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沈皓明公寓的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林晚星醒来时,身边的位置已经空了,空气中飘着咖啡和烤面包的香气。
她赤着脚走到厨房门口,看见沈皓明穿着灰色家居服,正弯腰从烤箱里取出吐司,晨光勾勒着他挺拔的肩线,袖口随意挽到小臂,露出腕骨处一道浅浅的疤痕——那是年轻时为了救一个横穿马路的孩子,被自行车链条划伤的。
“醒了?”他回头,眼里带着刚睡醒的慵懒,却在看到她时瞬间亮了起来,“尝尝我新学的焦糖玛奇朵,楼下咖啡店的配方,试了三次才调出这个浓度。”
林晚星走到吧台前坐下,看着他把拉花歪歪扭扭的咖啡推到自己面前。奶泡上的爱心歪成了月牙,却比任何精致的甜点都让人觉得温暖。
“沈氏和林氏的海外合作协议,我让法务部拟好了初稿。”沈皓明把煎蛋盛进盘子,“东南亚市场的代理权给了林氏七成,利润分成按你说的‘阶梯式递增’,第一年保证林氏保底收益,后续按实际营收浮动。”
林晚星搅动着咖啡,指尖划过杯壁的温度:“你就不怕我把沈氏的渠道吃透,反过来吞掉你的东南亚业务?”
“怕就不会把核心数据共享给你了。”他笑着坐到她对面,咬了口吐司,“上周让技术部开放了沈氏的客户画像系统,你团队的人用得还顺手吗?”
她挑眉。沈氏的客户画像系统是行业标杆,包含近五年的消费行为分析,多少公司花重金想买都买不到。“沈总倒是大方。”
“对别人吝啬,对你另算。”他的目光落在她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认真,“晚星,我不是在做慈善。林氏的新媒体运营能力,是沈氏目前最缺的。你上个月让团队做的‘非遗手作’直播,三天带货破亿,连我爸都打电话来问,能不能把沈氏的老品牌交给你运营。”
提到沈老爷子,林晚星想起第一次见他的场景。在沈氏集团的年度晚宴上,老爷子拄着拐杖,眼神锐利如鹰,盯着她说:“林家丫头,别以为嫁进沈家就能松口气,我们沈家人的钱,不是那么好拿的。”
而现在,那位老爷子却在家族群里发了条语音,用带着沪语腔调的普通话说:“晚星啊,下周回家吃饭,阿婆做你爱吃的醉蟹。”
“对了,”林晚星放下咖啡杯,从包里拿出平板,“我让团队做了沈氏老品牌的焕新方案。你看这个——把‘沈记绸庄’的百年旗袍纹样,和年轻人喜欢的国潮元素结合,下个月时装周走秀时推出联名款,线上用虚拟主播提前预热,线下在苏州园林办沉浸式展秀。”
平板上的设计图里,青灰色的旗袍滚边绣着像素风格的云纹,盘扣做成了二维码的形状,扫码就能看到百年前沈记绸庄的老匠人缝制旗袍的影像。
沈皓明的指尖轻轻拂过屏幕:“我奶奶的嫁妆里,就有件沈记的苏绣旗袍,盘扣是翡翠的。”他忽然抬头,“下周三陪我回老宅一趟吧,让她老人家看看,她总念叨的‘沈记要断在我手里’,现在要被你盘活了。”
林晚星看着他眼里的期待,忽然想起许妍被保安“请”出去那天,他把自己护在身后时,语气冰冷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原来再冷硬的商业大佬,也会有这样柔软的时刻——期待着长辈的认可,像个等待评分的学生。
周三下午,沈氏老宅的红木大门在他们面前缓缓打开。院子里的银杏树已有百年树龄,枝繁叶茂,树下摆着张藤椅,沈老爷子正戴着老花镜看报纸,沈奶奶则在石桌上择菜,竹篮里躺着刚从菜园摘的青菜。
“阿明回来啦。”奶奶抬头,看到林晚星时眼睛一亮,手里的菜都忘了放,“这就是晚星吧?快进来快进来,阿婆给你炖了鸽子汤,补气血的。”
林晚星被拉着坐在石凳上,看着奶奶粗糙的手剥着豌豆,指甲缝里还沾着泥土。“听说你把沈家那堆老布料盘活了?”奶奶笑得眼角堆起皱纹,“前阵子隔壁王太太还问我,沈记是不是换了老板,旗袍样式怎么突然变洋气了。”
“是晚星的主意。”沈皓明从车里搬来礼盒,“她团队做的虚拟主播,穿旗袍跳古风舞,直播间里年轻人都在问链接。”
老爷子放下报纸,哼了一声:“别高兴得太早。上周去参加商会,李老头还说,现在的年轻人只认流量,不懂老手艺的门道。”
“爷爷您看这个。”林晚星打开平板,调出一段视频。画面里,一位白发老匠人正在直播缝制盘扣,银针在他手里翻飞,弹幕里满是“爷爷好厉害”“想学这个手艺”。“我们给沈记的老匠人开了‘非遗课堂’,每周三直播教盘扣技法,现在已经有三千多个年轻人报名线下体验课了。”
老爷子的目光落在屏幕上,久久没有移开。阳光透过银杏叶,在他脸上投下晃动的光斑,那双总是严肃的眼睛里,慢慢泛起了水光。
晚饭时,奶奶把那件翡翠盘扣的旗袍拿了出来。藏青色的真丝已经有些褪色,但苏绣的牡丹依旧栩栩如生。“这是我嫁过来时穿的,”奶奶摸着盘扣,“当时阿明爷爷说,沈记的旗袍,要的就是‘一针一线见人心’。现在你们搞那些新花样,能守住这个‘心’吗?”
林晚星拿起旗袍,指尖拂过冰凉的翡翠盘扣:“我们在苏州园林办展秀时,会请十位老匠人现场缝制,让观众看着丝线怎么变成花纹。流量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让更多人知道,这些老手艺值得被看见。”
沈皓明握住她的手,在桌下轻轻捏了捏。林晚星转头,对上他含笑的眼睛,忽然明白,所谓的“攻略”早已变成了并肩同行——他懂她的野心,她知他的柔软,商业合作不再是博弈,而是像这桌饭菜,你添一筷青菜,我递一碗汤,自然而然就凑成了圆满。
深夜的书房里,林晚星对着电脑修改合作方案,沈皓明则在旁边处理沈氏的邮件。忽然,她的手机响了,是助理的视频电话。
“林总,东南亚那边突发状况!”助理的声音带着慌张,“沈氏的合作工厂被爆出使用童工,现在外媒都在报道,说我们林氏和血汗工厂合作,股票已经跌了三个点!”
林晚星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沈皓明立刻凑过来看屏幕,眉头紧锁:“我让工厂核查过资质,负责人说绝对合规……”
“现在说这些没用。”林晚星打断他,手指飞快地在键盘上敲击,“立刻联系外媒,公布我们的第三方审计报告,证明合作前已核查过三次资质。让公关部准备声明,强调‘即刻终止与该工厂合作’,同时宣布成立‘东南亚劳工权益基金’,首期注入一千万,由第三方机构监管。”
她语速极快,却条理清晰:“沈总,麻烦你让沈氏的法务部配合我们,出具工厂提供虚假材料的证据链。另外,联系你认识的那位国际劳工组织顾问,让他出面背书,证明我们的核查流程没有问题。”
沈皓明看着她眼里的冷静与果断,忽然想起第一次在跨国会议上见到她的样子。那时她穿着黑色西装,面对十几个外国高管的质疑,用流利的法语逐条反驳,气场强大得像出鞘的刀。而此刻,她穿着他的宽大衬衫,头发随意挽在脑后,却比任何时候都更让他心动。
“愣着干什么?”林晚星抬头,“需要你调动沈氏的海外媒体资源,半小时内把声明推上各大财经头条。”
“好。”他立刻拿起电话,指尖却在拨号时顿了顿,“晚星,不管出什么事,我都在。”
林晚星的心猛地一颤。窗外的月光落在他脸上,那双总是带着商业算计的眼睛里,此刻只有纯粹的担忧。她忽然笑了,伸手抚平他皱起的眉头:“放心,这点风浪,掀不翻我们的船。”
凌晨三点,危机终于初步控制住。林氏的声明登上了《华尔街日报》电子版,沈氏提供的证据链让工厂无可抵赖,国际劳工组织的背书更是扭转了舆论风向。
林晚星靠在椅背上,长长舒了口气。沈皓明端来热牛奶,在她身边坐下:“累了吧?靠会儿。”
她没有拒绝,把头靠在他肩上。书房里只有键盘敲击的余韵和彼此的呼吸声。
“沈皓明,”她轻声说,“以前觉得攻略你,就像打游戏通关,只要攒够好感度就行。可现在……”
“现在觉得,更像两个人搭积木。”他接过话,低头看着她的发顶,“你添一块,我补一块,慢慢搭出属于我们的房子。”
林晚星抬头,对上他的眼睛。那里面映着窗外的万家灯火,也映着她的影子。她忽然明白,所谓的“任务完成”从来不是终点。当沈皓明把沈氏的核心资源共享给她时,当她在危机时刻下意识依赖他时,这场以“攻略”为名的游戏,早已变成了势均力敌的同行。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沈皓明的手机收到一条消息。他看完后笑了,把屏幕凑到林晚星面前——是沈老爷子发来的:“那个非遗课堂,我让阿婆去当助教。告诉晚星,沈家的门,永远为她开着。”
林晚星看着那条消息,忽然想起奶奶剥豌豆时的样子,想起老爷子假装严肃却偷偷把醉蟹往她碗里塞的举动,眼眶微微发热。
“走吧,”她站起身,伸了个懒腰,“去公司。东南亚市场的仗,才刚打响呢。”
沈皓明拿起她的外套,自然地帮她披上:“等等,”他从口袋里拿出个小盒子,打开,里面是枚设计简约的戒指,铂金素圈上刻着两个交织的字母——“L”和“S”。
“不是求婚,”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挠头,“就是……合作纪念。”
林晚星接过戒指,戴在无名指上,大小刚刚好。她抬头,对上他期待的眼神,忽然踮起脚尖,在他唇上印下一个带着牛奶香气的吻。
“沈总,”她笑着说,“接下来的路,请多指教。”
“林总,”他回吻她,声音低沉而温柔,“余生,请多关照。”
阳光穿过云层,照亮了城市的天际线。林氏和沈氏的大楼在晨光中并肩而立,像两个携手前行的伙伴。而属于林晚星和沈皓明的故事,才刚刚翻开新的一页——不再是拆cp的博弈,也不是攻略的算计,而是两个成年人,在商业的浪潮里,在生活的烟火中,慢慢把“我们”这两个字,写得越来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