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月娥开始反思,公司昔日的辉煌与如今人才的流失形成了鲜明对比,这让她意识到必须尽快采取措施来稳定人心,重塑企业文化。她决定与核心团队深入讨论,探寻改善之道,或许从加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入手,才能让公司在困境中找到新的生机。
她的思绪不禁飘回到了公司的鼎盛时期。
那时候,嫦娥公司如日中天,业务蒸蒸日上,公司声誉在外,吸引了无数求职者。许多人想尽办法希望加入这个充满前景的企业,有的人甚至不惜花费重金,通过各种关系网找到门路,只为了获得一个面试的机会。
办公大楼里人来人往,会议室总是挤满了讨论项目的员工,停车场总是满满当当。在那个时期,嫦娥公司不仅是业界的佼佼者,更是人们心目中理想的工作场所。
身为总裁的她,在过去的几年中,曾多次为亲朋好友提供进入公司的便利。她的哥哥甘月富介绍了几人进来,妹妹甘月媚的闺蜜和同学也通过她入职,绕过了正常招聘。
尽管短期内帮助了身边的人,但长期来看,这种行为对公司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尤其是在公司面临经营困境时。与通过正规招聘渠道进入的员工相比,这些通过关系入职的员工往往缺乏必要的忠诚度和专业技能,难以在关键时刻为公司提供支持。
世事无常,如今公司遭遇经营困境,那些当初想尽办法进入公司的员工,就像感知到季节变化的候鸟一般敏锐,一旦察觉到不利因素,便迫不及待地另谋高飞。
更值得深思的是,这些最先提出离职的员工中,大多是通过特殊关系进入公司的人。这种现象不仅令人失望,更暴露出公司在人才管理上的深层次问题。
当公司繁荣时,这些人蜂拥而至;一旦遇到困难,他们却迅速撤离,缺乏最基本的忠诚度和责任感。
这种情况不禁让人反思,是否应该更加重视人才的选拔机制,避免过度依赖人际关系网络,同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让员工真正将公司视为自己的家,与公司共同成长。
根据张主管的汇报,那位通过公司高层引荐入职的部门经理王建军,在公司业绩下滑后不久便递交了辞呈。他在任职期间,曾因过于依赖关系而在重大项目中失误,造成了公司不小的损失。这一事例更加凸显了选拔机制的重要性。
这一现象让甘月娥深刻认识到:那些依靠人脉关系进入公司的员工,往往把公司当作谋取个人利益的跳板,从未真正想过与公司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通过关系进入公司的人与通过正规招聘渠道进入公司的员工相比,其忠诚度有着天壤之别。这种差异可能源于不同招聘方式下员工对公司文化和价值观的认同程度不同。
人脉招聘的员工可能更注重短期利益,而正规渠道招聘的员工则更倾向于长期发展,与公司共同成长。这也提示了公司在未来需要更加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和员工归属感的培养。
想到这里,甘月娥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三年前与丈夫袁杰的一次谈话。
袁杰虽然没有正式的职业生涯,但他的见解总是独具一格。
尽管袁杰身为家庭煮夫,但他很有眼光。当时他曾语重心长地对她说:“月娥,公司应营造‘公司兴我荣我富,公司衰我耻我贫’的文化。让员工树立主人翁意识,困境时才能齐心协力,形成凝聚力。这种文化不仅增强归属感,促使他们积极主动贡献力量,还能减少人才流失。”
可惜当时公司正处于上升期,甘月娥对袁杰的建议不以为意,觉得这是多此一举。
如今看来,袁杰真是具有远见卓识。当危机真正来临时,员工们各奔东西的自私表现,恰恰暴露了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严重不足。这样的教训,实在值得深刻反思。
她开始思考如何通过实际行动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养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她意识到,或许可以通过定期的团队建设活动、设立奖励机制鼓励员工参与公司决策,以及开展内部培训来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使命感。
人事部张主管离开后,她们的谈话继续。
姚秘书回忆了一下刚才说的话,接着说道:“这种短视行为既损害了合作伙伴,又阻碍了自身发展,无异于自掘坟墓,暴露出决策层的严重问题。”
姚秘书显然已对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调研,此刻她毫无保留地呈现所有思考成果,仿佛将事实真相完整地铺展在集团总裁甘月娥面前,助力她更全面、客观地洞察事情的本质。
“确实如此,这种决策不仅伤害了合作伙伴的利益,还损害了自身的商业信誉。”甘月娥沉思片刻后,继续说道,“以我对杨宗保总经理多年的了解,他一直以稳健务实着称,在商业决策中非常谨慎,按理说他不应做出如此不明智的决定。这样的决策明显违背了他一贯的作风,其中或许有我们尚不清楚的原因,但无论如何,这种行为令人困惑。”
甘月娥深表认同地点点头,完全赞同姚秘书的观点。
“然而,既然明知这样做对双方都没有好处,他为何还要执意为之呢?我认为,当下最关键的是深入分析他曾对你说过的那句意味深长的话——‘你们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或许,仔细剖析这句话背后隐藏的含义,我们就能准确把握杨宗保的真实想法和动机。”
姚秘书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她进一步解释道,“这句话可能指向某种潜在的压力或影响力,我们需谨慎考量。比如,是否有可能涉及到供应链中的关键环节,或者市场中的潜在竞争对手施加的影响?”
甘月娥听后,心中涌起对姚秘书的赞赏,她意识到,这位秘书不仅在事务处理上细致入微,还在战略分析上展现出非凡的才能。
甘月娥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像姚秘书这样思维缜密、见解独到的人才,不应仅局限于秘书职位。她深刻感受到,姚秘书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对集团的发展将会是巨大的财富。她决定不仅要让姚秘书继续担任自己的得力助手,更要给她更大的发展空间,让她在集团高层管理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