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岭南没大规模搞过改土归流,部族首领是世袭的,地盘上的事他们说了算,朝廷和王爷这边都插不上手,摊丁入亩很难推得动。】
【要把他们的世袭权收回来,今后部族地盘由咱们派流官直接管理。流官不世袭,归你调遣,这样你才能真正掌控局面。】
这确实是个大动作。
‘可我现在没有官员任免的实权啊。这还是得皇帝说了算。’
【那就让巡抚衙门的人先代管。你这次本就要借助地方官府的力量,正好顺势安插人手。】
应元正略一思索,这方法行啊。
【但你得先做准备。】
系统继续提示。
【有些首领肯定不甘心,说不定会串通闹事。
你得让巡抚衙门提前查一查,摸清他们的私产和暗线,抓住把柄。
真要敢反,你就用“先斩后奏”的权力当场处置,既清了障碍,也能震慑其他人。】
应元正点头。
‘前期得拉拢人。赵明、傅丘、王刚那几个实权人物,得先说服他们支持。你再说说这么干的好处,我去给他们画个大饼。’
【……】
【第一,人能攥在手里。
改土归流后,部族人口要纳入官府户籍。以后征兵,按“三丁抽一”来,谁也藏不了壮丁,更不敢私练武装。】
【第二,钱和粮能自己管。以前部族的税都被首领吞了,交上来的要么是土特产,要么少得可怜。
改土归流后,流官统一收粮收银,你让巡抚衙门设‘转运仓’存着。打仗有饷,受灾有粮,不用再看首领脸色。】
【第三,民心能拉过来。
流官不只收税,还能在部族开私塾、教律法,用税收盈余修水利、铺路。
百姓日子好了,自然认你这个世子。时间一长,他们心里的主子就不是旧首领。以后你推新政,岭南就是铁打的后方。】
应元正越听越明白,没想到这一步棋,竟能一举三得。
‘这个好!’
他眼中一亮。
‘不过不能直接说是改土归流,太扎眼。得藏在摊丁入亩的名目下推进,阻力才小。’
【对,你可以借清丈田亩、统计人口的由头,派流官牵头。
先定税,比首领私征低两成,百姓得利,自然配合。
首领就算反对,流官有你撑腰,巡抚衙门镇场,他们也翻不起浪。】
应元正脑海里的计划越来越清晰了。
‘那我就先找几个好说话的部族,许些好处,做个试点。再拿这个例子去找其他首领。’
次日,应元正来到巡抚衙门,召集四位大臣议事。
除了巡抚赵明、布政使傅丘、按察使王刚,他还特意请来了都指挥使李策,掌岭南卫所兵权的实权将领。
四人入座,应元正开门见山,将“以摊丁入亩为名,行改土归流之实”的计划和盘托出。
“我要收回部族首领的世袭权,设流官直管,税归官仓,兵归府册。此事若成,岭南赋税可增三成,兵源可实,民心可聚。”
四人面面相觑。
赵明语气凝重:“部族首领世代掌权,根深蒂固。您若强行收回,稍有不慎,便是山中起火,民变四起。
岭南一乱,朝廷震怒,您担得起这个责吗?”
傅丘也忧心道:“百姓不知新政本意,只当是加税。若被首领煽动,以为朝廷要夺地夺粮,群起而抗,我们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
王刚则从法理角度提醒:“朝廷从未下旨废除世袭,您若擅自推行,恐授人以柄,日后被人参一本‘矫诏专权’,难以自辩。”
李策沉默片刻,低声道:“眼下辽东战事未平,朝廷正与应泰、后金周旋。
若此时岭南内乱,外敌闻之,必以为我朝内虚,趁机南下。一内一外,两面受敌,国将不国。”
四人皆有顾虑,却也承认。
这法子若成,岭南日后再无土司之乱。
应元正端起茶,缓缓道:“诸位所虑,我都明白。可你们有没有想过,陛下现在最缺的是什么?”
他一字一句地说:“是钱!前线缺饷,国库空虚,连厉、瑞二王都得‘捐输’助军。
是人!将士出征辽东,死伤过万。”
他扫视四人,“岭南其他州县,摊丁入亩早已完成,税赋归官,户籍入册。
可这山中诸部呢?田亩不报,壮丁不录,税银尽入首领私囊。
朝廷收上来的,不过是几筐山货、几匹粗布!”
他语气一转,带着几分沉重。
“陛下为北方焦头烂额,我们若还守着旧制,任由首领私征暴敛,百姓苦不堪言,朝廷却收不上一粒米、一文钱……这才是真正的失职。”
他顿了顿,“此事若成,功归朝廷;若有非议,皆由我一人承担。”
此言一出,四人心头皆是一震。
‘……我说的可真好。’
应元正在心里给自己竖起了大拇指。
‘这么宏大的理由,爱国的热情,谁还敢说不?’
【……】
赵明沉吟片刻,终于开口:“若真要试点……我建议从峒溪部开始。”
“首领韦仲,其子曾在府学读书,与汉吏往来较多,较易沟通。且峒溪临近官道,流官进出便利,一旦有变,也易控制。”
王刚补充,“此前衙门已收到线报,韦仲私占屯田三百亩,早有把柄。若他不从,查办也名正言顺。”
李策仍有些犹豫:“可一旦动手,其他部族必起疑心,若串联抗命……”
“所以我们不逼。”应元正打断他,语气平和。
“轻税、修路、设塾、建仓,我们让峒溪百姓尝到好处。等其他部族眼红,那时首领再想拦,也拦不住。”
他淡淡道:“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咱们不唱红脸,也不唱白脸。咱们只给活路和死路两条。”
李策终于点头,“若只限一地,又以‘助饷安民’为名……我可调一营兵驻于峒溪外围,名为‘巡防匪患’,实则策应流官。”
应元正点头,“好!那就定峒溪部为试点。明日,我亲自写一封《安民告示》,说明新政三策:轻税、修路、兴学。”
再派一名得力流官,带税吏、书办、工师入山,开始清丈田亩,统计户口。”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却有力。
“明日也将韦仲招来,他若识相,大家都可安心;他若执迷不悟……那就别怪我拿他,给全岭南做个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