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总司在皇家格物院内正式挂牌成立。
场地、资金、人力,在皇帝“无上限供应”的旨意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集结到位。
宋应星被任命为常务副总司长,整个人仿佛年轻了二十岁,带着一群最顶尖的工匠和新晋的工科人才,没日没夜地扑在高压蒸汽机的原型机制造上。
然而,仅仅十天后,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摆在了朱由检的案头。
“陛下,项目……项目几近停滞。”
御书房内,宋应星的声音充满了挫败感,他呈上一份报告,上面详细记录了项目遇到的困难。
“臣遵照图纸,将蒸汽机的各个部件分包给京畿地区技术最好的几家官营和私营工坊进行制造。”
“可……可是,等所有零件运到总司,准备组装时才发现,问题大了!”
宋应星指着报告上的一项数据,“就拿这最简单的螺栓和螺母来说,通州厂造的,直径是三分又一丝,而良乡厂造的,却是三分差半毫。”
“各地工坊用的尺、斗、升、斤、两,全都不一样!光是一个寸,在京畿地区就有七种不同的标准!”
“这……这别说组装高压蒸汽机了,连一颗螺丝都配不上啊!”
朱由检接过报告,快速浏览,他的系统界面上,无数红色的错误代码疯狂跳动。
【系统分析:检测到市场交易协议底层逻辑错误。】
【错误类型:标准化缺失。】
【具体表现:度量衡单位混乱,导致模块化生产无法执行,交易成本过高,工业化协作效率趋近于零。】
【结论:必须建立统一的、精确的、强制性的帝国度量衡标准。】
朱由检放下报告,声音冰冷,“标准化缺失,是当前系统向工业化升级的主要障碍。”
“王承恩,拟旨。颁布《帝国度量衡统一法案》。”
两天后,《大明日报》的号外版,以巨大版面,刊登了这份法案的全文。
法案内容简单粗暴却又十分详尽。
第一,废除全国所有旧有的度量衡单位,包括尺、寸、斤、两、石、斗等。
第二,确立全新的帝国标准单位:长度单位“米”,以皇帝在西山实验室存放的一根“标准铂铱合金米原器”为基准;质量单位“千克”,以“标准千克原器”为基准;时间单位“秒”,以一种名为“单摆周期”的物理现象进行定义。
第三,所有新单位的换算关系,以及更小、更大的单位(如厘米、毫米、克、吨等),都以清晰的十进制进行定义。
第四,由皇家格物院和皇家开发银行联合监制,批量生产标准米尺、标准千克秤砣。所有商户、工坊必须在十五日内,前往指定银行网点,以旧换新,强制更换。
第五,十五日后,任何使用、制造、销售非标准度量衡工具的行为,均以“危害国家经济安全罪”论处。
消息一出,天下震动。
大部分头脑灵活的商人,立刻嗅到了其中的巨大利好。
统一的度量衡,意味着他们的货物可以毫无障碍地销往全国任何一个地方,交易的成本和风险将大大降低。
一时间,各大城市的皇家开发银行网点前,排起了长龙,商人们争先恐后地兑换着崭新的标准尺和标准秤。
然而,有光的地方,就有影子。
在一些见不得光的角落,总有一些人习惯于在混乱中牟利。
京城,骡马市。
这里是京城最大的黑市交易集散地,一个外号“秤猴子”的粮商,正是利用新旧度量衡交替的混乱期,大发横财。
他手下有十几杆秤,每一杆的斤两都不同,看人下菜,用大斗进,小斗出,短短几天就牟取了数千两的暴利。
“怕什么!”秤猴子对着手下的小弟们叫嚣,“法不责众!全天下用旧秤的多了去了,他皇帝还能一个个都抓了不成?等风头过去,咱们继续发财!”
他没有注意到,几个身穿普通布衣,却眼神锐利的汉子,已经在人群中盯了他很久。
深夜,朱由检的御书房依旧灯火通明。
雷鹰躬身立于一侧,汇报着各地推行新法的情况。
“……经查,京城黑市粮商赵四,绰号秤猴子,利用新旧度量衡差异,恶意操纵物价,囤积居奇,已造成市场交易的局部混乱。建议进行清理。”
朱由检的目光从一份蒸汽机零件的公差标准文件上移开,落在了雷鹰身上。
“雷鹰。”
“臣在。”
“启动市场错误清理程序。”
次日,天还未亮。
数百名全副武装的锦衣卫,瞬间封锁了整个骡马市。
还在睡梦中的秤猴子,赵四,被直接从被窝里拖了出来。
他看着门口那一张张毫无表情的脸,吓得魂飞魄散。
“官爷!官爷饶命!小的……小的有钱!小的孝敬您!”
回答他的,是冰冷的刀鞘。
锦衣卫将赵四和他的十几个手下,连同他们库房里私藏的数千杆大小不一、制式混乱的旧秤,一同押送到了西山皇家炼钢厂。
炼钢厂的高炉前,火焰熊熊。
数千名被组织,“自愿”前来观礼的京城商户,在锦衣卫的“邀请”下,噤若寒蝉地站着。
雷鹰走到高炉前,面无表情地宣读了皇帝的谕令。
“粮商赵四,囤积居奇,操纵物价,扰乱新法,罪犯危害国家经济安全,证据确凿。奉陛下旨意,执行物理熔断。”
“不!不要!”赵四发出杀猪般的叫声。
两名锦衣卫,像扔垃圾一样,将他和他那些宝贝旧秤,一同扔进了那座高达数丈、炉火翻腾的炼钢炉中。
“啊!”凄厉的惨叫声只持续了一瞬,便被烈焰吞噬。
在数千商户惊恐万状的注视下,一股混合着焦臭与铜铁腥气的液体,从高炉的出料口缓缓流出。
一个人,连同那些代表着混乱和投机的旧工具,就这么被熔在了一起,成了新时代工业的燃料。
这一幕,被随行的画师用最写实的手法画了下来。
很快,《大明日报》就出了一期号外,用一整版巨大的木刻版画,将这幅场景印了出来,发往全国。
所有心里有鬼的投机者,看到报纸上那流淌的铁水和炉边扭曲的人形时,都觉得一股凉气从脚底板直冲脑门。
恐惧,是最有效的催化剂。
原计划十五天的过渡期,仅仅七天,全国范围内,所有旧的度量衡工具,便被彻底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新标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覆盖了整个大明。
与此同时,机械总司内。
一位新晋的女官,苏灵,正将一份报告呈交给宋应星。
报告的标题是《论帝国工业标准化零件生产与互换性原则》。
她在报告里提出,从螺丝的螺纹、齿轮的模数,到钢材的标号,所有工业产品都必须建一套统一、精确、能互相替换的标准。
那见解之深,与朱由检的严密逻辑如出一辙,让宋应星这个工部尚书都看得拍案叫绝。
“人才!”宋应星激动地拿着报告,拔腿就往皇宫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