游历,虽非同门,却因彼此惊才绝艳而惺惺相惜,时常切磋学问,纵论天下,可称挚友。只是后来戏志才因家事牵绊,滞留北地,郭嘉则南下寻觅明主,没想到今日竟在曹操军中相遇。
“正是。”戏志才压下心中波澜,笑道,“奉孝,你何时投了曹公?以你之才,必得重用吧?”他心中却是念头飞转,郭嘉之能,他深为了解,其智谋险奇,洞察人心,竟已投入曹操麾下,对幽州而言,无疑是平添一大劲敌。
郭嘉懒散一笑,指了指夏侯渊:“机缘巧合罢了,蒙曹公不弃,添为军中祭酒,混口饭吃。比不得志才兄,如今已是刘皇叔倚重的军师祭酒了。”他话语随意,目光却似不经意地扫过赵云和整个幽州军营,将那股新兵之气尽收眼底,嘴角那丝玩味的笑意更深了。
夏侯渊见二人竟是旧识,便道:“既是故人相逢,不妨边走边谈?曹公还在东平陵等候。”
赵云看向戏志才,戏志才微微点头。于是,赵云命副将严守营寨,自己则与戏志才,带了数十亲卫,随同夏侯渊、郭嘉一行,前往曹军大营。
路上,戏志才与郭嘉并辔而行,看似叙旧,实则言语间暗藏机锋。
“奉孝观我幽州军容如何?”戏志才看似随意地问道,羽扇轻摇。
郭嘉抿了一口酒,懒洋洋道:“军纪严明,营垒扎实,赵子龙将军更是气度不凡。只是……新卒太多,怕是未经战阵,此番面对百万黄巾,志才兄与子龙将军,肩上的担子不轻啊。”他直言不讳地点出了幽州军的弱点,语气中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调侃。
戏志才心中暗凛,郭嘉眼光果然毒辣。他面上不动声色,淡然一笑:“练兵千日,用兵一时。新卒虽嫩,却胜在士气可用,心念纯一,更兼为保境安民而战,其志可嘉。况且,剿灭黄巾,亦是对他们最好的磨砺。倒是奉孝你,在曹公麾下,想必已是如鱼得水,献了不少奇策吧?”他轻描淡写,却点出了曹操最近的扩张。
郭嘉哈哈一笑,避重就轻:“嘉闲散之人,不过是随军参详,混些功劳罢了。曹公英明神武,帐下能人辈出,荀文若、程仲德等皆乃王佐之才,嘉这点微末见识,何足挂齿。”他虽自谦,但提及曹操时,眼中那一闪而过的信服与投入,却被戏志才敏锐地捕捉到。
戏志才心中暗叹,知道郭嘉此人,心高气傲,一旦认主,便极难动摇。他不再试探,转而与郭嘉聊起些颍川旧事与天下见闻,郭嘉也乐得应付,二人谈笑风生,仿佛真是他乡遇故知,言辞机锋,妙语连珠,引得一旁默不作声的赵云也暗自赞叹。只是各自心中,都对对方所处的阵营,有了更深的评估与警惕。
赵云在一旁默默听着,他虽不擅言辞,却心细如发,将戏志才与郭嘉的对话,以及夏侯渊偶尔流露出的傲气都看在眼里,心中对曹操集团的实力与风格,有了初步的印象。这支军队,从上到下,都透着一股锐意进取、甚至有些咄咄逼人的气势,与自家主公刘备的宽厚沉稳,截然不同。
此行,名为会盟商谈,实则是一场无声的较量和试探。青州平贼的战场上,合作与竞争,已然悄然开始。而戏志才与郭嘉这对故友的意外重逢,智士对智士,更是为这场即将到来的大战,增添了几分宿命的色彩与难以预测的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