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名额公开竞选的消息,如同在红星大队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所有符合条件的年轻人,以及他们的家庭,都陷入了紧张的筹备之中。大队部院子里的那块空地,即将成为决定许多人命运的舞台。
竞选当日,天刚蒙蒙亮,大队部院子里就挤满了人。男女老少,比过年看戏还要热闹。院子前方临时搭了个台子,上面摆着一排长桌,坐着公社代表、沈建国、张伯等评议小组成员。台下前方划出了一块区域,给参加竞选的青年和他们的支持者,后面则是黑压压的围观社员。
气氛庄重而热烈,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严肃感。
苏念晚和沈墨琛也来了,他们选了个靠边的位置站着,并不想引人注目。王春花和孙小云挤在人群里,伸长了脖子张望。李桂芹和沈老爹则坐在评议席稍后方的条凳上,神情关切。
参加竞选的青年共有八人,包括老孙家的儿子、村里会计家的侄子、以及几个平日里表现不错的回乡知青和高中毕业生。苏月柔虽然年龄稍超,但她怂恿的一个远房表弟也赫然在列。
竞选开始,沈建国作为主持,再次强调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然后按照抽签顺序,请候选人逐一上台陈述。
第一个上台的是老孙家的儿子孙铁柱。他显然有些紧张,攥着准备好的稿子,磕磕巴巴地念着,内容多是表决心,说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但具体如何做,缺乏实质性的想法和规划。台下他的父母一脸焦急,却帮不上忙。
接着上台的几个,表现大同小异,要么空话套话连篇,要么紧张得说不出完整句子。评议小组的成员们面无表情地听着,偶尔低头记录。
轮到苏月柔的那个远房表弟赵卫东时,情况稍有不同。他显然准备得更充分,不仅表达了决心,还提出了一些对农村发展的看法,比如要科学种田,要发展副业等等,虽然有些想法还比较笼统,但比起前面几人,显得更有想法。苏月柔在台下微微点头,似乎颇为满意。
台下的社员们低声议论着,显然对赵卫东的印象不错。
就在这时,一个身材瘦高、戴着眼镜、显得有些文弱的青年走上了台。他叫陈江河,是村里陈老栓家的独子,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家境贫寒。他高中毕业后因为家里困难没能继续上学,一直在队里劳动,平时话不多,但干活踏实,喜欢看书。
陈江河站在台上,深吸了一口气,似乎有些紧张,但当他抬起头,目光扫过台下时,眼神却异常清亮和坚定。他没有拿稿子。
“各位领导,各位乡亲,我叫陈江河。”他的声音不算洪亮,却清晰沉稳,“今天站在这里,我不是为了跳出农门,去端那个铁饭碗。我是想,如果能有机会去更高的学府学习知识,我想回来,用学到的本事,建设咱们生我养我的红星大队!”
开场白就与前面几人截然不同,台下顿时安静了不少。
“咱们大队现在有了合作社,日子比以前好了,这是晚晚姐和全体社员努力的结果。”他提到了苏念晚,语气真诚,“但我觉得,这还不够。咱们的草药种植,能不能更科学?产量能不能更高?病虫害防治能不能更有效?咱们的加工坊,除了清凉油,以后还能不能做出更多、更好的产品?这些,都需要更多的知识和技术!”
他开始结合自己在劳动中的观察和从书本上学到的零星知识,阐述自己对合作社未来发展的具体想法:如何改良土壤,如何引进更适合本地气候的药材品种,如何建立更完善的田间管理档案,甚至提到了将来是否可以尝试药材的杂交育种……
他的陈述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句句落到实处,充满了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热爱和思考。他描绘的蓝图,不是虚无缥缈的口号,而是基于现实、有可能实现的愿景。
台下鸦雀无声,社员们都被他朴实却又充满力量的发言吸引住了。就连评议席上的领导们,也纷纷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低头认真记录。
苏念晚看着台上的陈江河,眼中闪过一丝赞赏。这个年轻人,有想法,有潜力,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颗扎根农村、回报乡梓的心。这比任何空泛的表态都来得珍贵。
沈墨琛站在她身边,低声道:“是个苗子。”
陈江河的发言结束时,台下沉寂了片刻,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掌声,远比给前面任何一个人都要响亮和真诚!
“说得好!江河这孩子是真心为咱们大队着想!”
“有文化就是不一样!想的都是实在事!”
后面的候选人发言,在陈江河珠玉在前的情况下,都显得黯然失色。甚至连赵卫东,相比之下也显得有些浮于表面。
苏月柔在台下,脸色变得极其难看。她千算万算,没算到会半路杀出个陈江河!她那个表弟的表现本来还算亮眼,可现在完全被比下去了!
公开陈述环节结束,进入了评议小组和社员代表评议打分的环节。这个过程同样公开,评议小组成员和随机抽取的社员代表轮流发言,对每位候选人的表现进行点评,然后各自在选票上打分。
最终,结果毫无悬念。
沈建国站在台上,庄严地宣布:“经过公开陈述和评议打分,综合思想表现、文化水平、劳动态度和发展潜力,本次工农兵大学生推荐名额的最终获得者是——陈江河!”
“好!”
“实至名归!”
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绝大多数社员对这个结果心服口服。
陈江河站在台上,激动得眼眶泛红,他向着台下,向着评议席,深深地鞠了一躬。
苏念晚看着这一幕,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公开、公平、公正,这才是选拔人才应有的方式。陈江河的胜出,不仅是他个人的胜利,更是红星大队注重实干、崇尚真才实学的体现。
这场公开竞选,如同一场洗礼,涤荡了之前的污浊之气,让红星大队的风气为之一清。而苏念晚和沈墨琛,在这场风波中展现出的智慧与胸襟,也让他们在社员心中的地位,更加无可撼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