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条悠悠流淌的大河边上,有个叫桃花渡的小地方。这儿每到春天,两岸桃花盛开,粉粉嫩嫩的花瓣飘满河面,美得像画一样。渡口有个撑船的大爷,叫老栓,他瘦瘦高高,脸上满是皱纹,可一双眼睛特别有神。老栓有个女儿,叫桃花,长得跟这渡口的桃花一样水灵,性格也像春天的阳光,温暖又活泼。
桃花渡来来往往的人不少,有个叫阿牛的年轻后生,经常从这儿过河去集市卖柴。阿牛长得五大三粗,力气大得能扛起一袋百斤重的粮食,可为人憨厚老实,每次见到桃花,都会脸红。
有一天,阿牛像往常一样挑着柴上船。桃花见他额头满是汗珠,就递过去一条手帕,笑着说:“阿牛哥,擦擦汗吧。”阿牛接过手帕,手都有点抖,结结巴巴地说:“谢……谢谢桃花妹子。”老栓在一旁看着,笑着直摇头。
从那以后,阿牛每次过河都盼着能多和桃花说几句话。桃花呢,也觉得阿牛实在,对他渐渐有了好感。两人你看我一眼,我冲你一笑,心里都像揣了只小兔子。
可这事儿被村里的媒婆知道了。媒婆是个热心肠,就是有点爱嚼舌根。她跑到老栓家,对老栓说:“栓哥啊,你家桃花也到了说亲的年纪,阿牛那小子虽然人不错,可就是个卖柴的,没啥家底,你可得好好考虑考虑。”老栓听了,心里犯起了嘀咕。
晚上,老栓就跟桃花说起这事儿:“闺女啊,阿牛人是好,可过日子不能光看这个,你得为自己以后打算。”桃花一听就急了:“爹,我就喜欢阿牛哥,他人老实,又勤快,我不在乎他家有没有钱。”老栓无奈地叹了口气,没再说啥。
这时候,村里来了个教书先生,叫林书。林书长得白白净净,戴着副眼镜,说起话来文绉绉的。林书经常过河去对岸的村子讲学,每次见到桃花,都会夸她漂亮。时间一长,他也喜欢上了桃花,还托媒婆来提亲。
老栓觉得林书有学问,家境也不错,就有点心动。他对桃花说:“闺女,林书先生挺不错的,你跟他过日子,以后也能少吃点苦。”桃花却不乐意了:“爹,我不喜欢他,我只喜欢阿牛哥。”可老栓一心觉得林书才是桃花的良配,就应下了这门亲事。
桃花心里难过极了,她偷偷跑去告诉阿牛。阿牛听了,心里像被刀割一样疼,可他又觉得自己确实没啥能给桃花的,只能红着眼对桃花说:“桃花妹子,只要你能过得好,我……我就放心了。”说完,扭头就走了。
桃花看着阿牛的背影,哭得稀里哗啦。她不想嫁给林书,可又拗不过爹爹。婚期一天天近了,桃花整天愁眉苦脸。
到了成亲那天,桃花穿着红嫁衣,眼泪止不住地流。就在花轿要出发的时候,突然听到外面一阵吵闹。原来是阿牛喝了点酒,壮着胆子跑来说要带走桃花。阿牛大声喊着:“桃花,我不能没有你,我要带你走!”老栓气得脸通红,指着阿牛说:“你这小子,来捣什么乱!”
林书也走出来,看着阿牛说:“你我同为男子,应当光明磊落,桃花与我已有婚约,你这样做算什么?”阿牛看着林书,又看看桃花,心一横,说:“我知道我穷,可我对桃花是真心的。桃花,你说句话,你到底愿不愿意跟我走?”
桃花看着阿牛,哭得更厉害了,她哽咽着说:“阿牛哥,我愿意!”老栓一听,差点气晕过去:“你……你这丫头,怎么这么不懂事!”
这时候,周围的乡亲们也都围了过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阿牛太莽撞,有的说老栓不该包办婚姻。就在大家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媒婆站出来说:“哎呀,都别吵了。桃花啊,你可得想清楚,这一步走错,可就没有回头路了。阿牛虽然对你好,可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呢,要是过得不好,你可别后悔。”
桃花看着阿牛,眼神坚定地说:“我不后悔!”阿牛听了,一把拉起桃花的手,说:“桃花,我一定不会让你受苦的!”说完,拉着桃花就跑。老栓在后面气得直跺脚,林书也一脸无奈。
阿牛带着桃花跑到了山上的一个破房子里。这个房子是阿牛以前砍柴时发现的,他简单收拾了一下,就成了他们的家。刚开始,日子过得确实苦,吃了上顿没下顿。可阿牛每天天不亮就去砍柴,然后拿到集市上卖。桃花也没闲着,她在房前屋后种了些菜,还养了几只鸡。
虽然日子清苦,但两人心里甜滋滋的。阿牛每次卖完柴,都会给桃花带点小玩意儿,可能是一根红头绳,也可能是一个小发卡。桃花呢,会给阿牛做他最爱吃的野菜饼,等他回来。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几年过去了。阿牛靠着勤劳的双手,日子渐渐有了起色。他不仅把破房子修成了大瓦房,还买了几亩地。桃花也给他生了个大胖小子,一家人过得幸福美满。
老栓呢,刚开始还在气头上,可时间一长,也渐渐消气了。他看着桃花过得好,心里也踏实了。有一天,阿牛带着桃花和孩子回来看老栓。老栓看着外孙,笑得眼睛都没了,一家人终于和好了。
从那以后,桃花渡依旧人来人往。每当有人说起阿牛和桃花的故事,大家都会笑着说:“只要真心喜欢,再苦的日子也能过甜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