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暗潮汹涌,疑云密布
回到揽月阁的沈清辞,如同被抽空了所有力气,瘫软在床榻上,久久无法动弹。
今夜的经历太过跌宕起伏,几次与危险擦肩而过,最后被那神秘青灰衣人所救,又戏剧性地被王府侍卫“押送”回府……这一切都像是一场光怪陆离的梦,却又真实得让她指尖发冷。
那个金属圆筒已经送出去了,任务完成。但她的心情却丝毫无法轻松。
那个青灰衣人……他到底是谁?
不是顾九渊的人。王府侍卫长明确否认了。
那他为何会恰好出现在那里?又为何要救她?他看她的那一眼,复杂难辨,似乎认识她,又似乎带着某种探究……
一个陌生的、武功高强的神秘人,在她执行顾九渊秘密任务时出现……这绝非巧合!
是友?是敌?
沈清辞越想越觉得不安。她感觉自己仿佛陷入了一张巨大的、无形的网中,除了明面上的顾九渊、王氏、林家,似乎还有更多隐藏的势力在暗中涌动。而她,这个原本只想复仇的侯府嫡女,似乎在不经意间,已经触碰到了某些更深层次的秘密。
还有顾九渊……他让她冒险送出那个圆筒,却又安排了王府侍卫在关键时刻接手善后。他算准了她会遇到危险?还是……连那场地痞的骚扰,也在他的算计之中?为了测试什么?或者,为了掩盖真正的交接,故布疑阵?
她发现,自己根本看不透那个男人。他的每一步棋,都看似随意,却都暗藏深意,将她一步步推向更深的漩涡。
身体的疲惫和精神的紧绷让她昏沉沉睡去,却睡得极不安稳,噩梦连连。
第二天,她毫无意外地“病”得更重了。高热不退,呓语不断,是真的受了风寒,也是最好的伪装。
郝嬷嬷亲自守着她,煎药喂药,眉头始终紧锁。她探过沈清辞的脉息,确实是感染风寒,忧惧交加所致,做不得假。但对于昨夜沈清辞是否真的一直乖乖待在房里,她眼底深处始终残留着一丝难以消除的疑虑。
王府侍卫加强了对揽月阁的看守,几乎是水泄不通。
沈清辞乐得如此,安心“养病”,实则是在暗中观察和思考。
府中的气氛因为沈弘接手粮草督运之事,愈发紧张忙碌。前院人来人往,车马不息,沈弘几乎很少回后院,即便回来,也是满面倦容,脾气暴躁。
偶尔有只言片语传到揽月阁,都是不好的消息。某个粮仓遭了“火灾”,某段漕船“意外”沉没,某个地方的官员“突然”病故……各种“意外”层出不穷,明显是有人在暗中捣鬼,拖延和破坏粮草调度。
沈弘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他甚至在一次醉酒后,在前厅摔了杯子,怒骂朝中有人“其心可诛”!
沈清辞听着这些消息,心中忧虑日深。父亲虽然不算多么慈爱的父亲,但若他倒台,整个永宁侯府必将万劫不复,她的复仇也将失去立足之地。
那个金属圆筒里的东西,能帮到他吗?顾九渊到底在如何运作?
她迫切地需要知道外面的情况,需要知道顾九渊的下一步计划。
然而,郝嬷嬷看得紧,墨韵书局的线暂时不能动用,她几乎与外界隔绝。
就在她焦灼之际,转机却以另一种方式悄然到来。
这日,沈老夫人身边得力的翡翠姑姑突然来到了揽月阁,说是老夫人听闻沈清辞病重,心中牵挂,特意让她送来一支品相极好的老山参,并一些安神的香料。
翡翠姑姑是府里的老人,为人沉稳周到,她亲自前来,郝嬷嬷也不好阻拦。
翡翠姑姑进了内室,看到沈清辞病恹恹地躺在床上,脸色苍白,确实憔悴了不少,便温声安慰了几句,将人参和香料交给春汐。
在交接的时候,翡翠姑姑的手似乎“无意中”碰了一下沈清辞露在被子外的手,指尖极其快速地在她的手心里划了几个简单的符号。
沈清辞心中猛地一跳!是盲文密码!极其简单的数字和方向指示!
翡翠姑姑……她竟然是顾九渊的人?!或者说,是祖母身边的人,被顾九渊利用了?
她立刻收敛心神,面上不动声色,依旧虚弱地道谢:“有劳翡翠姑姑走一趟……替我谢谢祖母牵挂……”
翡翠姑姑笑了笑,又说了几句“大小姐安心养病”的场面话,便告辞离开了。
沈清辞握紧了手心,那里仿佛还残留着翡翠姑姑指尖的触感和那短暂的密码信息。
夜深人静时,她仔细回忆着那几个符号。数字代表日期,方向代表……方位?
她猛地想起揽月阁后院墙角,那几棵歪脖子老槐树的方向!
难道……翡翠姑姑是在告诉她,某个时间,在某个方向,有东西或者信息给她?
她决定冒险一试。
第二天,按照密码指示的时间,她借口屋内药味太重,想开窗透透气,支开了春汐,独自一人来到后窗边。
她推开窗户,目光状似无意地扫过密码指示的那个方向——东南墙角的那棵老槐树。
此时已是深秋,槐树叶落了大半,枝丫光秃秃的。她的目光仔细逡巡,忽然,在一条较高的枝杈分叉处,看到了一小团不易察觉的、与树皮颜色相近的灰褐色东西!
是了!就是那里!
她心脏砰砰跳,观察四周无人,立刻从窗台摸出一颗早就备好的小石子,运足指力,屈指一弹!
小石子精准地打在那团东西上!
“啪!”一声极轻微的脆响。
那团东西应声落下,掉在墙角的草丛里。
沈清辞屏住呼吸,等了片刻,确认无人察觉,这才迅速翻窗而出,如同灵猫般蹿到墙角,飞快地捡起那个东西——是一个用油纸紧紧包裹、伪装成干树皮的小卷!
她来不及细看,立刻返回房中,闩好窗户。
回到床榻,放下帐幔,她才小心翼翼地打开油纸包。
里面是一张小小的、折叠起来的纸条。展开一看,上面是用密写药水写成的寥寥数语:
“李已控,林招供,牵扯甚广,按兵勿动,静待收网。”
字迹凌厉,是顾九渊的风格!
沈清辞看着这短短一行字,瞳孔骤然收缩,呼吸几乎停滞!
李已控?是指李国公吗?他被控制住了?林招供?林枫还是林侍郎?他们招供了什么?牵扯甚广……到底牵扯到了多少人?按兵勿动,静待收网……顾九渊是在告诉她,大局将定,让她不要再有任何动作,以免打草惊蛇?
信息量巨大!让她震惊莫名!
顾九渊的动作竟然如此之快!如此雷厉风行!这才几天功夫,竟然已经控制了李国公,撬开了林家的嘴!
那个金属圆筒里装的,莫非就是能扳倒李国公的关键证据?是她在土地庙拼死送出去的东西,促成了这一切?
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和寒意同时席卷了她。
激动的是,仇人似乎即将遭到报应,父亲的困局或许也能得以缓解。
寒意的是,顾九渊的手段如此可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那他对自己……究竟又是怎样的打算?等利用价值耗尽之后呢?
她将纸条紧紧攥在手心,直到纸条被汗水浸湿。
良久,她才缓缓松开手,将纸条凑近烛火,看着它化为灰烬。
按兵勿动,静待收网。
好,她就等着。等着看这场大戏,最终会如何落幕。
接下来的几天,沈清辞果然变得更加“安分”,甚至对郝嬷嬷也越发“依赖”和“顺从”,仿佛真的被病痛和接连的“惊吓”磨平了所有棱角,成了一个需要完全依附他人才能生存的柔弱女子。
郝嬷嬷对她的监视似乎稍稍放松了一些,但那种无处不在的审视感依旧存在。
府外,关于粮草调度的各种坏消息依旧不断传来,沈弘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听说在衙门里都差点动手打了下属。朝中弹劾他办事不力、延误军机的奏折也越来越多。
但奇怪的是,无论压力多大,沈弘却始终没有倒台,依旧硬撑着负责粮草事宜。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暗中支撑着他,或者说……在等待着什么。
沈清辞明白,这是暴风雨前的最后宁静。顾九渊正在布一张大网,等待所有鱼儿都游进来。
她耐着性子等待,每日诵经念佛,仿佛真的心如止水。
这天傍晚,天色阴沉,似乎要下雨。府中突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林枫的父亲,兵部侍郎林大人!
他不是应该被停职在家、接受调查吗?怎么会突然来到永宁侯府?
而且,他的样子十分不对劲!官袍褶皱,发髻微乱,脸色苍白中透着一种不正常的潮红,眼神慌乱而急切,完全失了往日朝廷大员的沉稳气度。
他几乎是闯进府来的,不顾下人的阻拦,直奔沈弘的书房而去!
“沈兄!沈兄救我!救救林家!”林侍郎带着哭腔的嘶喊声从前院传来,隐约可闻,引得府中下人纷纷侧目,窃窃私语。
沈清辞在揽月阁也隐约听到了动静,心中一动。林侍郎如此失态地跑来求救,看来林家是真的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顾九渊的“网”,开始收了?
她让春汐悄悄去打探消息。
春汐去了许久才回来,脸色发白,低声道:“小姐,吓死人了……林大人像是在书房里给侯爷跪下了……哭喊着说什么……说什么李国公全都招了……还牵扯出了好几位大人……求侯爷看在往日情分上,救他们一命……侯爷似乎发了好大的火,把他轰出去了……”
沈清辞听完,心中波澜骤起。
李国公全都招了!果然!顾九渊拿到了确凿的证据!而且牵扯出的恐怕不止林家!
父亲把林侍郎轰出去……是表明划清界限?还是……另有打算?
这场大戏,终于到了高潮部分!
她几乎能想象到,此刻的京城,有多少府邸正在经历着同样的恐慌和混乱。
就在这时,窗外忽然划过一道刺目的闪电,紧接着,滚滚雷声轰鸣而至!
哗啦啦——
瓢泼大雨终于落下,敲打着屋檐窗棂,仿佛要将世间所有的污秽和罪恶都冲刷干净。
沈清辞走到窗边,看着窗外被雨幕笼罩的、灰暗的天空和庭院。
山雨欲来风满楼。
不,是山雨已至。
她不知道这场暴风雨最终会席卷多少人,又会将永宁侯府带向何方。
但她知道,她等待已久的时刻,或许马上就要来了。
复仇的火焰,在她眼底无声地燃烧着。
林枫,沈清柔,王氏……你们的报应,终于要到了吗?
她深吸一口带着潮湿土腥气的空气,感受着那冰凉的雨意。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穿透雨幕,朝着揽月阁而来!
来的不是郝嬷嬷,也不是春汐。
而是一个穿着王府侍卫服饰、却面生的高大男子,他浑身湿透,步履匆匆,脸色凝重,直接闯到了沈清辞的房门外,对守门的侍卫亮出了一面玄铁令牌——与她手中那枚一模一样!
“王爷急令!传沈大小姐即刻前往书房!”那侍卫声音急促,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王爷急令?去书房?现在?雨中?
沈清辞的心猛地一跳!
顾九渊在这个时候,如此急切地要见她?为什么?
难道……收网的行动,需要她出场了吗?
还是……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变故?
无数个念头瞬间闪过脑海。
她没有犹豫,立刻对门口的侍卫道:“容我更衣。”
不管前方是什么,她都必须去。
这场风暴,她已然身在局中,无处可逃。
她倒要看看,顾九渊这最后一步棋,究竟要如何走。
而她自己,又该如何在这最后的棋局中,为自己谋得最大的生机和……利益。
她换上一身素净的衣裙,披上一件防水的斗篷,在那名王府侍卫的“护送”下,走出了揽月阁,步入了茫茫雨幕之中。
前路未知,风雨如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