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有!”隆六压低声音,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殿下治岭南,缺的不是忠心,而是通天的商路与民间耳目。”
他顿了顿,语气笃定,“我虽失了盐引,可旧日人脉未断。川中大小商贾、码头脚行、乡绅里正,哪个不欠我几分人情?
只要殿下点头,这些全可为殿下所用。”
应元正端起茶,眸光微闪,“那你想要什么?”
隆六想了想,“我想求个去珠海的经商许可。”
应元正瞪大了眼睛,“你要搬家了?”
隆六摇头,“怎么会?”
“那怎么舍近求远,跑到珠海去做生意?”
这一来一回,两年能回家一次都算是顾家的了。
隆六不慌不忙地回答,“是土豆。也不止是土豆。
红薯,粟米,土豆……这些高产作物皆自海外而来。既然能有这一批,将来便还会有更多良种、奇物传入。”
他叹了口气,“可惜,整个大顺唯有珠海一口通商。我不去那里,还能去哪?”
应元正不管他是不是真的这个想法,当即放下茶盏,“我给不了你这个许可。
珠海的东西可以少量流出来,官府睁一只眼闭一只。可若要正式通商,规矩极严。
平南王府身份特殊,更不能插手此事。”
隆六却神色从容:“殿下,我不急。”
他缓缓说:“我说的,是将来等您真正执掌岭南之时,再予我通行之便。”
应元正看着他,“那还早得很。”
“没事,您就当我是前期投资。这都是我应该付出的。”隆六一点都不介意。
应元正在心里问系统。
‘这对我们算好处吧?但四川的消息对我们有什么用?就算要天府之国当粮仓,这陆地距离也太远了。’
【万一有用呢?以后的承诺,以后再说。说不定报完仇我们都回家了,哪有以后。】
‘……还得是你。’
虽然应元正没有说话,但隆六感觉到他的态度松动了。
“这次来,我也给世子带了一些巴蜀的特产,聊表心意。”
说着,他从怀中取出一本薄册,交予小东儿。
小东儿谨慎接过,先翻阅一遍,确认无异,才呈给应元正。
应元正只随意扫了一眼,是些药材,还有布样。
礼物嘛,哪有不收的?让别人再运回去,多不好。
“多谢你的好意。”应元正由衷的说道。
“殿下喜欢就好!”隆六笑容满面。
他起身拱手:“那我便在岭南待到二月底,亲眼看看这土豆收成如何。
殿下若有什么差遣,可派人到广进客栈寻我。”
应元正点头,命小东儿送客。
待人走后,他靠在椅上,若有所思
‘盐业没了,转头就盯上珠海这条通商路……眼光倒是够准。’
【毕竟在岭南做过官,知道这里的情况。】
‘等造反后,珠海这条商路,我肯定是要打通。到时候,珠海会相当发达。也得立新规,管住那些唯利是图的商人。’
【大力发展商业,迟早会催生出新的资产阶级。】
‘要的就是这个!所有的改革都是新的既得利益者来推翻旧的利益者。单凭我一人,怎么对抗整个封建官僚体系?’
【……我还以为宿主,一听到资本就摇头呢。】
‘啊?资本和权力到底哪个危险性更大,我还是分辨的出来。再说资本主义怎么也比封建主义强啊。’
两日后,衙门开衙。
所有人都打起精神,接下来的收获关系到整个岭南的粮食安危。
恰在此时,严建章与何江也先后归来。
何江向应元正请示,他需要花几天时间带着兄妹去珠海的学院参加抽签。
“去吧。”应元正没理由拒绝。
而严建章则表示自己要下乡去看看。
“殿下,早种的农户马上也该开挖了。我想下乡走一趟,看看收成如何,也听听农户们种这新粮,遇到了什么难处。”
应元正还能说什么呢?这人他又劝不住。
“去吧。”
五日后,申良平也风尘仆仆赶回。
一听说严建章已经去了乡下,他也表示自己要去看看。
“去吧。”
忙!忙点好!
到了二月中旬,最晚一批播种的土豆也终于收获。
傅丘忙的脚不沾地,应元正也在南越府周围各地巡视。
谢天谢地,土豆没出问题,产量虽然不多,但比绿豆什么都产量高。
当地知县更是在田里架锅,允许大家现场煮来尝尝。
之前见到的胡阿婆,分了应元正一块。
这土豆个头不大,一口一个。
“好吃!”尝过的农户纷纷赞叹,“比糙米还香!”
应元正也松了口气,“乡亲们,春耕在即,咱们再接再厉!”
有了粮食,便有了希望;有了希望,便有了干劲。
回到衙门发现,赵明与傅丘脸上都是轻松之色。看来其他各县收成也正常。
傅丘见到应元正,双手有些颤抖,“世子,多亏了您啊!要不是您,还不知道该怎么度过这次危机呢……”
应元正赶紧打断他,“现在说‘度过’还太早了。为了救灾,咱们可是借了一大笔债。
你赶紧把账目理清,列个折子,咱们一起上书皇上……让他老人家,记得咱们还活着。”
赵明也苦笑接话:“去年的俸禄,到现在还没发下来呢。”
应元正这才反应过来,自己都是官了,也该领俸禄了。
‘系统,我工资多少啊?’
【按皇帝授予的职权,应该是正二品官,年俸732石,折合成银两大概是366两。】
应元正沉默了。
‘……这还不如我两个月的零花钱,我还是个被削减了俸禄的世子。这么一对比,皇家对自己还是太大方了。’
“行吧。”他叹口气,“大家都去写折子。”
回到王府,他将自己写的折子拿给柳墨言看。
“老师,您看看,我这语气够不够委婉?”
柳墨言无奈地看了他一眼,才接过奏折。
“嗯,还好,收敛了很多。不过……”
应元正刚要松口气,却听“不过”二字,心又提了起来。
“不过,我建议你暂且压下。”
柳墨言放下笔,神色凝重,“我之前收到密报。霍将军已在集结兵力,准备对敌全力一击;应泰也已布防,准备正面交锋。”
他抬眼道:“眼下皇帝的心思全在北方战事,粮饷、银钱、军械,皆优先供给前线。
你这份折子,就算递上去,也只会被束之高阁。”
应元正气笑了:“合着我们这儿都不算人?北方打仗,岭南的人就不吃饭了吗!”
柳墨言看他生气,脸色更加严肃。
“还有个坏消息。皇帝已下旨,派四皇子来岭南‘视察’。名义上挂了个副都御史的衔,实则只有巡查之权。”
应元正一惊,“四皇子要来?!”
柳墨言点头,“这次灾情重大,总得派个信得过的人来看看。最关键的……我想,是冲着这土豆来的。”
应元正深吸一口气。
怎么感觉,狗皇帝什么都没做,尽得好处啊!
“他三月参加完二皇子婚礼,最快也得五月才到。在这期间,燕蒲的动向更该让我们担心。”
“还没找到吗?”应元正开口。
柳墨言缓缓摇头,“但看情况,应该还在与皇帝通信。我们准备从这个方向入手。”
这事应元正帮不上什么忙,他也只能希望燕蒲赶紧出现。
至少对方待在明面上,更让他们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