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心僧一边领着众人在塔林间缓步前行,一边绘声绘色地讲解着每一位高僧的故事。
从他们年少出家、苦心修行的经历,到云游四方、普度众生的善举,再到晚年回归寺院、传承佛法的坚守,桩桩件件都说得生动感人。
他声音沉稳,语气中满是崇敬,让众人听着,心中也不禁生出几分敬意。
途中,净能小和尚也不时开口,为众人讲解起深奥的佛法教义。
他虽年幼,却对《楞严经》《金刚经》等晦涩难懂的佛经有着独到的理解,无论是“因果轮回”之说,还是“慈悲为怀”的真谛,他都能结合身边的真实事例,说得妙趣横生,通俗易懂。
比如讲到“善有善报”时,他便说起寺院附近一位孤寡老人,常年坚持为过往的行旅提供茶水,救助受伤的鸟兽,后来老人家中遭遇山洪,却奇迹般地被一只他曾救助过的灵狐引到了安全之地;
讲到“慈悲为怀”时,又说起他的师父真义法师,曾在寒冬腊月里,冒着暴雪救助了一只被猎人重伤的灵鹿,悉心照料数月,灵鹿痊愈后,竟引着众人找到了一处隐藏在深山之中的灵泉,解了寺院缺水的燃眉之急。
郭永屏、关梦莹两位仙子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提出一些疑问,净能小和尚都能从容不迫地一一解答,条理清晰,言辞恳切,引得二仙子连连称赞:
“小师父年纪轻轻,佛法造诣竟如此深厚,实在难得!”
萌宝凌源更是被小和尚讲的故事深深吸引,干脆拉着净能的手,小脸上满是期待,不停地追问后续:“那灵狐后来还回来过吗?灵泉里的水是不是很甜呀?”
净能也不恼,耐心地一一回应,两个小家伙很快便成了好朋友,欢声笑语在肃穆的塔林间回荡,驱散了几分沉寂。
云瑨跟在众人身后,看着眼前和谐融洽的景象,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这卧佛寺果然不愧是千年古寺,气度不凡。定心僧沉稳博学,净能小和尚聪慧通透,两人都能将深奥难懂的佛经说得如同家常话一般,在潜移默化中让人领悟佛法的真谛,入境入佛,这份底蕴,可不是寻常寺院能比的。”
可就在他暗自思量之际,心头猛然掠过一丝警觉。
他忽然意识到,自踏入卧佛寺以来,无论是定心僧的讲解,还是净能小和尚的故事,都透着一种莫名的感染力,让人不自觉地对佛法生出敬意与好感,甚至隐隐有一丝想要皈依的念头。这究竟是僧人的人格魅力?还是佛法本身蕴含的伟力?亦或是……另有蹊跷?
这个念头一旦升起,便如藤蔓般在心底迅速蔓延。
云瑨不敢大意,一边不动声色地跟着定心僧的脚步,继续观赏着沿途的风貌景色,一边暗中运转起《五福祈禳术》中最为玄妙的“破妄福眼”。
如今他的神魂之力已达到炼虚期的境界,远超从前,这“破妄福眼”的威力也随之大增,足以勘破世间虚妄,洞悉本质。
云瑨凝神静气,将体内浑厚的神魂之力缓缓注入福眼之中,眼前的景象瞬间发生了变化。
原本看似寻常的山林草木、殿宇塔碑,此刻在他眼中都泛起了淡淡的灵光。而当他的目光投向卧佛寺深处时,瞳孔骤然一缩——只见从卧佛寺后山的佛台方向,正源源不断地倾泻出一道道彩色的力量波纹,如同潮水般向着四周扩散,笼罩向四方,范围之广,遥不可见,仿佛一张无形的大网,将整个卧佛寺乃至周边数十里地都囊括其中。
更让他心惊的是,身旁的定心僧身上,竟萦绕着一层比常人浓郁数倍的彩色光环,这光环如同实质般,笼罩在同行的众人身上,随着定心僧的演讲声韵与手势比划,不断起伏不定,散发出隐晦的波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众人的心神。
云瑨心中一紧,正欲开口提醒众人留意,远处的卧佛寺深处,突然传来一声宏大无比的佛号:“阿弥陀佛——何处同修,窥我卧佛寺清修?”
这声佛音如同惊雷炸响,震耳欲聋,蕴含着磅礴浩瀚的佛力,直接穿透了他的灵力屏障,响彻在识海之中。
云瑨心中一凛,瞬间明白,自己的“破妄福眼”已然被对方察觉。他不敢有丝毫迟疑,立刻撤回福眼,散去体内的神魂之力,面上依旧保持着平静,如同无事人一般,继续跟着众人行走,目光看似在观赏风景,实则早已提起了十二分的警惕。
“好敏锐的感知,好强大的佛力!”
云瑨暗自心惊,“这不知名的彩色力量,姑且称之为佛力,果然宏大而灵敏,不仅能潜移默化地蛊惑人的思维,还具有如此远距离的侦知能力。佛宗能够在修真界独占一片天地,果然其教义与法力都特立独行,真实不虚,只是这份力量,似乎并非全然用于正道……”
游览结束,返回僧客堂后,云瑨立刻将众人召集到一起,面色凝重地叮嘱道:
“此地恐非善地,卧佛寺的僧人所修的佛法,似乎暗藏诡异,能够暗中影响人的心神。接下来大家务必提高警惕,凡事多留个心眼,以防遭了他们的算计。”
他没有细说自己用“破妄福眼”看到的景象,以免引起众人恐慌,只着重强调了危险,同时定下章程,“明日佛事一了,我们便立刻离开这里,不宜久留。”
众人见他神色严肃,不似玩笑,也纷纷收起了此前的放松之心,点头应下,心中各自多了几分戒备。
第三日一早,天刚破晓,定心僧便准时来到僧客堂,恭敬地说道:
“云施主,诸位施主,佛事即将开始,方丈有请诸位前往后山佛台观礼。”
云瑨等人不敢耽搁,当即起身跟随定心僧,朝着后山佛台行去。
通往佛台的路是一条宽阔的石阶,两旁摆满了盛开的佛前花,香气浓郁,沿途不时能看到身着袈裟的僧人,神情肃穆地朝着佛台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