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西山兴业总局在皇权的全力支持和真金白银的灌注下,俨然已成为帝国腹地一颗蓬勃跳动的心脏。

其规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胀,轰鸣声昼夜不息。

兵器坊区域扩大了数倍,新砌的炉窑喷吐着火焰,无数新招募的工匠在老师傅的呵斥与示范下,学习着标准化零件的锻造与燧发枪的组装技巧,空气中永远弥漫着煤炭、铁腥和汗水混合的气息。

蜂窝煤与水泥坊同样开足马力,以满足京城日益增长的需求和西山自身疯狂建设的消耗。

玻璃坊则依旧保持着某种神秘的静谧,但其产出的晶莹器物,却为整个西山的运转提供了最坚实的资金保障。

然而,在这片喧嚣鼎沸、追求即时效益的工业洪流之下,一项更为深远、更具野心的计划,正于格物院最深处悄然启航。

一扇厚重的包铁木门后,是陆仁亲自划定的“舟船研习组”工坊。

此地戒备森严,进出皆需特制腰牌,与外界的热火朝天仿佛两个世界。

坊内,墙上挂满了陆仁凭借超越时代的记忆绘制的各种船舶线型图:有大明熟悉的福船、广船之影,亦有线条更加流畅、船体比例迥异、蕴含着不同力学理念的奇异船型草图。油灯的光芒摇曳,映照着空气中浮动的微尘,以及几名工匠专注而略带困惑的面庞。

这几位工匠是李振从数千人中精心筛选而出,不仅手艺精湛,更关键的是头脑灵活,有钻研精神。其中两人年约四旬,眼神尤其沉静,他们的父辈曾在南京龙江提举司效力,耳濡目染间对船舶有着近乎本能的直觉。

陆仁正站在一块巨大的木板前,上面用炭笔画着一艘船的剖面结构图。他手持一根细棍,指点讲解:

“……船舶浮于水上,其力有二。一为自重,垂直向下,作用于此点——”他点了点图中重心位置,“二为水之托力,垂直向上,作用于此点——”他又点了点浮心位置。“二者需得平衡,船乃平稳。若此二点位置不当,或遇风浪外力,船便易倾覆。故造船之首务,在于明晰此中力学至理,而非仅凭经验。”

一位老工匠喃喃道:“大人所言…仿佛将老师傅们口口相传的‘感觉’,给…给说透了…”

“正是此理!”陆仁赞许地点头,“格物之学,便是要将这天地万物运行之‘感觉’,变为可测量、可计算、可重复之‘定理’。”他接着讲解水线以下船体形态与航行阻力的关系,龙骨的重要性,以及不同帆装对受风和航速的影响。

工匠们听得如痴如醉,虽不能全然理解那些陌生词汇,但许多困扰他们多年的模糊经验,此刻竟有了清晰的解释,仿佛推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目前之要务,”陆仁布置任务,“其一,试验多种木材防腐、防蛀、增强韧性之法,记录数据,比较优劣。其二,依此图——”他指向几张简单的比例图纸,“制作数种不同船型之小比例模型,于后山新开挖之试船水槽中,以恒定之力拖曳,详细记录其速度、稳定性、偏航角度。其三,广泛搜集现存之前朝海船图样、民间优秀船型记载,无论残片只字,皆汇总之。”

李振肃然应命,他知道这项任务的长期性与重要性,远非打造火铳可比。

与此同时,两路精干人马悄然离京南下。一路由赵德柱的心腹率领,携带重金,任务是潜入南京,设法接触一切与造船有关的遗老遗少、工匠后人,以优厚待遇秘密招募其中佼佼者北上来西山。另一路则更加隐秘,他们的目标是钻营打探,寻觅任何可能与郑和航海遗产有关的线索,无论藏于工部档案库的故纸堆中,或是流落于某些没落贵族、老吏之手,即便希望渺茫,亦不惜代价。

正当“巨舰”计划于绝密中艰难起步时,另一项着眼于未来的宏大工程则在阳光下正式展开。西山脚下,一座新建成的、宽敞明亮的院落门口,挂上了“西山格物学堂”的匾额。此为陆仁力主创建,面向西山所有工匠、管事、乃至其子弟,完全免费开放。

开学之日,学堂内人头攒动,好奇、疑惑、期待的目光交织。陆仁立于讲台之上,身后是一面巨大的黑板(他让人 用石灰和黑漆制成)。

“今日,不开讲四书五经,不论圣贤微言大义。”陆仁开门见山,声音清晰,“此地,只讲万物运行之法则,只求经世致用之实学!”

他拿起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写下“格物致用”四个大字。

“何谓格物?便是探究事物之道理。何谓致用?便是运用此道理造福世人!”

第一课,他从西山无处不在的力与运动讲起。他让人抬进一套自制的杠杆、滑轮组。

“此人力有限,何以撬动千斤巨石?此井深难测,何以轻松提上水桶?”他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杠杆原理、滑轮省力的奥秘。工匠们看着熟悉的工具竟蕴含着如此清晰的数学关系,无不啧啧称奇。

他又取出一架简易天平、不同重量的砝码:“此乃衡量万物轻重之器,其核心,在于等臂之下,追求平衡之‘理’…”

接着,他讲解基础的算术知识,引入阿拉伯数字和简易方程,大大简化了计算过程;他演示水的浮力,讲解为何铁船能浮于水上;他甚至用最简单的例子(如石灰遇水发热、醋溶解水垢)引入“金石相生相克”的初步化学概念。

教学内容光怪陆离,前所未闻。起初,许多老派工匠嗤之以鼻,认为这是不务正业。但很快,随着所学知识能直接应用于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如计算材料配比、优化工具力臂、判断矿石成分),前来听课的人越来越多。学堂内时常爆满,晚来者只能站在窗外踮脚聆听。一种重视实证、推崇逻辑、探索规律的新学风,开始在这片充满铁与火的土地上悄然滋生。

这一日,陆仁正在学堂内讲解“光之直进”与“小孔成像”之理,用自制的道具演示如何在暗室中得到窗外景物的倒像,引得台下惊呼阵阵。

一名亲卫悄然入内,低声禀报:礼部来人知会,朝鲜国派出的使团已抵达京师,不日将朝见天子。此次使团正使,乃朝鲜国中有名的博学大儒,官拜集贤殿副学士,姓崔名溥,号锦南,其人不仅精通儒学经典,更对天文、历算、地理乃至工巧之术颇有涉猎,在朝鲜国内有“通儒”之美誉,甚得朝鲜国主器重。

“崔溥…崔锦南…”陆仁沉吟,此人他并无印象,想必是历史长河中一位颇具特色的学者。礼部官员还暗示,这位崔学士对大明物华天宝极为向往,尤其对近来名动京师的“西山格物”表现出浓厚兴趣。陛下或许会于召见后,安排其参观西山,届时难免有所交流问答,需得有所准备。

陆仁闻言,淡淡一笑。他吩咐下去:一切照常,不必刻意准备,亦不必阻拦,以平常心待之即可。他心中并无惧意,反而生出几分学者般的期待。格物之学,本就在于交流与碰撞。他也很想看看,这位来自东国的“通儒”,其学识视野究竟如何,其对这世间“理”的探求,与自己的“格物”之道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他转身回到讲堂,继续他的课程。台下,那些曾经只知抡锤挥镐的工匠们,此刻正努力地用新学的数字记录着实验数据,眼神专注而明亮。

帝国的工科萌芽,在埋头发展与隐秘布局中,即将迎来一场跨越国界的、思想与智慧层面的观览与交流。

博看读书推荐阅读:回到明朝做昏君明末:大周太祖崛起1892农家小媳妇烽烟起之龙啸天下无敌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挽清:同治盛世始皇帝猎国!末世从封王开始诗词无双,这个乞丐是诗仙说好的纨绔,怎么就人中龙凤了!穿越古代:开局召唤玄甲铁骑大明未央穿越大康:众人吃野菜,我带娇妻大鱼大肉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三国第一强兵江户旅人戏说西域36国契约娇妻:王爷的宠妃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浪子列国历险记交手公子出巡琅琊榜之安定天下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大明开着战舰做生意塞仙志从废物到大帝,你们高攀不起!历史放映厅从大秦开始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回到三国初年搅动天下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视频被古人看到了怎么办北宋振兴攻略重生大明只想养老系统要征服天下穿越:新妃十八岁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糜汉被抄家后,凶猛世子称霸天下我是王富贵陛下,饶了貂蝉吧,你阳气太重了都穿越了,谁还惯着你,造反!烧锅千年烟火传正德五十年大明:崇祯你且去,汝江山妻嫂吾照之大明之五好青年我的梦连万世界武道丹帝叶炎云飞雪
博看读书搜藏榜:七十年代那场战争春秋发明家三国第一狠人大明群英传歃血绝对荣誉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西楚霸王:开局进宫假太监三国之献帝兴汉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帝国联盟大唐房二人生苦乐多:王朝中兴看我了银河武装:带颗卫星到大明生子当如孙仲谋我在古代逃荒人在三国也修真精灵降临!陛下,这叫宝可梦!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没底贤王传大宋说书人魂穿大唐公主收割机大宋祖王爷三国纵横之凉州辞开局结交孙坚,截胡传国玉玺没想到吧我是重生的穿越三国,匡扶汉室!穿越乱世,我开创了盛世王朝大宋第一太子朱门华章录人在大唐本想低调三国之极品富二代终极潜伏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蒸汽大汉:家兄霍去病特种兵之万界军火商大唐:李承乾撞柱,血溅太极殿!郭嘉乱世枭雄之胡子将军秦有锐士极品妖孽兵王染谷君的异常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特工狂婿太能搞事满朝文武愁疯了重生从三皇五帝开始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湛湛露斯卿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
博看读书最新小说:三国:一代谋圣陈渡三国:我在三国支教红楼:贾政从教坊司救人挽大明天倾:从驿卒开始签到北疆,开局召唤霍去病穿越大秦之我和始皇帝抢下班明末:开局一把刀,天下任我枭三国:开局带走孙家小萝莉醉剑江湖社畜?不,系统说我是天选之子秦始皇的小伙伴好难为得到我粮食,硬塞老婆给我谋天录开局废柴少爷华夏兵王杀疯了三国:美女收集者财倾山海缔王志这饷,李自成拷得我崇祯拷不得?逆天改命:牛马玩穿越大唐炼妖师,开局融合三足金乌侯府杂役秒变大佬山河劫之青云志扶苏已死,秦匠当立穿越成太平军小头目的小工程师穿越世子贴贴冰山美人书虫眼中的历史工科大明笑谈资治通鉴之南北朝不灭战魂:五帝全球攻略大唐:家父程咬金帝王串串烧玉佩求生之路大明风华:吾乃永乐第四子大明,朱允炆我来了!哈哈,原来三国是这样的那天,洛阳来了个年轻人意外穿越大唐,李世民乐疯了穿回1940在县里打鬼子明末暴君:从流亡皇帝到碾碎天下撰鼎记打猎:我射箭百发百中,咔咔炫肉金瓶梅那些事这爹科举太废,只好我先成阁老三国:吕布在此,诸侯谁敢称雄大明金算盘三国:开局被吕玲绮捡回家翰土惊尘重生刘据之逆天改命明末之从我一打二开启智谋卓绝的天机星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