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S省,栀子花开得正盛,林枫却无暇欣赏这初夏美景。《自然·生物技术》的学术风波刚刚平息,一封来自母校的正式公函让他如坠冰窖——匿名举报他二十年前的硕士论文存在严重抄袭,并附有详细的文字比对分析报告。
林省长,这是母校学术委员会的公函。李建国声音低沉,举报材料指认您的硕士论文核心章节与某国外期刊论文高度雷同,还附有知网查重报告显示重复率超过40%。
林枫接过材料,手指微微发颤。他清晰地记得,当年那篇关于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工艺优化的论文,是自己在地下实验室熬了无数个夜晚,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突破性研究。怎么会突然变成抄袭?
立即启动自查。林枫强压怒火,联系我的硕士导师张教授,调取所有原始实验记录和论文手稿。同时,申请母校启动正式调查程序。
调查过程充满艰辛。当年实验室的记录本因年代久远部分字迹模糊,关键证人分散各地。更棘手的是,举报方提供的竟是一篇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的论文,发表时间比林枫的论文还早两年。
这是精心设计的陷阱。深夜,林枫与赶来的导师张教授促膝长谈。白发苍苍的老教授激动地说:林枫,我可以用一辈子的学术声誉担保,那篇论文完全是你独立完成的!
转机出现在第三天的深夜。林枫当年实验室的师弟、现为美国某大学副教授的王明,越洋发来加密邮件:师兄,我查到了!那篇的作者史密斯,三年前因学术不端被开除。我怀疑你的论文被他们窃取后反向发表。
林枫立即部署跨国取证。但更大的危机接踵而至——有境外媒体开始炒作中国高官学术丑闻,并将此事与S省的科技政策相关联。更险恶的是,举报人开始在网上散布林枫靠抄袭论文获得政治资本的谣言。
他们这是要毁掉你的学术根基和政治生命。苏晚晴担忧地握住丈夫的手。林枫沉默片刻,对妻子露出一个宽慰的笑容:还记得我硕士毕业时,你陪我熬通宵整理数据吗?真相永远不会被掩盖。
关键的突破来自一个意想不到的发现。林枫在整理旧物时,偶然翻出一盒发霉的3.5英寸软盘。在计算机专家的帮助下,他们恢复了软盘中的数据——里面不仅有论文的原始版本,还有实验的原始数据和导师的批注,时间戳比那篇的发表时间早了整整一年。
立即进行司法鉴定。林枫当机立断,同时,我要亲自去母校说明情况。
在母校学术委员会的听证会上,林枫展示了完整的证据链:从发霉软盘中的原始数据,到导师手写的修改意见,再到实验室记录本上斑驳的日期。更令人振奋的是,王明从美国发来史密斯的忏悔邮件截图,承认其窃取中国学者研究成果的行为。
清者自清。林枫在听证会最后动情地说,我感谢这次调查,它让我有机会向世人证明中国学者的诚信与执着。
听证会结果毫无悬念:学术委员会全票通过,认定林枫论文完全原创,并建议追究诬告者的法律责任。母校官网首页刊登了澄清声明,央视新闻也做了专题报道。
然而,就在林枫以为风波平息时,密报:诺维集团正在策划新一轮行动,这次将瞄准他更脆弱的软肋——家庭。而首当其冲的,竟然是正在备战高考的儿子林启明......
夜幕降临,林枫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城市的万家灯火。他知道,这场清誉之战只是更大风暴的序幕。下一场较量,将在他最柔软的内心深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