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是吗?可是,我进来的时候,似乎听到了一些不该听到的事情。”
面对面具秦真的揶揄,同知大人怒从心头起,又强行压下。对面的可是敢杀害一路总管和济南知府、孔府嫡系的狠人。自己在他面前,和插标卖首也没什么两样。
至于为什么确定面前的不是孔氏势力派出的冒牌货。很简单,时间,
据同知推测,现在的孔氏,主要注意力都在找出凶手。只有在实在找不出凶手的情况下,才会考虑及时止损,到那时,无能为力的孔氏,才会使出假扮凶手的招数。
“罢了,大侠,除了给您提供城内的情报,以及掩护您的行踪外,我还可以,嗯,加入您背后的势力。”
儒袍文士闻听此言,鼓起仅存的勇气,微微拉了一下同知大人的袖袍,却被一个眼神劝退。
看着两人的互动,秦真也很好奇,这位同知大人,到底想到了什么。
“哦,我背后是什么势力?”
“唉,大侠。您这...”同知大人欲言又止。
看了看心腹文士,又看了看面前的狠人。一咬牙,同知大人说出了一个让秦真哭笑不得的结论。
“大侠,您都杀了济宁路总管和济南府知府,现在又站在这里,您背后,不就是那个反......”说到这,同知强行收回后面的话。轻轻拍了拍自己的脸颊,接着道:
“义军。对,义军。”
“大侠,不出意外,之后就是我接任知府。到时,有我做内应,一定对您身后的义军有所帮助。”
“义军”两字一出,儒袍文士已经吓得连连后退,一屁股坐到地上,神情恍惚。
秦真轻笑一声,只觉得有趣。
最开始出手,只是因为看热闹,结果听到了秘密,又要被当做挡箭牌,这才出手,杀掉了道貌岸然的桃李书院院长颜知,和济宁路总管哈吉。
之后,本着送佛送到底的想法,秦真为陈雪梅父女开出一条生路,又杀掉了孔氏叔侄。
这时,发现系统战斗值获取方式的秦真,彻底放开了。主动求战,这才主动出击,搅乱县衙,又出现在府城。
或许,还有身怀利器,杀心自起的缘故在吧。
第一世,大家都是普通人,没有超凡力量表现在外,秦真就渴望力量。不为别的,只为了在关键时刻,有自保之力。虽然还手会被认为是互殴,但危急关头,也顾不了那么多。
第二世,成功拜入华山,习武有成之时,又因为华山的处境,处处隐藏,直到后期拥有横行天下的武力,方才按自己的心意,行走天下。
唯独这一世,背靠当世第一高手,势力也是当世顶尖,秦真的少年意气,才得以充分的发挥。
此时的秦真,行事张扬,不顾后果,既是行侠仗义,也是充斥心底的赤红意志在与现实的对抗。他有种预感,这条路走下去,心底的意志得以贯彻,通往先天的道路将再次打开。
“哼哼。投靠的事,以后再说。现在,你得先把城里各处势力的资料,给我拿一份。对了,这东西就在大堂内吧。”
秦真不置可否,只是询问城里其他目标的信息。
同知大人也不废话,越过身后的心腹,自己在大堂里来回踱步,而后,从一块地砖下面,拿出一份绢帛。
秦真一看,上面只有一些人名和地址。除此之外,没有事迹,没有画像,连特征也没有。就连字迹,都故意写的方方正正,看不出笔迹。
见秦真不说话,同知大人解释道:“大侠,这些人,都是朝廷的死忠啊。”言外之意,这些人都是义军的敌人,都该死。
唯一的问题,就是同知大人猜错了,秦真不是义军的人。甚至,闹出这一系列的事情,也不过是因缘际会。
抬手在身上轻点几下,同知大人就感觉,心脏跳动的速度开始加快,然后,越来越快,快到他失去了知觉。恍恍惚惚之间,不知过了多久,才再次恢复了知觉。刚恢复五感的同知大人,就发觉心跳又一次开始加快,没有一点犹豫,连连求饶。
秦真也不理他,只是让他又失去了几次意识,方才给他解开。同知大人也不废话,躬着身子,直接走到主桌上,开始伏案书写。
其实,秦真的手法,并不是折磨人的秘法。恰恰相反,这是结合横炼肉身,秦真为自己设计的爆发秘术。可以在短时间内,激发脏腑的活力,最大限度的爆发内力。缺点是不可持久,且异常痛苦。
对于普通人而言,过度激发的心脏,会让人失去对身体的感知和控制。也就是同知大人的感受。
为了自己的小命,同知大人奋笔疾书,很快就写下一份新的名单。 秦真粗看之下,不只有地址和特征,最主要的,有这些人的过往行事,这才是秦真最看重的。
将名单收起,秦真向外走去。
同知大人紧随其后。顺便,踢了一脚还在发愣的心腹文士。
在大堂门口,秦真停下脚步。同知也停下身形,不解地看向面具人。
“同知大人,你想得太多了。从你为了钱财和前途,允许那些势力借助宵禁为所欲为之时,你的命运,就注定了。”
说到命运的时候,秦真的菜刀,已经架在了同知的脖颈上。
“大侠,是不是搞错了。你是义军的人呐,我还有用啊。”
见秦真不为所动,同知大人继续努力到:“大人,难不成你不是反贼所属,而是朝廷的暗探。卑职刚才的说法,都是为了保住有用之身,报效朝廷啊。”
嗤笑一声,秦真也失去了兴趣。
“同知大人呐,你有没有想过,你从一开始,就判断错了我的身份和立场。”
正在不断表忠心的同知大人嘴角一抽,心底浮现了一个最不可能的猜测。
看着面前戴着面具的人影,寒声道:“你...你真的...是...那些行侠仗义的大...大侠?”
这个猜测,同知不是没有和心腹探讨过。只是他们第一时间就排除了这个想法。
常理而言,江湖侠客虽不遵律法,最高也只是对县级官员动手,而且一旦得手,就销声匿迹。而面具人的做法,不但杀了朝廷的一路行政主官,还杀掉了当世大儒、书院院长,还有两个孔氏嫡系。这所有的事联系起来,根本不是江湖侠士的做派。
所以,同知大人才会先后认为,面具凶徒要么是起义的反贼,要么是朝廷的暗探。
“你很聪明。”
“但,聪明过头了。”
这,是同知大人最后听到的声音。
视线开始旋转,最后的余光,是一具失去头颅,重重倒下的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