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水渠建成。林小薇便组织乡亲们进山摘油桐。
一群人浩浩荡荡进山,将油桐全部摘下来。
可是轮到运下山时犯了难,2000多斤油桐全部背下山得背到猴年马月。
不过,这可难不倒林小薇。只见林小薇迅速做了个带过滤功能的的阀门。
一旁大金叔看不懂了,本着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小薇呀!你这是做什么?”
林小薇神秘一笑,“大金叔!您可看好了!待会就知道。绝对惊掉你的下巴!”
林小薇将水坑的豁口,用带过滤功能的阀门拦上。
立即跑上山。喘着气,“叔叔婶婶们!快将油桐放进水渠里! ”
同时吩咐道:“爹,您快带一部分人下山,去水坑,用抄网捞油桐。”剩下的人,在山上将油桐慢慢放到水渠。
这样油桐就顺着水渠流到水坑。我们只要把他捞起来就好啦!。
一众人惊掉了下巴。薇丫头,你的脑子是怎么长的。崇拜之情,不以言表。
随着最后一批油桐顺着蜿蜒的水渠“叮咚”而下,被山下水坑边,严阵以待的乡亲们用抄网利落地捞起,这场别开生面的运输大会战终于圆满落幕。
两千多斤油桐,若是靠人力背驮,壮劳力也得折腾大半日,如今竟在一个时辰内悉数到位,堆积在水坑旁的油桐像一座座青色的小山,着实震撼了每一个人。
林小薇几乎是踏着村民们崇拜的目光走下山的。
夕阳给她周身镀上了一层金边,那张尚带稚气的脸上,因运动后的红晕和成功的喜悦而显得光彩照人。
她看着那成堆的“战利品”,一种沉甸甸的成就感与“知识改变命运”的豪情在胸中激荡。
“咳咳,”她清了清嗓子,走到空地中央,那里早已被男女老少围得水泄不通。无数双眼睛灼灼地盯着她,有好奇,有感激。
“各位叔叔婶婶,”林小薇声音清亮,确保每个人都能听见,“油桐是运回来了,可咱们谁会榨桐油吗?”
场下一片寂静,众人面面相觑,随后纷纷摇头。
庄稼老把式林老汉咂咂嘴:“咱就知道这玩意能出油,可具体咋弄,祖上没传下来啊!”
“没关系!”林小薇绽开一个安抚又自信的笑容。
“不会,咱们就学!我今天就教大家一个简单实用的法子,叫——‘水代法’!愿意学的,就往前站站,听仔细喽!”
“愿意!我们愿意学!”
“薇丫头,快教教我们!”
“对,我们都听你的!”
回应之声此起彼伏,人群激动地向前涌了涌。
林小薇心中一定,她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在这个时代,怀璧其罪,一个人懂得太多是祸非福,但若一群人都掌握了这门手艺,那便是共同的财富和护身符。
“好!”她双手虚按,让大家安静。
“在教步骤之前,我先考考大家。你们说,是水轻一点,还是油轻一点?”
问题一出,人群先是愣住,随即低声议论起来。
“这还用问,当然是水轻!”大金叔嗓门最大,不假思索地喊道。
旁边的大江叔立刻用手肘捅了他一下,笑骂道:“大金你胡咧咧啥?你家煮的肉汤,油花是不是都飘在上面?当然是油轻!”
几个常在厨房忙碌的婶子也纷纷附和:“是极是极,油是浮在水上的!”
“大江叔和几位婶子说对了!”林小薇赞许地点头,顺势引导,“就是油比水轻!咱们这个‘水代法’,道理就跟撇去汤上的浮油差不多!”
她不再卖关子,条理清晰地开始讲解步骤:
第一步,处理油桐。大家看,咱们收来的油桐外面还裹着这层青色的果衣,得先把它去掉,得到里面黑褐色的油桐粒。
但这还没完,油桐粒外面还有一层硬壳,需要用石头轻轻敲开,或者用巧妙的手法剥掉,取出里面白生生的油桐仁。
这一步最需要耐心和巧劲儿,婶子们、姐姐们的手最巧,可就靠你们了!
妇女们一听,立刻觉得重任在肩,纷纷摩拳擦掌。
第二步,晾晒。 剥出来的油桐仁不能直接用,得放在太阳底下晒干。
像今天这样的好天气,晒上两天就差不多了,一定要晒得干爽透亮,这样出油才多。
第三步,炒制。把晒干的油桐仁放到大锅里,用小火慢慢翻炒,直到颜色变黄,散发出香味来。
注意,火不能大,千万不能炒焦了,否则油会有糊味。她看向负责灶火的几位大叔,郑重叮嘱。
第四步,磨泥与烧水。 炒好的油桐仁要趁热,用咱们的石磨,磨成细细的、香喷喷的油桐泥。
同时,另一边要支起几口大锅,把水烧得滚开滚开的!
“第五步,水代取油,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把滚烫的开水,冲进盛着油桐泥的大木盆里,然后几个人一起用木棍使劲、快速地搅拌!让热水和油桐泥充分混合。
搅匀之后,就让它们静静地待一会儿。大家猜猜,会发生什么?
“油会浮上来!”这次,不少人都异口同声地喊了出来,脸上带着发现了奥秘的兴奋。
“没错!静置一段时间后,油会因为比水轻,全都浮到面上来,底下就是水和沉底的油桐渣。”
“最后一步,收集。咱们就用干净的勺子,小心地把面上那层清亮亮的桐油舀出来,装进准备好的干净陶罐里密封好。这样,咱们自家的桐油就做成啦!”
整个讲解过程,林小薇语言通俗,比喻形象,步骤清晰。
众人听得如痴如醉,仿佛已经看到了那金灿灿的桐油在眼前晃动。
“我的老天爷,原来灯油是这么来的!”
“这法子听起来……好像咱们真能做得成?”
“薇丫头这脑袋是咋长的?莫不是文曲星下凡了吧?”一个老太太喃喃道,看向林小薇的眼神充满了敬畏。
林大山站在人群边缘,听着周围不绝于耳的赞叹,看着场中从容自信的女儿,激动得脸色通红,他使劲挺直了常年劳作的腰板,心里那个美啊:“嘿!这就是我林大山的闺女!亲生的!比十个儿子都强!”
“好了,叔叔婶婶们!法子说完了,现在就看咱们的动手能力了!”
林小薇一拍手,将众人的思绪拉回,“咱们分工合作,手脚麻利的婶婶姐姐们负责剥桐仁,力气大的叔叔哥哥们去准备石磨和柴火,孩子们帮忙把晒场收拾干净!咱们抓紧时间,争取早点让咱村里亮起桐油灯!”
“好!”
“听小薇的!”
“干活喽!”
一声令下,整个林家村空地瞬间变成了一个分工明确、热火朝天的大作坊。
剥桐仁的围坐成几个圈,巧手翻飞间,青衣褪去。
又有几个姐姐将硬壳敲裂。白仁咣当一声掉在盆里。
晒场上,孩子们嬉戏打闹收拾晒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