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两个月,张着、何仪、吕旷各率一万兵马陆续抵达汝南。至此,汝南已集结十万大军,旌旗蔽日,营寨连绵数十里。
这日,张着率军抵达时,赵云亲自出迎十里。张着见到赵云,激动得热泪盈眶:
将军!着终于又能在您麾下效命了!
赵云扶起这位从常山时就跟随自己的老部下,也是感慨万千:汝如今已是一军之将,我甚感欣慰。
张着拭泪道:全赖将军当年栽培。着永世不忘将军知遇之恩!
何仪和吕旷也前来拜见。何仪原是黄巾旧将,归顺后屡立战功;吕旷则是幽州名将,以善守着称。
随着各路兵马陆续到齐,汝南城外军营连绵,蔚为壮观。中军大帐内,赵云召集众将议事。
太史慈首先发言:我军现有十万之众,粮草充足,是时候反攻了。
高览补充道:据斥候营来报,蔡瑁仍在朗陵按兵不动,似乎是在等待援军。
就在这时,亲兵来报:荀攸先生和陆逊公子到了!
荀攸和陆逊的到来,让汝南军的智囊团更加完善。荀攸现在是尚书仆射,这次张羽特地让他来辅助赵云,也是考虑到,打退荆州军易,拿下荆州难。
荀攸以深谋远虑着称;陆逊虽然年轻,但在冀州时已显露出过人的才智,又是张羽的长女婿,当然是要重点培养一下。
赵云亲自将二人迎入帐中。荀攸年约四旬,目光深邃;陆逊年仅二十一,却已气度不凡。
公达先生,伯言贤侄,二位来得正好!赵云喜形于色。
荀攸微笑道:太师命我二人前来助战。听闻诸位将军已集结十万大军,不知可有破敌良策?
陆逊仔细观察沙盘后,提出建议:我军虽众,但若强攻朗陵,伤亡必重。不如分兵迂回,断其粮道。
这时,玄策和季风也来到帐中。玄策仍是那般机敏,季风则更加沉稳。
季风道:陆公子所言极是。末将愿率轻骑,袭击敌军粮道。
玄策补充:还可派细作散布谣言,动摇敌军军心。
荀攸点头称善:正当如此。不过,若要直取荆州,还需等待时机。
随着各路将领陆续到齐,汝南军中可谓是名将云集。赵云特意在校场举行阅兵,检阅十万大军。
这日清晨,校场上旌旗招展,十万将士列队整齐。赵云率领众将登上阅兵台,但见:
左翼是太史慈率领的兖州军,赤旗招展,枪矛如林;
右翼是高览统领的冀州军,黑甲森森,气势雄壮;
中军是赵云亲率的汝南本部,白袍银甲,军容整肃;
后军则是张着、何仪、吕旷各部,各具特色。
三位小将各显其能:郭淮指挥若定,将冀州军布置得井井有条;丁奉在校场上演示骑射,箭无虚发;徐盛则展示了他独创的阵法,变化无穷。
钟繇见状,不禁赋诗一首:
十万貔貅聚汝南,旌旗蔽日动山川。
少年豪杰皆入彀,老将英风更无前。
荀攸对陆逊说:观此军容,取荆州如探囊取物耳。
陆逊却谨慎地说:军容虽盛,但用兵之道,在于出奇制胜。
当晚,中军大帐内灯火通明,赵云召集所有将领和谋士,共商征荆大计。
荀攸首先分析形势:刘表虽据荆州,但内部不稳。蔡瑁、甘宁等人各怀异心,此乃可乘之机。
陆逊接着说道:我军可分三路:一路佯攻朗陵,牵制蔡瑁主力;一路取道桐柏山,直插襄阳;一路沿汉水而下,切断敌军退路。
太史慈拍案叫好:此计大妙!某愿率兖州军佯攻朗陵!
高览也请战:冀州军善走山路,愿为先锋,直取襄阳!
三位小将也不甘示弱。郭淮道:末将愿随高将军出征!
丁奉说:某请为先锋!
徐盛则说:愿率水师,沿汉水而下。
张着激动地说:将军,着愿率本部兵马,随您直捣黄龙!
赵云见众将求战心切,心中欣慰,但仍保持冷静:诸位勇气可嘉,但还需等待一个时机。届时,我军取荆州更有把握。
钟繇补充道:此外,还需联络荆州内部的反对势力,里应外合。
玄策主动请缨:末将愿潜入荆州,联络反对刘表的势力。
在等待时机的同时,汝南军开始了紧张的战前准备。
赵云命各军加强训练,特别注重各部队之间的配合。
太史慈的兖州军擅长正面突击,高览的冀州军善于山地作战,张着部熟悉赵云的战法,需要充分磨合。
这日,赵云亲自视察各营。在兖州军营中,太史慈正在训练士兵使用新式连弩。
子义治军,果然严谨。赵云赞叹道。
太史慈笑道:这些连弩是工部新造的,可连发十矢。届时定让荆州军尝尝厉害。
在冀州军营,高览正在指导士兵山地行军技巧。郭淮、丁奉、徐盛各率一队,进行对抗演练。
三位小将进步神速。高览向赵云汇报,特别是徐盛,他设计的山地行军装备,让行军速度提高了三成。
张着则在自己的营中,训练士兵使用特制的破城器械。这些器械都是根据赵云多年的实战经验改进的,针对荆州城墙的特点设计。
钟繇负责粮草调配,他在汝南各地设立粮仓,确保大军供给无忧。荀攸和陆逊则日夜研究荆州地图,制定详细的进军路线。
玄策已经派出多路斥候营侦查部人员,潜入荆州打探消息。季风则训练了一支特殊的骑兵部队,专门用于长途奔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