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晚晴的回信,比林枫预想的更快。信中,她详细介绍了南方沿海地区中药材市场的蓬勃景象:随着经济特区政策的发酵,不仅国内需求旺盛,来自港澳和海外的订单也逐年增加,尤其对品相上乘的野生药材和经过精加工的饮片需求很大。她还附上了一份简易的市场行情表,上面罗列了几种紧俏药材的参考价格。林枫看着行情表上远高于省公司收购价的价格,心跳不禁加速。南方的利润空间,比想象中更大!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将药材安全地运往南方?如何与那边的商家建立信任?风险如何控制?他再次陷入沉思。直接大规模南下不现实,风险太高。必须找一个稳妥的中间人或者试点方式。这时,他想到了一个人——省药材公司的王技术员,苏晚晴的表哥。既然省公司也在寻求发展,是否有可能通过他们,将产品间接销往南方?他立刻提笔给王技术员写了一封业务信。信中,他首先感谢省公司一直以来的支持,汇报了黑石峪合作社扩大生产的情况,并附上了几种核心药材的最新样品。然后,他委婉地提到,听说南方市场对优质药材需求很大,询问省公司是否有意向或渠道开拓南方市场,黑石峪愿意作为原料基地全力配合。这封信既表达了合作诚意,又将开拓市场的风险和主动权交给了实力更强的省公司,是当前最稳妥的策略。信寄出后,便是忐忑的等待。林枫一边继续巩固合作社的生产,一边加紧试验田的管理。他深知,无论市场在哪里,过硬的产品质量永远是根本。半个月后,王技术员亲自打来了电话到公社转接(这是前所未有的),语气中带着明显的兴奋:“林枫同志!你的信和样品收到了!质量非常好!你提到的南方市场,我们公司最近确实在调研,很有前景!公司领导对你的提议很感兴趣,打算先小批量试水,如果反响好,可以考虑建立长期供应关系!”成功了!林枫强压住激动,与王技术员详细沟通了试单的品种、规格、数量和运输方式等细节。省公司果然有渠道,他们可以通过铁路货运将药材发往广州的合作单位。第一批试单的药材,林枫亲自把关,挑选了品相最好的野生天麻、丹参和经过精心炮制的柴胡饮片。包装也格外用心,用了防潮的油纸和木箱。他知道,这第一炮,必须打响。药材发走后,林枫的心又悬了起来。这不再是面对熟悉的省公司,而是未知的南方市场,标准更高,竞争更激烈。就在他焦急等待南方回音的时候,黑石峪合作社内部却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随着规模扩大,参与村庄增多,利益分配开始出现矛盾。有些村子急于求成,采集药材时开始出现不顾季节、过度采集的苗头,甚至以次充好。合作社的管理和协调难度陡然增加。林枫意识到,粗放式的扩张已经到头了。必须建立更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质量控制体系,否则,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誉可能毁于一旦。他连夜起草了《黑石峪药材生产合作社管理章程》,明确了各村的权责利,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标准、采集规范和奖惩措施。在赵大山的强力支持下,章程得以推行,暂时遏制了不良势头。但林枫明白,这治标不治本。长远来看,必须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从卖原料转向卖精品,才能跳出低水平竞争,掌握定价权。而这一切,都需要技术、资金和更稳定的高端市场。就在这时,南方的消息终于传来了!王技术员再次来电,声音激动:“林枫!好消息!广州那边反馈回来了!我们的药材品质受到高度评价,尤其是天麻和柴胡饮片,对方愿意以高于我们报价15%的价格全部收购,并要求长期合作!”悬着的心终于落下,继而涌起的是巨大的喜悦和更远的雄心。南方市场的大门,被他撬开了一道缝!林枫站在山岗上,望着脚下生机勃勃的合作社工坊和远方的群山,心中豪情万丈。原料基地的根基已稳,南方市场的通道已通,接下来,就是如何沿着这条通道,爬向更高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