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阳光洒在已然修缮一新的西北大仓上,夯土墙厚实坚固,茅草顶连绵起伏,远远望去,自有一番恢弘气派。
先前忙于河渠工程与应对朝廷风波,乔兰菁一直未来得及细细规划这处未来的产业枢纽。
如今诸事暂缓,她便带着紫电、乔海阔以及负责账目的乔山静,再次来到了这里。
站在大仓前空旷的场地上,乔兰菁目光沉静地扫过整个区域。
原先这里只是临时划分了工作区,显得有些杂乱。
工人们仍在忙碌,分拣、清洗、晾晒羊毛,但布局上并无章法。
“四妹妹,可是觉得哪里不妥?”乔海阔见妹妹凝神不语,出声问道。
他主要负责修建,对于后续如何使用,并无太多概念。
乔兰菁微微一笑,抬手指点:“海阔二哥,这大仓建得好,骨架已立。但要想长久发展,还需细细规划一番。”
她顿了顿,脑海中现代工业园区和物流仓储的布局图隐隐浮现,与眼前这片土地慢慢重合。
“你们看,”她引着几人往前走,“这大仓坐北朝南,背靠土坡,前方地势开阔。我们或可将其划分为几个明确区域,各司其职,互不干扰,又能顺畅衔接。”
她首先指向最靠近入口、目前工人聚集的地方:“此处,日照充足,通风好,可定为 ‘工坊区’ 。日后羊毛的分拣、初洗、纺线、乃至未来织造成布、制作成衣,皆可在此进行。需搭建牢固的棚子,遮阳避雨,内设规整的工作台和物料架。”
乔山静立刻拿出随身的小本子和炭笔,快速记录。
“工坊区左侧,靠近水源的地方,”乔兰菁转向另一边,“划为 ‘晾晒与初加工区’ 。清洗后的羊毛需要大量晾晒,此地最为合适。也可在此进行一些需要日晒或通风的特定工序。”
接着,她走向那些已经修葺好的、最为坚固的仓房:“这些主体仓房,便是 ‘仓储区’ 。需再细分:原料库,存放收购来的原毛;成品库,存放织好的布料、做好的成衣毯垫;辅料库,存放染料、针线等物。各库需挂牌明确,建立严格的出入库台账,由专人管理,账实必须相符。”
乔山静边记边点头:“四姐姐放心,账目和物料管理,我会拟定详细章程。”
然后,她指向大仓后方一片相对安静、靠近土坡的角落:“那里,可规划为 ‘生活与后勤区’ 。搭建几排简单的屋舍,作为轮值工匠、管事们的临时住所。还要设厨房、饭堂,保证大家能吃上热乎饭菜。再挖一两口深井,确保用水充足。”
紫电眼睛一亮:“这个好!尤其是饭堂,工人们就不用天天啃冷干粮了。”
乔海阔也赞同:“住处和用水确实要紧,我这就安排人手去办。”
最后,乔兰菁的目光落在靠近大门右侧的一间独立小屋上:“那里,便作为*‘管理与接待区’ 。既是管事们处理日常事务、议事的场所,也可用来接待前来洽谈生意的客商。门面需整洁,给人可靠之感。”
她一番话下来,将一个功能清晰、流转高效的大仓蓝图勾勒得清清楚楚。
众人听得心潮澎湃,原本只觉得是个大仓库,经她一点拨,顿时成了一个有血有肉、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基地。
“四妹妹真是心思缜密!”乔海阔由衷赞叹,“如此划分,条理分明,日后管理起来也方便多了!”
乔山静也笑道:“有了明确分区,物料流转、人员调配、成本核算都能更精准。”
紫电更是摩拳擦掌:“小姐,那咱们是不是可以开始着手调整了?”
乔兰菁含笑点头:“自然。眼下便可开始逐步调整。工坊区和晾晒区先行规范,生活区抓紧建设。仓储区的划分和台账,山静姐姐多费心。管理区简单布置即可。”
她环视众人,语气坚定而充满期待:“这西北大仓,不仅是存放货物之地,更是我们‘玖行’在西北扎根的基石,是上百工人赖以生计的依托。我们要把它打造成一个规范、高效、亦有人情味的地方。”
随着她的规划一步步传达下去,整个大仓仿佛被注入了新的灵魂。
工人们虽然不太懂那些“分区”的大道理,但见管事们开始丈量土地,规划棚屋,清理区域,也隐约感觉到,这片他们每日劳作的地方,正在变得不一样,变得更加有奔头。
乔兰菁站在初具雏形的“管理区”前,望着眼前忙碌而充满希望的景象,心中豪情渐生。
商业版图的扩张,不仅在于开拓市场,更在于夯实每一个这样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