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五,按照昨日的约定,何氏带着季知棠和季知蘅,早早便来到了小叔季森家。一进院子,那股熟悉的、属于年末特有的忙碌和热气便扑面而来。
季知舟没来,县考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在家认真复习。姚小星则在旁边端茶倒水伺候着。
院子里支起了临时的灶台,大铁锅上架着高高的木制蒸笼,白色的蒸汽如同云朵般不断从笼屉边缘涌出,带着浓郁的米粮香气,弥漫在整个院落。
旁边放着清洗干净的石臼和巨大的木槌,还有几个大盆里盛着已经磨好的米粉,那是按一定比例混合的糯米和粳米,洁白细腻,散发着淡淡的米香。
小婶叶氏正忙前忙后地照看着蒸笼的火候,见到她们来了,脸上立刻笑开了花:“二嫂,棠姐儿,蘅姐儿,快来!正要上大气呢!”令季知棠有些意外的是,老钟叔和他的妻子钟婶也在,正坐在小板凳上帮着挑拣米里的杂质。老钟叔见到季知棠,憨厚地笑了笑,算是打过招呼。
“钟叔,钟婶,你们也来了?”季知棠笑着打招呼。
钟婶是个手脚麻利、话却不多的妇人,闻言笑道:“哎,来搭把手。年年都来,惯了。”
老钟家和季森家是多年的老朋友,每年做年糕都是互相帮衬着一起做的。
很快,蒸笼里的米粉逐渐被蒸汽蒸熟,变成了松软喷香的“糕花”。叶氏经验老道,看准火候,喊了一声:“好了!起笼!”
季森立刻上前,和老钟叔一起,合力将沉重的蒸笼抬下来,将里面热腾腾、白花花、散发着诱人米香的糕粉倒入准备好的石臼中。最费力也最热闹的环节——捣年糕,开始了!
季森脱掉外衣,露出一身结实的腱子肉,深吸一口气,抡起那沉实的木槌,口中喊着简单的号子:“嘿——哟!”重重地砸向石臼中滚烫的米粉团。木槌落下,发出沉闷的“咚”的一声,米粉团被砸得扁了下去。
几乎在同一时间,叶氏迅速将手在旁边的冷水盆里蘸一下,眼疾手快地探入石臼,趁着木槌抬起的瞬间,飞快地将边缘的米粉团往中间翻折、揉搓,使其受力均匀,避免粘臼。
她的动作极其敏捷,每一次都精准地避开落下的木槌,看得人心惊胆战却又佩服不已。两人配合得天衣无缝,充满了力量与技巧的美感。
“棠姐儿,要不要试试?”季森喘着气,笑着问。
季知棠看着那沉重的木槌和需要极佳配合的流程,跃跃欲试又有些发怵。她上前接过木槌,一入手便觉得沉重异常,勉强学着季森的样子抡起砸下,却差点因为用力过猛而失去平衡,落点也偏了,惹得大家发出一阵善意的哄笑。
叶氏笑着把她推开:“行了行了,这活儿还是让男人们干吧,细皮嫩肉的再伤着!”
季知棠也笑着退开,心里却对这种传统的协作劳动充满了敬意。
经过反复的捶打和翻揉,米粉团渐渐变得极其柔韧光滑,充满了弹性。捣好的米团被抬到铺了湿布的案板上,女眷们便围了上来。
何氏、叶氏、钟婶都是做惯了的好手,她们将烫手却柔软至极的米团分成大小均匀的剂子,然后灵巧地搓揉成一条条光滑整齐、粗细一致的长条形年糕。
还有一些剂子,则被塞入刻有鲤鱼、元宝、福字等吉祥图案的木制印版中,用力压实,再轻轻磕出来,便成了带有漂亮花纹的印花年糕,寓意着年年有余、招财进宝、福气临门。
季知蘅在一旁看得心痒难耐,也拿起一小块米团学着搓,结果搓出来的年糕歪歪扭扭,一头粗一头细,她自己看着都咯咯直笑,却宝贝似的放在一边,说要留着自己吃。
整个院子里热气腾腾,人声鼎沸,充满了劳动的欢声笑语和米食特有的香甜气息。第一批年糕出锅时,叶氏特意切下边缘最热乎、最软糯的一块,称之为“糕头”,分给大家尝鲜。
“来,快尝尝,最香就是这第一口!”叶氏将糕头分到大家手里。热腾腾的年糕烫得人手直颠,却舍不得放下。
可以直接吃,感受那纯粹的原粮米香和极致的软糯韧滑;也可以蘸上一点红糖,甜滋滋的;或者像季森和老钟叔那样,蘸点酱油,咸香别有一番风味。季知棠则更喜欢空口吃,细细咀嚼那质朴而浓郁的米香,觉得这才是最本真的年味。
休息的间隙,老钟叔走了过来,从怀里掏出一个沉甸甸、看起来有些年头的旧钱袋,神情郑重又略带强硬地塞到季知棠手里。
“棠姐儿,这个,你拿着。”
季知棠一愣:“钟叔,这是?”
“这是当初说好的,食盒的分红。”老钟叔语气朴实却坚定,“没有你设计的食盒,出的那些主意,我老钟一个打粗糙家伙式的,哪能想到这食盒还能做得那么精巧,还能卖进那些大户人家去?这都是托你的福!这钱你必须收下,这是咱们早就说好的!”
那钱袋入手颇沉,显然老钟给的不止说好的那部分。季知棠心中感动,只拿了自己应得的那部分,剩下的还给了老钟。“那就谢谢钟叔了。这些就够了。”她笑着收下。
钟婶也笑着走过来,递上一包自家做的炒米糖和芝麻片:“棠姐儿,自家做的小零嘴,给孩子们尝尝。”递给了眼巴巴望着的季知蘅,乐得小丫头直蹦高。
气氛愈发融洽。叶氏和季知棠一起揉搓着年糕时,像是想起什么,说道:“对了棠姐儿,面馆歇业这几日的账目我都理好了,本子都收着呢,你看啥时候得空,咱们对对账?也把工钱和分红给大家结了,让大家过个宽松年。”
季知棠点头:“好啊,账本我先看看。然后定下后日吧,后日上午咱们就在面馆那边结算。顺便小婶您帮我通知一下店里的其他伙计,还有二舅母,都后日上午过来。”
“成!包在我身上!”叶氏爽快地应下。
阳光洒满院落,蒸汽氤氲升腾,一条条洁白光滑的年糕被整齐地码放在竹匾上,等着彻底冷却变硬后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