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水的喜悦渐渐平息后,宋阳却没有放松,他知道,暗河的水虽然充沛,但干旱的大环境没有改变,一旦浪费,早晚还会陷入缺水的困境。更何况,庄内的人口越来越多,农田也在不断开垦,对水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大,节水,必须从现在开始。
他首先在庄内推行“覆草保墒”的方法。每天清晨,庄民们都会拿着干草、麦秸,铺在自家田地的垄上,厚厚的草层像一层被子,能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宋阳在田埂上示范:“大家看,铺了草的地,中午摸起来还是湿的,没铺草的地,表面已经干了。这样一来,浇水的次数能减少一半,还能让土壤更肥沃。”
陈虎和李三带头试验,他们把自家的土豆地全都铺上了干草。三天后,两人惊喜地发现,铺草的地里,土豆苗长得更壮,土壤也更湿润,比没铺草的地少浇了两次水。“这方法真管用!”陈虎兴奋地喊,“以后俺家的地,都这么种!”
接着,宋阳又发明了“竹节滴灌”。庄内有不少竹子,他让工匠们把竹子砍下来,截成三尺长的段,打通竹节,再在竹子侧面按间距钻小孔,然后把竹子埋在田垄边,一端连接水渠,水就能顺着小孔,慢慢滴到作物的根部,既节省水,又能让作物充分吸收。
“以前浇水,一大半都流到沟里浪费了,现在用这竹管子,水全浇到根上,省水还长庄稼!”李铁锤拿着一根钻好孔的竹子,在自家的红薯地里安装,“俺家那二亩红薯,以前一次要浇两桶水,现在一桶水就能浇完!”
除了农业节水,宋阳还制定了严格的《用水章程》,在庄内各处张贴:
1. 生活用水分时段供应:每日辰时、午时、酉时各供水一个时辰,其余时间关闭公共水井,避免随意取水。
2. 循环利用:洗菜、洗衣的水要收集起来,用于浇地;洗脸、洗脚的水可用于冲厕所或泼洒院子降尘,严禁直接倒掉。
3. 农业用水按亩分配:根据田地面积和作物种类,分配每日用水量,由专人记录,超量者次日减少配额。
4. 禁止浪费:严禁用清水洗车、浇花(可用循环水),严禁儿童在蓄水池或水渠里玩水,违者罚劳役半天。
为了确保章程落实,宋阳还挑选了十名“节水监督员”,由庄民们轮流担任,负责巡查庄内的用水情况。有一次,一个庄民用清水浇花,被监督员发现,按章程罚去修水渠半天,从此,再也没人敢随意浪费水。
庄民们也渐渐养成了节水的习惯。早上洗脸的水,会倒进专门的水桶,留着晚上洗脚;洗菜的水,会提到田里浇菜;甚至孩子们都知道,水龙头要关紧,不能让水白白流掉。外营的难民们也主动学习节水方法,有的还发明了“水窖储水”,在自家草棚旁挖个小坑,铺上油纸,收集雨水,用于应急。
李氏还在庄内开设了“节水讲堂”,教大家怎么用最少的水做最多的事:“洗衣服时,先洗浅色的,再洗深色的,最后用洗衣服的水拖地;洗菜时,先泡后洗,比直接冲省水……”
宋阳站在田边,看着庄民们用竹节滴灌浇地,看着家家户户门口摆放的储水桶,心里踏实了不少。他知道,节水不是一时的措施,而是长期的习惯,是宋家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有了充足的水源,再加上严格的节水措施,宋家庄不仅能应对当下的干旱,还能在未来的乱世里,始终保持生机。
夕阳下,水渠里的水缓缓流淌,滋润着田地里的作物,也滋润着宋家庄的未来。庄民们扛着锄头往家走,嘴里哼着小调,脸上满是安稳的笑容。宋阳知道,经过这一场“节水革命”,宋家庄已经从被动应对危机,变成了主动规划未来,这比任何武器、任何粮食都更重要,因为这意味着,庄子里的人,真正学会了如何在乱世里,长久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