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大首领,士刺史听闻贵部受挫,特命在下前来慰问。桓邵示意随从抬上礼物,这些是士刺史的一点心意,还请大首领笑纳。
潘临看都不看那些礼物,冷冷地说:士刺史的好意我心领了。不过经过这一战,我部损失惨重,需要时间休整,恐怕无法再为士刺史效力了。
桓邵早有准备,不慌不忙地说:大首领误会了。士刺史并非要求大首领再次强攻。此次前来,是希望大首领改变战术。
他走到地图前:会稽郡山多林密,正是游击作战的好地方。大首领可以化整为零,分成小股部队,专门袭击颜良的粮道、骚扰他的据点。他若来攻,你们就退入深山;他若退去,你们再出来活动。如此反复,定能让颜良疲于奔命。
李玉质疑道:这种小打小闹,能成什么大事?
桓邵笑道:李首领此言差矣。颜良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只要我们拖住他,不让他分兵支援豫章、庐江,士刺史的大军就能顺利攻取这两郡。到时候,颜良孤立无援,会稽郡还不是大首领的囊中之物?
潘临沉默不语,显然在权衡利弊。桓邵见状,又加了一把火:
士刺史承诺,只要大首领能牵制颜良三个月,就表奏大首领为镇越将军,永镇会稽。到时候,大首领就是名正言顺的会稽之主了。
这个承诺显然打动了潘临。他沉吟良久,终于点头:好!就依士刺史之言。不过,这次的军械粮草,要加倍供应。
桓邵大喜:这个自然!
在得到士变的补充后,潘临将部队重新整编。他采纳了桓邵的建议,将四千多人分成二十个小队,每队二百人左右,由经验丰富的头目率领。
记住,潘临对各位头目吩咐,我们的任务不是攻城掠地,而是骚扰牵制。专打颜良的软肋,但要避免正面交锋。
新的战术很快开始实施。山越小队神出鬼没,专门袭击颜良的粮队、传令兵和小股巡逻队。
这日,颜良正在府中与倪寻商议善后事宜,突然接到急报:
都督,从诸暨运来的粮队在枫桥镇遇袭,五百石军粮全部被劫!
颜良大怒:又是山越!传令,立即派兵追击!
然而,当援军赶到时,山越军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被焚毁的车辆和散落一地的粮草。
几天后,又有一个坏消息传来:
都督,永宁县的巡防队在山中遭遇伏击,五十人全军覆没!
颜良拍案而起:潘临这是要跟我玩捉迷藏啊!
倪寻劝道:都督息怒。山越这是改变了战术,想要拖住我们。我们若是被他们牵着鼻子走,正好中了他们的计。
颜良冷静下来,觉得倪寻说得有理:那依你之见,该如何应对?
倪寻走到地图前:山越化整为零,我们也要改变策略。不如将兵力分散驻守各个要地,同时组织精锐部队,专门对付这些山越小队。
颜良采纳了倪寻的建议,将守军分散到各个重要据点,同时组建了三支快速反应部队,每支五百人,由经验丰富的将领率领。
然而,山越的游击战术十分灵活。他们熟悉地形,来去如风,让颜良的部队疲于奔命。
这日,快速反应部队的统领赵猛接到报告,说有一支山越部队正在袭击东冶县的某个村庄。他立即率部前往,果然在村外与山越军遭遇。
赵猛大喝一声,率先冲入敌阵。
山越军见状,并不恋战,立即向山中撤退。赵猛率部紧追不舍,一直追到深山之中。
突然,号角声四起,四面八方都出现了山越军的身影。赵猛这才意识到中计,急忙下令撤退,但为时已晚。
这一战,赵猛的五百精锐损失过半,他自己也身负重伤,侥幸逃回。
颜良得知消息,又气又急:这些山越,真是狡猾!
陈瑀分析道:都督,山越这是想要消耗我们的兵力。我们不能再这样被动应对了。
那你说该怎么办?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陈瑀说道,我们也组织小股精锐,伪装成山越,混入他们之中,摸清他们的行动规律。
颜良认为陈瑀的提议很有道理,立即从军中挑选了三百名熟悉山地作战、通晓山越语言的士兵,组成特种小队,由校尉周易率领。
周易是会稽本地人,父亲曾经与山越做过生意,他对山越的风俗习惯十分了解。
记住,颜良对周易吩咐,你们的任务是摸清山越的行动规律和藏身之处,不要轻易动手。
周易领命,将三百人分成十队,伪装成山越部落,混入深山之中。
起初,山越对这些突然出现的还抱有戒心。但周易等人做得很到位,不仅装扮得像,连说话做事都模仿得惟妙惟肖。
几天后,周易的小队终于取得了突破。他们遇到了彭材手下的一支小队,并成功地取得了对方的信任。
你们是哪个部落的?彭材手下的头目盘问周易。
周易按照事先准备好的说辞回答:我们是南边毛人的部落,听说潘大首领正在与汉军作战,特来投奔。
那头目见周易等人装备精良,且对山越的规矩十分熟悉,便不再怀疑,将他们带回了营地。
通过这种方式,周易很快摸清了山越的几个主要藏身点和行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