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问,赢零反而先开口:韩信、蒙毅,此战以你二人为锋!韩世忠那二十万大军,确有把握拿下?蒙毅与韩信交换眼神,低声商议后正色道:回禀公子,末将有十足把握!赢零眉峰微动:且道来,这十足把握从何而来?
韩信抿唇示意蒙毅应答。
往日出尽风头,此番该让蒙将军崭露锋芒了。
蒙毅心领神会,将这份人情记下,当即朗声道:公子明鉴,我军虽兵力不及韩世忠,但胜在战略灵活。
韩世忠奉皇命征讨,必求速战速决。
而我军主动出击,只需打乱其部署,或歼或降皆为胜果。
一方拘泥成规,一方随机应变,再加公子传授的十六字要诀末将预估,此战折损可控制在五千之内!
赢零听罢不由失笑。
好个蒙毅,究竟是胸有韬略还是口出狂言?近四十万大军厮杀,竟敢说伤亡不过五千?可当他凝视韩信与蒙毅沉毅的面容时,忽觉或许这二人真能缔造奇迹。
游击战本就是避实就虚的妙法。
方略既定,众人不便久留。
在地图上反复确认几处埋伏点后,韩信、蒙毅即刻返回前线。
盗跖也匆匆告退,需加紧布防。
抵御二十万大军绝非儿戏,他暗自较劲:起初只为墨家弟子谋出路,兼之赢零主张合乎理念。
可随这位公子征战半载,心境已悄然生变他开始在意声名了。
说来也奇,自金榜现世、东郡新政,天下焦点尽集赢零一身。
这位昔日籍籍无名的九公子,眨眼间名震四海。
王侯榜末席、剑神榜魁首、势力榜次席,更有分田令、废奴令、大同策赢零一举一动皆成天下谈资。
作为当红人物麾下大将,盗跖的名号自然水涨船高。
起初他浑不在意,久而久之却尝出别样滋味。
为何蒙毅、韩信等人皆是智勇兼备、运筹帷幄之才。
到他这里,却只剩悍勇之名?
莫非他天生就是个只会厮杀的莽夫?
为将者,谁不欲青史留名?
过往暂且不提,此番大宋、大隋重兵压境,正是良机。
盗拓决意证明,自己绝非徒具匹夫之勇。
他要打破世人的成见。
赢零目送众人离去,转身对雨化田吩咐:
雨化田,稍后本王修书一封,你亲自跑一趟。”
此信必须面呈本人,不得经手他人,更不许旁人拆看,明白么?
雨化田肃然领命。
作为赢零心腹,他只需奉命而行,虽死不辞。
赢零执笔挥毫,一气呵成写下满满两页信笺。
待纸上墨痕干涸,他将信笺仔细折好装入信封,用滚烫的火漆严密封缄,神情肃穆地递到雨化田手中。
继而凑近耳畔,轻声吐露四字:
天刀宋缺!
雨化田瞳孔微缩。
虽未得见信中只言片语,但联系此前韩信等人的商讨,分明是要请宋缺领军抵御大隋裴擒虎的十万雄师。
公子竟对宋缺寄予这般厚望?
这念头方起,便被雨化田按下。
昔年宋缺以寡敌众,一万精兵大破十万敌军,令大隋连吃十场败仗,如今兵力相若,更有诸多策应,胜券在握。
但他面上不显波澜,只谨记使命送信。
雨化田将信函妥善收好,反复确认火漆完好后贴身存放。
此行虽山高水远,但在东郡势力笼罩之地,无人胆敢对赢零心腹不利。
至多不过鞍马劳顿而已。
诸事安排停当,赢零稍觉宽心。
对大隋、大宋的反击,他早有预估,但具体部署难以尽知。
幸而敌军数量未出所料。
倘若两国联军达四十万之众,他便不得不向嬴政请援,届时局面将零底扭转。
好在局势尚未恶化至此。
赢零移步窗前,索性携焰灵姬等红颜上街游赏。
如今的东郡商旅辐辏,街市喧阗,新奇物件层出不穷,倒也颇具意趣。
他们时常信步街头。
一来体察百姓生计,二来亦可解闷寻欢。
正当赢零笑逐颜开地携众佳丽逛市尝鲜之际,雨化田已扬鞭策马奔赴岭南。
他日夜兼程,马不解鞍地赶到宋阀府邸。
宋阀众人识得这位赢零身旁的得力干将,连忙恭迎入内。
雨化田不赘虚礼,直截了当对侍从道:
吾怀密信一封,乃公子手书致宋阀主,须当面呈递,阀主现居何处?
侍从不敢延误,当即引他穿廊过院。
如今宋阀台面事务虽由宋缺爱女宋玉致打理,但上下提及宋阀主时,所指仍是天刀宋缺。
这不仅是惯例使然,更是对宋缺威震大隋、雄踞岭南数十载的尊崇。
不多时,风尘仆仆的雨化田终得见宋缺真容。
眼前的宋缺却令他暗吃一惊这位昔年的刀道泰斗,如今竟显得如此返璞归真。
当年那股锋芒毕露、锐不可当的气势,已然消隐无踪。
雨化田暗自思量:宋缺断不会自毁武功,这般变化,唯有藏锋敛锷可解。
刀剑大家臻至化境,往往韬光养晦,既为砥砺心性,亦为蓄势待发,待出鞘之时,威力更胜往昔。
雨化田心念飞转,面上却波澜不惊,迅速自怀中取出密函。
宋阀主,此乃公子亲笔密函,请验明后亲启。”
宋缺仔细查验火漆印记,而后展信细读。
熟悉的笔迹跃然纸上,他眉峰渐蹙。
信中所言简明:赢零委任宋缺为三军统帅,统领梁州四万将士,迎击裴擒虎十万精锐。
若在往日,宋缺或许会断然回绝。
毕竟他曾与赢零生死相搏,最终败于其剑下,宋阀虽已臣服,却未必需他亲赴戎机。
然而这数月以来,宋缺遍访山河,观风问俗,反躬自省。
他并未完全摒弃过往,而是以崭新的视角重新看待所有事物。
那本曾经被他嗤之以鼻的《大同策》,此刻却令他茅塞顿开。
赢零在信中清晰阐述:此战不仅关系岭南与梁州黎民安危,更是宋缺重现兵家风采的良机。
昔日他以万人之师击溃隋文帝十万雄兵,铸就辉煌战绩。
如今大隋再度来犯,这位兵法大家,岂会甘于沉寂?
宋缺阅罢信中兼顾公私的谋略,再观赢零精心部署,立刻携信前往接收军队。
当校场上四万精兵尽收眼底,他胸中豪情激荡真男儿当如是!
凭借这股锐气,宋缺指挥若定,迅速依据梁州地势排兵布阵。
就在他整军备战之际,韩信与蒙毅已挥师直指大宋疆域。
大宋朝野震惊:东郡大军为何弃大隋于不顾,反将锋芒对准本国?还主动出击?
无人能解此谜团。
韩信和蒙毅毫不遮掩地迂回至韩世忠大军两翼,骤然发起猛攻。
韩信与蒙毅虽为同盟,此刻却暗中较劲。
身为将领,谁不欲在此战中独占鳌头?赢零早有明令:歼敌为首,自保次之。
这两位新晋将领半年来声名大振,已凌驾诸多同侪,仅逊于沙场老将。
正因如此,他们行动愈加稳健,目光却始终锁定对方,誓要分出高下。
而对手韩世忠亦非泛泛之辈,击败他便能更攀高峰。
韩信展现出惊人才略,亲率七万步卒自燕云道出击,隐入崇山峻岭,仅遣五千骑哨探。
三日后,主力神不知鬼不觉迫近韩世忠大军五十里外,蓄势待发。
按常理应休整再战,韩信却偏要出其不意。
大军刚出深山,休整不足两时辰,七万将士便分作两路,如双龙出海直捣敌营。
韩世忠身为老将,自然广布斥候于大军四周。
然而韩信攻势如电,哨骑刚传回警讯,战火已然燃起。
两路兵马速战速退,毫不纠缠。
韩世忠望着前方地形举棋不定,恐有伏兵。
更令他忧心的是东郡军队已现于左翼,若冒进恐遭夹击。
这一迟疑,令韩信首战告捷,自身折损轻微却歼敌过万。
此战后,韩信零底洞悉韩世忠虚实。
此后他放开手脚,将赢零所授十六字诀运用得出神入化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韩世忠稍作停顿,韩信便率部骚扰,一击即走,令其疲于奔命。
韩世忠两次追击皆中埋伏。
以逸待劳的伏兵箭如雨下,佯装溃败的部队突然回身反扑。
连吃两亏后,韩世忠再不敢轻举妄动。
韩信却抓住其心理,忽率全军夜袭,打得韩世忠阵脚大乱。
短短七日,韩信以七万兵力击垮韩世忠右翼十一万大军,毙敌三四万,俘获六七万,余众四散。
与此同时,蒙毅以稳扎稳打之策与韩世忠周旋。
他将十六字诀简化为敌进我退,反复骚扰,进退自如。
韩世忠曾欲集中兵力先破一路,却遭蒙毅与韩信默契配合,一方固守一方突袭,反将其逼入死局。
此战中,蒙毅坐镇中军,战戟指天,两翼黄金龙骑兵严阵以待,旌旗蔽日,铁骑扬尘
韩世忠率军来攻,蒙毅毫不犹豫挥师迎战。
蒙毅统领中军与敌军正面交锋,两翼的黄金龙骑兵抓住时机,如同锐利的尖刀狠狠扎进韩世忠部队的侧翼。
战场上刀剑交鸣、喊杀震天、战鼓雷动,双方展开血腥厮杀。
这支黄金龙骑兵自创立以来,始终是大秦最骁勇的铁骑。
他们享受着最丰厚的军饷、配备最锋利的武器、骑乘最神骏的良驹
但同样肩负最危险的使命、迎战最残暴的对手、经受最残酷的磨练。
正是在一次次生死搏杀中,黄金龙骑兵成就了不朽威名。
此刻战场上,两军主力在中路激烈交锋。
十万敌军如狂潮般冲击蒙毅的步兵阵列,黄金龙骑兵在令旗指引下,似两轮新月直捣敌军心脏。
没有嘶吼,没有旌旗招展,只有致命的突袭。
这些精锐骑兵配备着两种兵器三尺青锋与丈八长戟。
借助战马冲锋之势,长戟挥舞如死神镰刀,在敌阵中掀起腥风血雨。
当韩世忠部队陷入混乱时,黄金龙骑兵已直取中军帅帐。
与此同时,正面作战的东郡将士同样骁勇善战。
这支由农家与墨家门徒组成的劲旅,自东郡转战梁州、燕云至河东,可谓战无不胜。
他们不仅训练严格、装备完善,更有着钢铁般的意志。
正是这份信念,让这支军队从精锐成长为不败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