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谣言在京畿之地如秋雾般悄然蔓延之际,清廷的秘密情报机构——粘杆处,这台精密而冷酷的机器,已经开始全速运转
这个神秘而强大的特务组织,直接隶属于内务府,其职责范围仅限于对皇帝和太后负责
它的成员皆非等闲之辈,而是从上三旗包衣和宗室旁支子弟中精挑细选而来。
这些成员不仅具备卓越的侦查技巧,更擅长审讯与暗杀等黑暗手段
他们就像潜伏在暗处的毒蛇一般,悄无声息地游走于宫廷内外,严密监视着百官的一举一动。
这个组织的存在,使得清廷的统治得以稳固
无论是官员的贪污腐败,还是奸细的潜伏渗透,都难以逃脱他们的法眼
一旦发现任何不利于朝廷的行为,他们便会迅速出手,毫不留情地将其铲除。
可以说,这个特务组织是维护清廷统治的最锋利爪牙,其存在让所有人都不敢掉以轻心。。
粘杆处统领哈尔泰,是个四十多岁的满洲正黄旗人,面庞瘦削如刀削,一双细长的眼睛总是半眯着,闪烁着阴鸷的光芒
他曾在多尔衮麾下效力,以手段酷烈、心思缜密着称。
得到太后通过心腹苏麻喇姑送来的密旨后,他立即像一头嗅到血腥味的猎豹般,调动粘杆处全部力量展开调查
养心殿东暖阁的这次秘密召见,连顺治皇帝都被暂时瞒着,足见事态之严重与隐秘。
粘杆处衙署深藏在东江米巷一处不起眼的宅院内,地下挖有复杂的牢房和刑讯室
此时,哈尔泰正坐在签押房内,听着各路番役的汇报。
大人,这是近三个月来京城及周边各关卡异常人员流动的详细记录。
一个身着青色号衣的粘杆处番役呈上一份厚厚的卷宗,低声禀报
经由刑部书吏暗中比对,我们发现有多股不明身份的人员,约二三十人,主要从山西、直隶关口潜入,多以商队、流民等形式分散行动
但其路引文书的新旧程度、口音与籍贯所在地略有出入,虽极其细微,却逃不过我们的眼睛。
哈尔泰接过卷宗,就着昏暗的油灯仔细翻阅,苍白修长的手指划过一行行密密麻麻的记录。突然,他的手指停在某一处:
这个科尔沁商队有问题。领队的自称是科尔沁左翼中旗的台吉管家
但记录显示,他们从张家口入关时,携带的皮货数量与出关时在沈阳登记的数量对不上
多出了三成
而且,这个季节,科尔沁的商队通常该往关外运茶砖、布匹,而不是从关内采购大量并非其特产的山货返回
按理说这个季节不该有这么多商队从关内返回,事出反常必有妖。立即派一队人,换上蒙古袍子,混进去盯住他们,看看他们到底和什么人接触。
番役领命,无声退下。
与此同时,粘杆处对京城内的舆论场开始了铁桶般的监控
他们派出了大量精于各地方言的番役,扮作茶客、酒徒、小贩、甚至是乞丐,渗透到天桥、大栅栏、各大茶馆酒肆之中。
这些番役都受过特殊训练,记忆力超群,能近乎一字不差地复述听到的言论。
大人,我们在天桥下的‘听雨轩’茶馆发现一个叫‘铁嘴刘’的说书人很可疑。
一个扮作茶客的番役回来低声汇报
他这几日都在讲前明嘉靖朝的‘壬寅宫变’和万历年间的‘梃击案’等宫闱秘闻
但每次讲到关键处,总会‘不小心’带出一两句诸如‘这古今宫闱里的稀奇事啊
总是一个套路’、‘本朝听说也有些风言风语’之类的闲话
虽然立即收住,转回正题,但明显是故意为之,吊人胃口,引得底下听客窃窃私语。
哈尔泰冷笑一声,指尖捻着一枚铁胆:
狐狸尾巴露出来了。不要打草惊蛇,加派人手,十二个时辰轮班盯死他
记录所有与他接触的人,常去的地方,找出他的上下线。我要放长线,钓大鱼。
粘杆处的行动很快取得了突破
他们通过严刑拷问一个在永平府被捕的信使
顺藤摸瓜,得知了伏龙卫在京城的一个秘密联络点——城南一家看似普通的瑞祥绸缎庄
这家绸缎庄不仅做买卖,后院还暗中经营高档私房菜,常有各色人等出入,便于掩护。
事不宜迟,哈尔泰当即下令:
今夜子时,调集三队人手,连夜包围那家绸缎庄,前后门、侧院、屋顶都要守住
连只耗子都不许放跑!所有人等一律擒拿,注意要活的!尤其是掌柜和账房!
是夜,寒风凛冽
粘杆处的番役们穿着夜行衣,如同鬼魅般悄无声息地封锁了瑞祥绸缎庄
周边的所有巷道。随着一声凄厉的竹哨声,番役们用破门槌撞开大门和侧门,如潮水般涌入
院内顿时爆发激烈搏斗,伏龙卫潜伏在此的人员虽拼死抵抗,刀光剑影中夹杂着怒喝与惨叫,但终究寡不敌众
最终,三名伏龙卫人员当场被杀,两人被擒,其中一人正是负责华北地区消息传递的重要信使,他的腿上还绑着未送出的密信。
粘杆处的刑讯室里,灯火通明,各种叫不出名字的刑具散发着血腥气
经过一夜不间断的、惨无人道的审讯,被擒的伏龙卫人员精神防线彻底崩溃,终于吐露了重要情报:
伏龙卫此次大规模谣言渗透行动的代号为——烛影计划
其核心内容、大致人员数量、几条主要的渗透路线以及部分潜伏人员的掩护身份都被和盘托出。
哈尔泰看着那份墨迹未干的供词,脸上露出狰狞的笑容:
立即八百里加急,将这份名单和行动方式发往辽东盛京将军、直隶总督、以及蒙古各盟旗驻防将军处
令他们即刻严查境内所有可疑人员,尤其是名单上提及的这几个掩护身份!宁可错抓一千,不可放过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