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洪武十四年十二月十四日夜,东宫承运殿内烛火通明,映照得殿中舆图上的“云南”二字格外清晰。朱棣身着玄色常服,腰间悬挂的玉带因久坐而微微偏移,他指尖按在昆明城的位置,眉头紧蹙。徐达、李文忠、徐允恭、李景隆四人分坐两侧,案上的茶盏早已凉透,没人有心思品饮——傅友德与蓝玉率领的三十万大军征讨云南元廷梁王部已逾三月,虽连下数城,却在昆明外围遭遇顽强抵抗;不久前郭英率五万兵马驰援,试图牵制元军侧翼,战局依旧陷入僵持,每一日都有将士伤亡的奏报传回应天。

“傅将军在奏报中说,梁王把匝剌瓦尔密收拢残部,依托滇池布防,还勾结了大理段氏余孽,粮草能支撑半年之久,”李文忠率先打破沉默,声音带着几分凝重,“云南多山多水,我军不熟悉地形,强攻伤亡太大,若拖到雨季,粮草运输更难。”

徐达抚着花白的胡须指着地图上一个地名说,沉声道:“郭英的兵马已绕至澄江,可从后方袭扰元军粮道,但需派一支轻骑接应,打通与郭英的联络通道。”

朱棣微微颔首,刚要开口部署具体接应路线,窗外突然亮起一道惨白的天光,将承运殿内照得如同白昼——天幕,竟在深夜再次降临。众人皆是一怔,白日里天幕展现的迁都、修典、拓疆壮举犹在眼前,此刻深夜复现,不知又将揭示何等惊天之事。朱棣心中隐隐有种不安,那道光太过刺眼,全无白日里的恢宏气象,反倒透着一股彻骨的悲凉。

【天幕白光亮起,却没有如往日般直接展现场景,而是先浮现一行沉郁的文字:“永乐五年,于永乐大帝朱棣而言,是盛世初显的元年,亦是痛失挚爱的元年。”随后,文字渐隐,画面才缓缓展开——左侧是北京紫禁城营建工地的繁忙景象,工匠们正吊装巨大的梁木,城楼上“京师”匾额已初具雏形;中间是郑和第二次下西洋的船队抵达满剌加的场景,满剌加国王率百官跪拜,献上黄金与象牙;右侧是交趾布政使司的官员正在清点户籍,百姓们捧着新发放的土地凭证,脸上露出笑容。旁白的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复杂情绪:“永乐五年,通运河工程进入关键阶段,北京新都营建如火如荼;郑和二下西洋归来,带回十余国朝贡,内帑充盈;安南平定,设三司管辖,南疆稳固。大明,正沿着盛世的轨迹疾驰。”】

【画面突然一转,所有繁荣景象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南京皇宫东宫的寂静庭院。落叶满地,无人清扫,殿内烛火摇曳,映照得陈设愈发冷清。旁白的声音陡然低沉:“可这繁花似锦的盛世之下,却藏着朱棣一生最痛的失去——永乐五年七月,陪伴他三十年的徐皇后,病逝于坤宁宫,享年四十五岁。”】

【“轰”的一声,天幕中仿佛响起惊雷,画面定格在坤宁宫紧闭的朱漆大门上,门楣上的“螽斯衍庆”匾额在暮色中显得格外刺眼。旁白一字一顿,带着泣血般的沉重:“这位与朱棣相濡以沫三十年的皇后,这位在靖难之役中守住北平根基的奇女子,永远离开了她守护一生的丈夫与大明。”】

“徐皇后……妙云……病逝……”朱棣僵在原地,指尖从舆图上滑落,重重砸在案几上,茶盏被震得跳起,凉透的茶水泼洒而出,浸湿了舆图上的“云南”二字,却丝毫未觉。他盯着天幕中那扇紧闭的坤宁宫门,仿佛那扇门后,就是他再也见不到的人。

“不……不可能……”朱棣喃喃自语,声音嘶哑得如同破锣,往日里沉稳的眼眸瞬间布满血丝,“妙云她……她当时才四十五岁……怎么会……”他猛地站起身,腰间玉带“啪”地撞在案角,断裂的玉扣滚落地面,碎成数片,如同他此刻的心。

徐达更是如遭雷击,猛地从座椅上弹起,双手死死抓住身前的案沿,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指骨几乎要嵌进木头里。“大丫头……我的妙云……”这位一生征战沙场、见惯生死的开国元勋,此刻声音颤抖得不成样子,浑浊的老泪瞬间涌出眼眶,顺着布满皱纹的脸颊滚落,砸在冰冷的地砖上。那是他最疼爱的长女啊,自幼饱读诗书,随他学过兵法,十四岁嫁入燕王府,三十年相夫教子,刚熬到丈夫登基、成为皇后,竟就这么去了?徐达只觉得胸口一阵剧痛,几乎喘不过气,徐允恭连忙上前扶住他,自己的眼眶也早已通红——那是他的亲姐姐,是从小护着他的长姐啊!

李文忠也惊得站起身,脸上满是难以置信。他与徐皇后相识多年,深知她不仅贤淑,更有过人的胆识与智慧,现如今早已传遍朝堂。这样一位奇女子,竟英年早逝,实在令人扼腕。他看向朱棣,只见往日里铁血威严的太子,此刻浑身颤抖,眼神空洞,仿佛魂魄都被抽走了一般,心中不由泛起一阵酸楚。

李景隆更是吓得脸色惨白,他虽与朱棣有隙,却也敬重徐皇后的为人。此刻见朱棣状若疯魔,徐达泣不成声,承运殿内的气氛压抑得让人窒息,他下意识地后退半步,却突然想起什么,猛地转身就往外跑——四婶还在燕王府,绝不能让她听到这消息!可刚跑到殿门口,天幕的画面再次亮起,将他钉在原地。

【画面回溯,展现徐氏与朱棣的过往。洪武九年,十四岁的徐妙云身着嫁衣,踏入燕王府,与十六岁的朱棣拜堂成亲。烛火下,她羞涩却坚定地对朱棣说:“往后余生,妙云愿与殿下同甘共苦,生死与共。”朱棣握着她的手,眼中满是郑重:“此生有你,足矣。”旁白的声音温柔起来:“徐妙云与朱棣的婚姻,始于父母之命,却终于一生深情。婚后三十年,朱棣几乎所有的子女皆为徐妙云所生,其余一子一女生母不详,史料推测或为野史附会,或实为徐妙云所出。在后宫之中,朱棣对徐妙云的专情,堪称历代帝王之最。”】

【画面切换至靖难之役的北平城。洪武三十五年,李景隆率领数十万大军兵临城下,北平城内兵力空虚,仅余老弱残兵数千。徐妙云身着戎装,站在城楼之上,寒风掀起她的披风,却吹不散她眼中的坚定。她对身旁的朱高炽说:“儿啊,北平是你父亲的根基,绝不能丢!你我母子,今日便与城池共存亡!”随后,她转身对城楼下的百姓喊道:“李景隆叛军来袭,若城破,必遭屠戮!愿守城者,无论男女老幼,皆可拿起兵器!”】

【镜头聚焦在城楼下的妇女们身上,她们本在哭泣发抖,听到徐妙云的呼喊,纷纷擦干眼泪,跑回家中取出菜刀、锄头,甚至拿起丈夫留下的铠甲穿上。徐妙云亲自为她们分发兵器,手把手教她们简单的防御动作:“守住城墙,就是守住你们的家!”在她的激励下,北平城内的妇女组成“娘子军”,与士兵们一同登上城楼,搬石头、浇滚油,死死抵御李景隆的进攻。旁白的声音激昂中带着悲痛:“‘督城中妇女乘城拒守’,这短短九个字的背后,是徐妙云非凡的军事才能与镇定气魄。正是这场北平保卫战的胜利,为朱棣争取了喘息时间,稳固了靖难后方,朱棣日后常对左右感慨:‘北平之守,皆皇后之功也!’”】

【画面一转,永乐元年十一月,南京皇宫举行立后大典。徐妙云身着皇后朝服,头戴凤冠,一步步走上奉天殿。朱棣亲手将皇后金宝交予她——那金宝并非洪武朝规定的龟纽,而是朱棣特意下旨改制的盘龙纽,龙纹威严,远超定制,历史上仅此一例。随后,礼部官员在承天门开读立后诏书,声音传遍应天城:“朕躬行天讨,无内顾之忧,实赖皇后徐氏之力……兹册立徐氏为皇后,同朕恭勤,保兹天命,君临尔万姓之上。”旁白补充道:“朱棣开创了明清两代册立皇后单独颁诏诏告天下的先河,册文中‘济朕艰难,同勤开国’‘朕登大宝,允赖相成’等语,字字皆是对徐妙云辅佐之功的认可——他从未将她视作普通后妃,而是与自己并肩打天下、守天下的伙伴。”】

【画面最后回到永乐五年的坤宁宫。徐妙云躺在病榻上,气息奄奄,朱棣坐在床边,紧紧握着她的手,泪水无声滑落。徐妙云虚弱地抬手,抚摸着他的脸颊:“愿陛下……千秋万世……愿大明……长治久安……愿咱们的孩子……”话音未落,手便无力地垂下。朱棣抱着她的尸体,发出如同困兽般的呜咽,那是失去了整个世界的绝望。旁白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无尽的悲凉:“徐妙云崩逝后,朱棣辍朝七日,亲自为皇后守灵,甚至一度阻止皇后下葬——他不愿接受,那个陪他走过三十年风雨的人,就这么离开了。自徐妙云去后,朱棣再未立过皇后,永乐一朝,皇后之位始终空悬,只因在他心中,这世间只有一个徐妙云,配得上大明皇后的尊荣。”】

当天幕画面最终定格在朱棣抱着徐妙云尸体恸哭的场景时,承运殿内再也抑制不住悲痛的情绪。

“是我的错……都是我的错……”朱棣双膝一软,重重跪倒在地,额头狠狠砸向地砖,发出“咚”的闷响,一下又一下,鲜血顺着额头流下,染红了身前的地毯。他像个迷路的孩子,语无伦次地自责:“妙云她身体一直不好……当年在北平守城,她受了风寒,落下病根……我还让她生了那么多孩子……是我累着她了……是我害了她啊!”

夫妻过往的情分,一幕幕在他脑海中闪过:大婚时她羞涩的笑容,靖难时她守城的决绝,登基后她在后宫操劳的身影,生病时她强撑着为他熬汤的模样……那些细碎的温暖,此刻都化作最锋利的刀子,凌迟着他的心。他想起白日里天幕展现的永乐五年盛世,通运河、建新都、下西洋、平安南,那时的他何等意气风发,可原来,那盛世的背后,是他失去了一生挚爱。“没有她……这盛世还有什么意义……”朱棣的哭声越来越大,从压抑的呜咽变成撕心裂肺的哭喊,震得殿内烛火剧烈摇晃。

徐达早已泣不成声,被徐允恭扶着,才能勉强站立。他看着跪倒在地、自伤自责的朱棣,心中既是悲痛,又是心疼。他的大丫头,嫁给朱棣后从未享过几天清福,跟着朱棣南征北战,操持家务,辅佐夫君,最终却落得英年早逝的下场。可他更明白,朱棣此刻的痛苦,绝不亚于他这个父亲。“老四……节哀……”徐达张了张嘴,却只说出这四个字,再多的话,都被泪水堵在了喉咙里。

李文忠连忙上前,想要扶起朱棣,却被朱棣一把推开。“别碰我!”朱棣嘶吼着,眼神猩红,如同受伤的野兽,“是我害了她!”他猛地抓起案几上的匕首,就要往自己手臂上划——他要赎罪,要让这疼痛麻痹心中的巨恸。

“殿下不可!”李文忠眼疾手快,一把夺下匕首,死死按住他的手腕。徐允恭也连忙上前,与李文忠一同将朱棣按住。“殿下,此事还尚未发生,太子妃定然不愿看到您这样作践自己!”李文忠急声道。

这句话仿佛击中了朱棣的软肋,他挣扎的动作渐渐停了下来,只是瘫坐在地上,双手抱着头,发出绝望的呜咽。李文忠与徐允恭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无奈与心疼——这位铁血太子,终究还是败给了失去挚爱的痛苦。

而跑出承运殿的李景隆,此刻正跌跌撞撞地往燕王府赶。他跑得太快,几次险些摔倒,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快!再快一点!绝不能让四婶听到这消息!可刚跑到燕王府门口,就看到徐妙云的贴身侍女正站在门口张望,见他跑来,连忙上前问道:“李景隆大人,东宫那边可是出了什么事?方才天空亮得吓人,殿下他……”

李景隆刚要开口遮掩,就听到府内传来徐妙云温和的声音:“是九江来了吗?让他进来吧。”他心中一沉,知道躲不过去,只能硬着头皮走进府中。

燕王府的书房内,徐妙云正坐在窗前看书,手中捧着一本《左传》,书页上还放着一支未写完的毛笔。她穿着一身素雅的青布衣裙,未施粉黛,却难掩清丽的容颜。自从朱棣暂代朝会以来,每日都忙到深夜,她便习惯了在书房等他回来,有时看书,有时为他缝补衣物。

听到脚步声,徐妙云抬起头,看向李景隆,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景隆,这么晚了,东宫那边可是有急事?你四叔他……”话未说完,她便看到李景隆脸色惨白,眼神躲闪,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来,心中顿时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四婶……”李景隆咬了咬牙,实在无法开口,只能含糊道,“四叔他……他在东宫议事,突然……突然有些不舒服,您快去看看吧!”

徐妙云心中一紧,猛地站起身,手中的《左传》“啪”地掉在地上。她太了解朱棣了,他向来身体强健,从未说过不舒服,更何况是在议事时突然不适。再看李景隆的模样,绝非“不舒服”那么简单。“景隆,你说实话,到底出了什么事?”徐妙云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却依旧保持着镇定。

就在这时,天空中再次亮起天光,虽然隔着窗户,那惨白的光线却依旧透过窗棂照了进来。徐妙云抬头望去,心中的不安愈发强烈。她不再追问李景隆,转身抓起椅背上的披风,快步往外走:“备车!快备车!去东宫!”

侍女连忙跟上,为她披上披风。徐妙云脚步匆匆,几乎是小跑着出了王府大门。坐进马车的那一刻,她的心“怦怦”直跳,脑海中闪过无数念头:是云南战事失利了?还是父皇的病情加重了?抑或是……她不敢再想下去,只能催促车夫:“快!再快一点!”

马车在夜色中疾驰,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哒哒”的声响,如同敲在徐妙云的心上。她紧紧攥着手中的披风,指节泛白,眼中满是焦急与担忧——无论发生什么事,她都要陪在朱棣身边。

“老四……”朱元璋的声音沙哑,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那是同为帝王的共鸣,是失去至亲的痛。“失去最亲的人……那种滋味,比挨刀子还疼……”朱元璋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戾气,“当年咱妹子没了,咱就想杀人,杀尽那些害咱亲人受苦的人!现在老四的媳妇没了,他心里的苦,咱懂……”

马皇后放下手中的苹果,轻轻拍着朱元璋的手背,眼中满是怜惜:“重八,老四重情,妙云也是个好的,可惜了……”她看着天幕中朱棣为徐妙云守灵的场景,不由感叹道,“老四比重八你更重感情。天子为皇后守灵,纵观历朝历代,怕是也只此一例了。”

朱元璋哼了一声,却没有反驳。他想起自己与马皇后的情分,也是相濡以沫,可他是开国皇帝,有太多的身不由己,从未像朱棣这般,敢在天下人面前展露自己的脆弱。“这小子,倒是比咱活得真性情些,”朱元璋沉默片刻,语气缓和了些,“徐丫头配得上他这份心。北平保卫战,一介女流能拉起娘子军守城,这份胆识,比朝中那些只会空谈的腐儒强百倍。老四能有这样的媳妇,是他的福气,可惜……天不假年啊。”

马皇后叹了口气:“徐丫头跟着老四,没享过几天安稳日子。从应天府到北平,再到日后的坤宁宫,她始终在为老四操劳,为大明操劳。现在走了,老四心里定然是空了一块。”

朱元璋的目光重新投向天幕,看着朱棣抱着徐妙云尸体恸哭的模样,想起白日里天幕展现的永乐盛世,突然开口道:“等咱病好了,就传老四来乾清宫。咱不训他,也不催他理政,就陪他坐会儿。”

马皇后眼中闪过一丝暖意,轻轻点头:“陛下说得是。老四现在最需要的,是有人能懂他的痛。”

说话间,天幕的光线渐渐黯淡,徐妙云病逝的画面缓缓隐去,只留下一片沉寂的黑暗。乾清宫内,朱元璋靠在床头,眼神放空,不知是在怀念逝去的亲人,还是在心疼那个失去挚爱的儿子。马皇后默默捡起地上的瓷片,动作轻柔,生怕惊扰了他的思绪——帝王之家,看似风光无限,实则藏着太多不为人知的悲苦。

承运殿内,朱棣依旧瘫坐在地上,额头的伤口还在渗血,可他浑然不觉,只是望着天幕消失的方向,一遍遍地唤着“妙云”。李文忠与徐允恭守在一旁,束手无策,只能默默陪着他——此刻任何劝慰的话语,都显得苍白无力。

“殿下……”徐允恭蹲下身,声音哽咽。

朱棣身子微微一颤,却依旧没有回应。他的世界,仿佛随着徐妙云的离去,彻底崩塌了。那个在他出征时为他整理行装的人,那个在他失意时为他加油鼓劲的人,那个在他登基后为他打理后宫的人,再也不会回来了。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侍女的惊呼:“娘娘!您慢些!”

朱棣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希冀,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踉跄着想要站起身:“妙云?是妙云来了吗?”

可当他看到走进殿内的徐妙云时,整个人都僵住了。眼前的她,穿着素雅的青布衣裙,头发梳得整齐,脸上带着焦急的神色,分明是活生生的模样。可天幕中她病逝的场景太过真实,那冰冷的尸体,那绝望的恸哭,还在他脑海中不断回放。

“殿下!你怎么了?”徐妙云快步走到他面前,看到他额头的伤口和满身的狼狈,心疼得不行,连忙从袖中取出手帕,想要为他擦拭血迹,“你这是怎么弄的?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朱棣却猛地后退一步,避开了她的触碰。他看着眼前的徐妙云,眼神空洞,声音颤抖:“你……你不是已经……”

徐妙云被他的反应吓了一跳,手中的手帕掉落在地:“朱棣,你胡说什么呢?我好好的,怎么会……”她环顾四周,看到徐达泣不成声,李文忠神色凝重,徐允恭红着眼眶,心中的不安愈发强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你们快告诉我!”

徐达看着女儿担忧的模样,心如刀绞,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实在无法告诉女儿,她未来会英年早逝,会让她的丈夫痛不欲生。

李文忠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刚要开口掩饰,朱棣却突然疯了似的冲上前,紧紧抱住徐妙云,力道大得几乎要将她揉进自己的骨血里。“妙云!你别走!别离开我!”朱棣的哭声撕心裂肺,泪水浸湿了徐妙云的衣裙,“我错了,我不该让你那么辛苦,我不该让你受委屈,你别走好不好?我什么都不要了,我不要什么盛世,不要什么帝王之位,我只要你好好的!”

徐妙云被他抱得喘不过气,却没有挣扎。她能感受到朱棣身体的颤抖,能听到他心中的绝望,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她知道,朱棣此刻需要她。她轻轻拍着朱棣的后背,像哄孩子一样柔声安慰:“四郎,我不走,我就在这儿,一直在。你别害怕,有我呢。”

“真的吗?”朱棣抬起头,泪眼婆娑地看着她,“你真的不会离开我?”

“真的,”徐妙云伸出手,轻轻抚摸着他的脸颊,为他擦去泪水,“我会一直陪着你,陪你打天下,陪你守大明,陪你到老。”

朱棣看着她温柔的眼神,心中的疼痛似乎缓解了一些。他紧紧抓住徐妙云的手,仿佛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再也不肯松开。他知道,眼前的妙云是真实的,是属于现在的,他不能再失去她。从今天起,他要好好待她,再也不让她受一点苦,受一点累。

徐允恭看着相拥的两人,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他知道,只有姐姐,才能让姐夫从绝望中走出来。

徐达也渐渐平复了情绪,看着女儿和女婿,心中百感交集。他只希望,天幕中的未来能够改变,他的大丫头能够长命百岁,能够陪着老四,好好地活下去。

过了许久,朱棣的情绪渐渐稳定下来。徐妙云为他处理了额头的伤口,又端来温水,让他喝下。朱棣握着徐妙云的手,始终没有松开,仿佛一松手,她就会消失不见。

徐达清了清嗓子,打破了殿内的沉寂:“老四,云南的战事……”

朱棣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知道,他不仅是徐妙云的丈夫,更是大明的太子,肩上担着万千百姓的安危。云南的战事不能再拖,将士们还在前线浴血奋战,他不能因为自己的私事,耽误了国家大事。

“云南的战事,再议吧,”朱棣的声音依旧带着一丝沙哑,却恢复了往日的沉稳,“传令傅友德与郭英,采用围而不攻的策略,切断元军的粮道与水源,拖垮他们。同时,命户部加急运送粮草与药品至前线,务必保障将士们的补给。”

李景隆等人连忙拱手应道:“末将遵令!”

“魏国公,”朱棣看向徐达,“您经验丰富,云南的战事就劳烦您多费心,帮孤盯着些。若有任何变故,即刻禀报。”

徐达点了点头:“殿下放心,老夫会亲自处理。你……好好陪着妙云,别再让她担心了。”

朱棣看向徐妙云,眼中满是愧疚:“妙云,让你担心了。”

徐妙云摇了摇头:“国事为重,我明白。你放心去忙,我会在东宫等你回来。”

朱棣握着她的手,轻轻捏了捏,仿佛在汲取力量。他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或许还会有更多的艰难险阻,但只要有妙云在身边,他就有勇气去面对一切。

“曹国公,”朱棣转向李文忠,“你负责安抚朝中百官,就说孤近日偶感风寒,政务暂由几位大学士协助处理。关于天幕之事,严禁任何人外传,尤其是关于妙云的部分,若有违者,以谋逆论处!”

李文忠心中一凛,连忙应道:“臣遵旨!臣定会严加管束百官,绝不泄露半个字!”他知道,此事关系重大,若传出去,不仅会引起朝野震动,更会对太子的声誉造成影响。

朱棣点了点头,站起身,紧紧牵着徐妙云的手:“好了,今日就到这里吧。诸位大人辛苦了,都回去休息吧。”

徐达、李文忠、徐允恭、李景隆纷纷躬身行礼,退出了承运殿。

殿内只剩下朱棣与徐妙云两人。朱棣转过身,紧紧抱住徐妙云,将头埋在她的颈窝,声音轻柔:“妙云,有你在,真好。”

徐妙云轻轻拍着他的后背,眼中满是温柔:“我会一直在。”

烛火摇曳,映照着两人相拥的身影,在寂静的承运殿内,显得格外温馨。朱棣知道,天幕中的未来或许无法改变,但他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守护好身边的人,守护好这个家,守护好大明的江山。他不会让那个失去挚爱的永乐大帝重现,他要做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君主,与他的妙云,一同见证大明的盛世繁华。

次日清晨,朝会如期举行。朱棣没有出现。百官心中疑惑,纷纷猜测太子为何缺席。

“昨日深夜东宫方向有白光亮起,想必是天幕又显现了什么,太子殿下许是因此事耽搁了?”

“我听说太子殿下昨日在东宫议事时突然不适,会不会是病情加重了?”

“不对劲,徐帅今日神色凝重,李文忠大人也频频皱眉,定是出了什么大事!”

百官私下议论纷纷,心中充满了揣测。江南文官们更是心有余悸,想起前日太子怒杖文官的场景,生怕又出了什么变故,让自己遭殃。

吴伯宗与邵质站在文官队列中,神色担忧。他们昨日并未参与东宫的议事,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从徐达与李文忠的神色来看,事情定然不小。

“吴大人,你说太子殿下会不会是因为天幕之事,与徐帅等人起了争执?”邵质压低声音问道。

吴伯宗摇了摇头:“不好说。但昨日深夜天幕亮起,想必是揭示了什么重大的事情。我们还是静观其变,切勿妄加揣测,免得惹祸上身。”

邵质点了点头,不再说话。他知道,在事情不明朗之前,任何猜测都可能带来危险。

武将队列中,傅友德的儿子傅让站在那里,心中满是焦急。他父亲率军在云南征战,至今未有捷报,昨日太子又突然不适,他担心云南的战事会因此受到影响。

“三丫头,你说太子殿下会不会是因为云南的战事烦心,才病倒的?”傅让拉住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小声问道。

李景隆摇了摇头,脸上满是复杂:“具体情况我也不清楚。但昨日我在东宫,见太子殿下情绪激动,似乎是因为天幕之事。云南的战事,徐帅已经传令暂缓强攻,采用围而不攻的策略,你不必太过担心。”

傅让点了点头,心中稍稍安定了些。

徐达站在御座旁,看着议论纷纷的百官,沉声道:“太子殿下近日偶感风寒,身体不适,这几日早朝暂且作罢,政务暂由几位大学士协助处理。云南战事,老夫已传令傅友德与郭英,采用围而不攻的策略,诸位大人不必担忧。今日朝会,主要商议江南漕运之事,户部尚书郁新,你先说说情况。”

郁新连忙出列,躬身道:“回徐帅,江南漕运近日较为顺畅,但部分河道因年久失修,出现了淤塞的情况,影响了粮食的运输速度。臣恳请朝廷拨款,疏通河道,以保障漕运的畅通。”

徐达点了点头:“此事关乎民生,不可拖延,各部的事情各部拟个折子上来。工部即刻选派工匠,前往江南疏通河道,所需经费由户部拨付。”

“臣遵旨!”工部尚书与户部尚书齐声应道。

朝会继续进行,百官们虽然心中依旧充满了疑惑,但见徐达处理政务有条不紊,也渐渐放下了心。只是他们都不知道,东宫之内,正藏着一个足以震动朝野的秘密,而这个秘密,将会影响大明未来的走向。

东宫寝宫内,徐妙云正为朱棣准备早餐。朱棣坐在一旁,看着她忙碌的身影,眼中满是温柔。经过一夜的休息,他的情绪已经稳定了许多,但对徐妙云的依赖却愈发强烈。

“妙云,别太累了,让下人去做就好。”朱棣站起身,走到徐妙云身边,想要接过她手中的碗。

徐妙云笑着躲开:“这点小事算什么,你坐着就好。你昨日受了伤,又哭了那么久,肯定饿坏了,我亲自为你做些清淡的,补补身子。”

朱棣看着她温柔的笑容,心中暖暖的。他知道,无论未来发生什么,只要有妙云在身边,他就有勇气去面对。

“妙云,”朱棣握住她的手,认真地说道,“昨日天幕之事,你不要放在心上。那只是未来的一种可能,我不会让它发生的。我会好好保护你,让你长命百岁,我们还要一起看着孩子们长大,一起看着大明变得越来越强盛。”

徐妙云心中一暖,点了点头:“四郎,无论未来发生什么,我都会陪在你身边,与你一同面对。”

两人相视而笑,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期盼。

早餐过后,朱棣来到书房处理政务。徐妙云坐在一旁,为他研磨,偶尔为他递上一杯热茶。阳光透过窗棂洒进书房,映照在两人身上,显得格外温馨。

朱棣看着手中的奏折,心中充满了动力。他知道,他不仅要守护好身边的人,更要守护好大明的江山。他要推行新政,发展经济,加强边防,让大明变得更加强盛,让百姓们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他要让妙云看到,他没有辜负她的期望,没有辜负大明的百姓。

窗外,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朱棣知道,新的一天开始了,而他的人生,也将翻开新的一页。他会带着对妙云的爱,带着对大明的责任,坚定地走下去,创造一个属于他们的盛世传奇。

博看读书推荐阅读:回到明朝做昏君明末:大周太祖崛起1892农家小媳妇烽烟起之龙啸天下无敌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挽清:同治盛世始皇帝猎国!末世从封王开始诗词无双,这个乞丐是诗仙说好的纨绔,怎么就人中龙凤了!穿越古代:开局召唤玄甲铁骑大明未央穿越大康:众人吃野菜,我带娇妻大鱼大肉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三国第一强兵江户旅人戏说西域36国契约娇妻:王爷的宠妃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浪子列国历险记交手公子出巡琅琊榜之安定天下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大明开着战舰做生意塞仙志从废物到大帝,你们高攀不起!历史放映厅从大秦开始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回到三国初年搅动天下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视频被古人看到了怎么办北宋振兴攻略重生大明只想养老系统要征服天下穿越:新妃十八岁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糜汉被抄家后,凶猛世子称霸天下我是王富贵陛下,饶了貂蝉吧,你阳气太重了都穿越了,谁还惯着你,造反!烧锅千年烟火传正德五十年大明:崇祯你且去,汝江山妻嫂吾照之大明之五好青年我的梦连万世界武道丹帝叶炎云飞雪
博看读书搜藏榜:七十年代那场战争春秋发明家三国第一狠人大明群英传歃血绝对荣誉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西楚霸王:开局进宫假太监三国之献帝兴汉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帝国联盟大唐房二人生苦乐多:王朝中兴看我了银河武装:带颗卫星到大明生子当如孙仲谋我在古代逃荒人在三国也修真精灵降临!陛下,这叫宝可梦!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没底贤王传大宋说书人魂穿大唐公主收割机大宋祖王爷三国纵横之凉州辞开局结交孙坚,截胡传国玉玺没想到吧我是重生的穿越三国,匡扶汉室!穿越乱世,我开创了盛世王朝大宋第一太子朱门华章录人在大唐本想低调三国之极品富二代终极潜伏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蒸汽大汉:家兄霍去病特种兵之万界军火商大唐:李承乾撞柱,血溅太极殿!郭嘉乱世枭雄之胡子将军秦有锐士极品妖孽兵王染谷君的异常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特工狂婿太能搞事满朝文武愁疯了重生从三皇五帝开始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湛湛露斯卿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
博看读书最新小说:大秦:扶苏的两千年救赎!三国:从桃园四结义开始无敌抗倭战神快穿:硬核授课,教的太子都篡位南诏残魂穿越三国:主角比吕布还猛科举:大梁魅魔,肩抗两京十三省楚汉争霸演义我在明朝修铁路历史天幕:永乐大帝梁朝九皇子汉武基建:墨家系统带我定乾坤李世民重生水浒南海龙腾:从张保仔到七海之王吴越霸业之这个钱镠不一般糊涂县令贾清廉开局怒打朱元璋,老婆竟是他女儿明末,你让我一只狗拯救大明朝朕,陆地神仙,你让我当傀儡!大明1643,我以敌血铸轩辕扶苏双穿:用科技打造日不落唐朝穿越917,巨舰重炮横扫两大洲大夏九皇子与紫微星宿传说:星辰归途录天问:大秦末路风波亭外大唐,我真的是来作死的饥荒年,我来拯救快饿死的少女桃花酒赠君,往愿君安康崇祯一拳歼八百,全大明跪喊真神三国:一代谋圣陈渡三国:我在三国支教红楼:贾政从教坊司救人挽大明天倾:从驿卒开始签到北疆,开局召唤霍去病穿越大秦之我和始皇帝抢下班明末:开局一把刀,天下任我枭三国:开局带走孙家小萝莉醉剑江湖社畜?不,系统说我是天选之子秦始皇的小伙伴好难为得到我粮食,硬塞老婆给我谋天录开局废柴少爷华夏兵王杀疯了三国:美女收集者财倾山海缔王志这饷,李自成拷得我崇祯拷不得?逆天改命:牛马玩穿越大唐炼妖师,开局融合三足金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