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革委会大院的礼堂,气氛与伊拉之前来开会时截然不同。主席台上方悬挂着红色的新标语,字体遒劲却带着一股肃杀之气。台下坐着的学员,也不再是往常那些面带求知欲的基层卫生员和农技员,他们的眼神里混杂着好奇、审视、甚至是一丝不易察觉的狂热。伊拉甚至还看到几个熟悉的面孔——是那几个最近在队里比较活跃的知青。
主持会议的不再是卫生局或农业局的领导,而是一位穿着旧军装、面色严肃的县革委会副主任。他的开场白冗长而充满火药味,大谈“革命形势”、“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打破旧框框”,却对培训班的具体学习内容着墨甚少。
伊拉坐在台下靠前的位置,心如止水。她早就预感到这次培训不会平静。她紧紧抱着自己的包,里面装着她的手稿和那本《红星生产队实用手册》。
副主任讲话结束后,按照议程,是该伊拉讲授“农村常见疾病防治”的第一课。当主持人念到她的名字时,台下响起一阵窃窃私语,各种目光聚焦在这个身材瘦小、面容稚嫩却眼神沉静的姑娘身上。
伊拉稳步走上讲台,她没有看台下那些复杂的眼神,而是将目光投向后方,仿佛在看着红星生产队的田野和乡亲。她深吸一口气,用清脆而平稳的声音开口了,没有按照惯例先喊口号,而是直接切入主题:
“各位同志,今天咱们不讲大道理,就讲讲咱们农村最常见、最耽误干活、也最让人遭罪的几种毛病,比如,拉肚子、感冒发烧、还有干活时不小心碰伤划伤,该怎么处理。”
她的话像一股清泉,流泻在燥热的礼堂里。她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腹泻”、“感冒”、“外伤”几个大字,字迹工整有力。
“先说拉肚子。拉肚子也分好几种,不能一概而论。要是因为着凉了,或者吃了不干净的东西,肚子疼,怕冷,拉出来的东西跟清水似的,这叫寒湿腹泻……”她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的示意图,标明症状特点,然后列出几种田间地头容易找到的草药,如紫苏叶、生姜、灶心土(伏龙肝)等,并详细说明如何煎服或外用。
她的讲解,完全脱离了教材上可能被诟病的“阴阳五行”理论,纯粹从症状观察和实用草药入手,语言极其通俗,方法具体可行。台下原本有些躁动的学员,渐渐被她的内容吸引住了。这些都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真正遇到的问题。
接着,她讲到感冒,同样避开了“风寒风热”的辨证术语,而是教大家如何通过“怕不怕冷”、“流清鼻涕还是黄鼻涕”、“嗓子疼不疼”等最直观的特征来区分不同类型,并给出相应的、易于操作的草药方或物理降温方法。
讲到外伤处理时,她更是结合自己大量的实践经验,强调清洁和消毒的重要性,演示如何用煮沸的盐水或简单的草药汁清洗伤口,如何包扎才能既保护伤口又不影响血液循环。她还特意提醒了一些常见的错误做法,比如用泥土止血等。
整个讲课过程,伊拉没有引用一句语录,没有高喊一个口号,全程紧扣“实用”二字。她带来的那本《手册》被学员们争相传阅,里面清晰的图画和简洁的文字成了最好的辅助教材。
课间休息时,许多学员围住伊拉,问这问那。
“伊拉同志,你说的那个车前草,真的治拉肚子那么灵?”
“扭了脚脖子,除了冷敷,还有没有别的法子?”
伊拉一一耐心解答,态度平和,有问必答。
但也有不和谐的声音。那个活跃的男知青王卫东(就是之前在队里指手画脚的那个),带着几个人走过来,语气带着挑衅:
“伊拉,你讲的这些,都是老一套的经验主义,缺乏革命的理论指导!为什么不用西药?为什么不讲阶级斗争在医疗卫生领域的表现?”
伊拉抬起头,平静地看着他:“王卫东同志,西药很好,但咱们农村现在缺医少药,很多地方一时半会儿用不上。我讲的这些土法子,用的都是身边能找到的东西,能应急,能解决实际问题。咱们赤脚医生的首要任务,是想办法让乡亲们少生病、病了能尽快好,能继续抓革命、促生产。我觉得,能把病治好,让群众身体健康,就是最好的为人民服务,也是最大的政治。”
她的话,掷地有声,合情合理,让王卫东一时语塞。周围的其他学员也纷纷点头称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伊拉的方法经过验证,确实有效,这就足够了。
第一堂课,就在这种务实与“革命”的微妙碰撞中结束了。伊拉用她扎实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和一心为民的真诚,成功地站稳了脚跟。她没有与潮流正面冲突,而是巧妙地避开了理论争议,用最实际的成效为自己辩护。
【在政治压力下的培训班首讲,成功避开理论纷争,坚持以实用技能为核心授课内容,以扎实成效赢得多数学员认可,展现出极高的政治智慧与定力。奖励积分+120点!】
【宿主当前积分:4373点。】
课后,培训班真正的组织者、一位尚未被波及的农业局老技术员悄悄找到伊拉,用力握了握她的手:“伊拉同志,讲得好!就要这样!甭管外面刮什么风,地总要种,病总要治!你坚持住!”
伊拉感受到了一丝温暖和支持。她知道,这条路很难,但并非孤身一人。她回到临时宿舍,继续认真准备接下来的课程,内容依旧是她最熟悉的农业生产关键技术——选种、育苗、病虫害防治。她打定主意,无论外界如何,她都要把这期培训班的任务完成好,将那些真正有用的知识,尽可能多地传播出去。
窗外的县城,口号声隐约可闻。但在伊拉的心中,只有黑土地上那片沉甸甸的庄稼和乡亲们期盼健康的目光。她的讲台,就是她的战场,而她的武器,是朴实无华却无比珍贵的知识与经验。风暴之中,她选择扎根大地,默默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