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省的初夏,空气中弥漫着木棉絮和海水咸湿的气息。林枫兼任省科技创新领导小组组长后,立即展现出不同于常规官员的工作节奏。他推掉了三个可有可无的会议,带着发改委、科技厅的骨干,扎进全省13个地市的高新区和产业园区,用两周时间跑了28家企业。
在滨海市生物医药园,天江药业新建的智能化提取车间里,林枫站在中控平台前,看着大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突然问身边的技术总监:如果诺维现在断供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核心部件,你们的质控体系能撑多久?
总监愣住,额头渗出细汗:目前...库存配件最多维持三个月。
回程的车上,林枫对随行的工信厅长说:看到了吗?产业链安全的软肋,就藏在最光鲜的地方。他当即部署对全省生物医药领域卡脖子技术装备进行排查。
七月流火,一场真正的风暴悄然登陆。林枫接到加密简报:诺维集团联合三家国际私募基金,组建规模达200亿元的亚太生物医药基金,首期锁定S省五家拥有独家品种的中药企业。更棘手的是,该基金通过复杂架构,已悄然控股一家本地证券公司,并开始在一级市场扫货。
这次他们学聪明了。深夜的省长办公室,林枫与赶来汇报的省地方金融监管局长分析,不再硬碰硬,而是利用金融工具,打着战略投资旗号,行控制之实。
雪上加霜的是,省内某些势力开始活跃。在次日的省政府常务会议上,当讨论到支持中医药企业融资议题时,一位分管金融的副省长提出:要解放思想,大胆引入国际资本。诺维这样的巨头带来不仅是资金,还有全球市场渠道。会场气氛微妙,几位本地成长起来的干部纷纷附和。
林枫不动声色地听完,合上笔记本:引进资本要坚持三要三不要:要财务投资不要战略控制,要资源赋能不要技术掠夺,要互利共赢不要涸泽而渔。他话锋一转,我建议,由省金控集团牵头,联合央企和省内龙头,组建百亿级中医药产业基金,重点支持有核心技术的企业。
但这个提议在推进中遇到无形阻力。方案在会签环节被多次退回,理由都是需要进一步论证。林枫敏锐地意识到,这已不是简单的观念分歧,而是深层次的利益博弈。
转机出现在一个周末的早晨。林枫接到密报:诺维基金的关键人物将于次日秘密会见本省某商会会长,地点在郊区的私人会所。林枫沉思片刻,做出一个大胆决定:他让秘书以调研民营企业名义,安排了同一时间对会所附近一家高科技企业的突击考察。
次日下午,当诺维亚洲区总裁的座驾驶入会所时,正好遇见林枫的车队从相邻企业驶出。两车交汇的瞬间,林枫降下车窗,与对方有个短暂的目光接触。没有寒暄,但彼此心照不宣。
当晚,林枫接到赵劲松书记电话:听说你今天遇到诺维的人了?林枫简单汇报了情况。赵书记沉默片刻说:刚接到消息,北京有关领导对S省引进外资工作表示关注。要注意方式方法。
更大的转折发生在一周后。林枫秘密赴京参加一个部委座谈会时,通过老领导牵线,会见了国家主权基金负责人。三个小时的深谈,对方对S省中医药产业表现出浓厚兴趣。离京前,林枫拿到了一份合作意向书。
回到S省,林枫立即调整策略。他不再强行推动省内基金方案,而是转向布局产业链关键环节:一方面,推动成立中医药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构建价值评估体系;另一方面,指示国资委对省属药企核心专利进行无形资产登记,纳入国资监管。
八月台风季,真正的较量来临。诺维基金对海康生物发起要约收购,报价比市价溢价30%。关键时刻,林枫启动应急预案:国家主权基金联合省金控集团宣布成立中医药创新发展基金,首期200亿元,重点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同时,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对安络通专利组合作出200亿元估值认证。
收购战陷入僵局时,林枫使出了杀手锏:他推动省人大常委会通过《S省中医药条例》,明确规定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中医药核心技术,外资收购需经过专项审查。条例通过的当天,海康生物宣布引入国家主权基金作为战略投资者。
诺维基金知难而退。但林枫清楚,这场胜利只是阶段性的。深夜,他站在办公室的全省地图前,接到最新密报:诺维正在接触境外学术机构,准备发起新一轮的中医药标准化舆论战。
林枫拨通北京电话:老师,我建议加快推动中医药国际标准联盟建设...
窗外,台风过境后的城市格外宁静。但林枫知道,下一场风暴正在酝酿。而他已经在这片资本暗流中,成功筑起了第一道坚实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