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治帝沉默片刻,“那这个新政,你们觉得应该由谁来负责?”
赵世贤现在主要负责宗室那边,户部和吏部也需要一起协助。崇治帝便将目光投向一旁的礼部侍郎傅雨伯。
傅雨伯立即回答,“陛下,臣愿意承担此重任。”
崇治帝再次陷入沉思,既未表示同意也未拒绝,只是平静地说:“先退下吧,让朕再仔细考虑。”
随后,两人恭敬地告退。
当他们走出殿外时,发现武安王正跪在门外,纹丝不动、一言不发。二人走近一看,竟发现他已经打起了呼噜。
李公公安排的轿子很快便到了,侍卫们小心翼翼地将武安王扶上去,送回了家。
目睹这一切,二人也只能轻叹一声,“辛苦李公公了。”
御书房内的崇治帝正揉着太阳穴,李公公进来汇报,“启禀皇上,已经送武安王回去了。”
“嗯……”
李公公走上前,用熟练的手法为崇治帝按压头部的穴位。
“皇上,还是歇了吧。”
望着桌上的奏折,崇治帝最终点头应允,“好……”
就在此刻,外面传来了呼唤声:“父皇,父皇还在吗?”
崇治帝瞬间锁紧眉头,眼里的怒气一触即发,他这些儿子们就不能有一天不烦他吗!
李公公小声说道:“是四皇子殿下。”
“让他进来!”崇治帝倒想看看,这又是来做什么的。
四皇子端着一个盘子进来了,盘子上放着两个小盅。看到崇治帝一脸的怒气,他却依旧微笑道:“儿臣得知父皇近来操劳过度,特备枸杞乌鸡汤前来,补血益气,以慰父皇辛劳。”
崇治帝意外地看着他。
四皇子也没有多说,直接将其中一个小盅送到崇治帝面前。
打开盖子,热腾腾的乌鸡汤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其中点缀着几颗红亮的枸杞。他见四皇子手中还端着另一个便问道:“这个又是什么?”
四皇子笑着揭开盖子展示,“也是枸杞乌鸡汤,不过这一份是儿臣自己的。”
崇治帝眉头一挑,“你自己的?”
“是,儿臣许久未能与父皇一同进餐了,实在是想念父皇,便带着鸡汤来找父皇了。”四皇子端着其中一个小盅坐到一旁的椅子上。
崇治帝凝视着他,再看了看手中的汤碗,缓缓拿起勺子尝了一口。
“父皇,味道如何?”四皇子关切地说。
“怎么?这是你做的?”崇治帝笑道。
四皇子眼睛一亮,“父皇真厉害,连这都知道。”
崇治帝愣了片刻,随即笑着点头,“这汤不错,看得出你是用了心的。”
“只要父皇喜欢就好。”四皇子高兴地回答。
父子二人平静地享用完这道汤品,四皇子便收拾东西离去,从始至终没有再说其他的事。
李公公送走四皇子后回到殿内,向崇治帝禀报,“陛下,燕柳已回,您要见吗?”
崇治帝点头,“见。”
不知是那碗汤的功效,还是体会到了父子情深,崇治帝感觉疲劳和烦闷都少了一些。
燕柳跪在地上,“陛下,臣回来了。”
崇治帝示意他起身,转身从书架上取出一封信,这是大皇子应天逸寄回来的,内容除了表明支持削减俸禄外,还详细汇报了靖北王领地的情况。
“皇叔封地内,没有多余的兵力吧?”
“是,靖北王并没有余力养兵。”
崇治帝点头,“朕这位皇叔,当真是个好人。难怪能得到先帝的信任。”
燕柳接着说:“而且臣还得到消息,王爷请求削减俸禄的折子已经在路上了。”
听到这,崇治帝心里骤然轻松,“很好!皇叔待我如何,我亦当如此待他!”
崇治帝走到桌子边,提笔疾书,“李环,明早就把这个交给傅雨伯,让他据此拟旨。”
“遵命。”李环接过纸条。
“关于后金方面的动向呢?张行说后金的大军没有出击,只是坚守两座城池。”崇治帝继续询问。
燕柳点头,“正如张将军所言,臣还观察到他们似乎正在加固城墙。”
“修墙?”
“正是。在一座城池驻扎这么久,已是罕见,还花时间修筑城墙。臣只能认为他们是准备打持久战。”
崇治帝皱着眉头,拿出北边的地图暗暗思索。
天还没亮,远在岭南的应元正便悄悄跟着孙使来到了新的工坊。
半夜三更的,大大小小零件铺了满地。孙使递给他一根蜡烛,一边帮他点燃,一边说道:“所有东西都在这儿了。”
应元正一边仔细检查这些零件,一边听系统的讲解。他还看到有些小零件上有米粒,孙使告诉他,“这些是藏在粮食袋里的。”
【宿主,看看这个地方。】
应元正便拿起蜡烛在周围打转,“孙大人,这地方原来是干什么的?”
“这里原来是瓷窑。”
【那就可以用现成的高温炉,不用重新建造炉膛了。】
应元正便将系统的话复述了一遍,孙使点头说:“好,一切听世子的。”
【这样我们就节省了最耗时的部分。其实,如果可以的话,水排会比欧洲的风箱效率更高。】
‘你这不得建在水边?那也太显眼了,’
【可以将水轮运转声伪装成磨坊的声音。另外,使用水力锤捶打金属会更高效,否则只能依靠人力。】
‘……这个你打算伪装成什么?’
【舂米的水碓。】
应元正深吸一口气。
‘你是说在一个瓷窑里建了一个磨坊舂米?你觉得这合理吗?磨坊为什么要建在瓷窑里?给我一个完美的解释。’
【……】
孙使看他站在原地一动也不动,“世子?”
“我在想事情。”应元正打着哈哈。
孙使说:“我一会儿去找康山和叶老过来,等他们到了我们再继续……”话音未落,应元正就听到背后传来声音,把他吓了一跳。
孙使赶紧说:“应该是王海龙来了。”
果然,王海龙带着董州出现在二人面前。他朝应元正说道:“少爷,还记得我说过,要亲眼见到制作过程吗?”
应元正望着满地的零件,再回头看他。这是不是太着急了?这设备都还没装好呢。
“无妨,我就在这等着。”王海龙随意说道。
应元正没想到还有比他更着急的人,忽然间他灵光一闪,“难不成是之前说好的大型订单,巴纳德还在等着我们的货?”
王海龙看向他,“你东西都没做出来,用得着操心后面的事?”他接过董州递来的凳子,“你太心急了。”
应元正:“……”
应元正懒得和他说,转过身开始仔细挑选零件,着手组装弹簧锻造模具。
不一会儿,孙使带着康山和叶老来了,再加上王海龙。六人齐心协力,在短短一天之内便完成了设备的组装。途中,孙使还给大家买了吃食填饱肚子。
只是他们未曾料到,就在珠海关闸关闭的最后一刻,林明达一行人终于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