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仿佛又回到了表面的平静,如同暴雨过后的湖面,涟漪尚在,但惊涛骇浪已歇。林晓晓依旧是那个按时上班、偶尔在内心吐槽一下咖啡太苦或者流程太繁琐的小助理。至少,表面上是如此。
苏晴没有再明目张胆地给她穿小鞋,甚至在工作接触时,还能维持一种近乎塑料的、程式化的客气。
但林晓晓能感觉到,那平静水面下涌动的暗流。偶尔交汇时,苏晴眼中一闪而过的冰冷,以及周围同事间若有若无的探究目光,都提醒着她,那场风波并未真正过去。
然而,与之前那种时刻提心吊胆、只想缩在壳里当咸鱼的心态不同,一股细微却坚定的力量,正悄然在她心底滋生。
转变的契机,并非仅仅源于陆寒州那夜的“拯救”。那更像是一剂强心针,让她知道背后并非空无一人。真正的改变,发生在每一次她被动或主动地参与到“星辰项目”的核心工作中。
起初,她只是机械地完成陆寒州通过“非正式谈话”间接下达的指令,或者执行项目组分配下来的、经过苏晴“过滤”后的边缘任务。内心依旧会抱怨【好累】、【不想加班】、【这个功能设计反人类】。
但渐渐地,一些东西开始不一样了。
当她看到自己内心某个一闪而过的、关于用户界面交互的小小吐槽,在几天后以更专业、更优化的形式呈现在项目原型里时;当她记录会议时内心觉得某个流程可以更顺畅,后来发现流程真的被悄无声息地调整了时;当她发现自己某个天马行空的、关于文化符号应用的联想,竟然在项目初稿中找到了模糊的影子时……
一种奇异的、从未有过的感觉,开始在她心里萌芽。
那不再是“老板英明”的单纯感叹,也不是“英雄所见略同”的巧合惊喜,而是一种……自己的声音被“听见”、自己的想法能“落地”的微妙成就感。
尽管她依旧想不通陆寒州为何总能与她“不谋而合”,但这并不妨碍她开始享受这个过程。
就像此刻,她坐在工位上,对着电脑屏幕上周扬发来的最新技术demo。这是一个关于“非遗技艺”虚拟体验的模块,技术很炫酷,但林晓晓看着那略显冰冷和复杂的操作界面,内心习惯性地开始嘀咕:
【这个引导流程也太硬核了吧?第一次接触的用户肯定会懵。要是能像解谜游戏一样,设置几个简单的、有奖励反馈的步骤,会不会更好?比如先让用户‘发现’一个虚拟工具,然后通过简单的拖拽完成一个基础步骤,立刻给予视觉和音效上的正反馈……】
她一边想着,手指一边无意识地在速写本上画着简单的分镜草图和界面布局。这纯粹是她作为插画师和玩家的本能反应。
放在以前,这种念头最多在她脑子里转一圈,然后随着一声内心的哀叹【算了,我就是个小助理,想这么多干嘛】而烟消云散。
但今天,这个念头盘旋的时间格外长。
她看着速写本上潦草却生动的草图,又看了看屏幕上那个虽然高级但略显疏离的demo,一种强烈的冲动涌上心头。
【好像……真的可以试试?】
这个想法让她自己都吓了一跳。她只是个创意助理,负责的大多是执行和记录,提出这种涉及核心交互逻辑的修改建议,是不是太越界了?周扬会怎么想?其他同事会不会觉得她不自量力?
内心惯性的咸鱼思维开始拉扯她:【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摸鱼不好吗?】
可另一个声音,一个被一次次“巧合”和“落地”所滋养出来的、微弱却执着的声音,在轻轻反驳:【可是,如果不说出来,这个模块可能就一直这么‘高冷’下去了。万一……我的想法真的有用呢?】
她想起了陆寒州。想起他即使冷着脸,也会采纳她那些“不谋而合”的点子。想起他昨夜看似冷漠实则有力的维护。
一种莫名的勇气,混合着那份悄然生长的、想要证明自己价值的渴望,压倒了退缩的念头。
她深吸一口气,打开与周扬的聊天窗口。手指在键盘上悬停了几秒,最终还是敲了下去。她没有直接发草图,而是先用文字,尽量清晰地描述了自己的想法:
“周工,打扰了。关于刚才您发的那个非遗体验demo,我有个不成熟的小建议。我在想,如果能把初始的引导流程做得更游戏化一些,比如加入一些简单的、有即时反馈的互动步骤,降低用户的入门门槛,会不会更能吸引他们深入体验?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想法,仅供参考。”
消息发出后,她的心砰砰直跳,手心都有些出汗。她紧紧盯着屏幕,等待着对方的回应,内心已经开始预演各种被委婉拒绝或者无视的场景。
然而,几分钟后,周扬的头像跳动起来。
点开,是一段语音。林晓晓赶紧戴上耳机。
周扬的声音带着他惯有的温和与专注:“林助理,你这个想法很棒!确实,我们之前太侧重于技术实现了,忽略了用户体验的友好度。你提到的游戏化引导和即时反馈,点很准!能具体说说你设想的步骤吗?或者有没有简单的示意图可以参考一下?”
他的语气里没有丝毫不耐烦或轻视,反而是充满了兴趣和认可。
林晓晓愣住了。
随即,一股巨大的、难以言喻的暖流和兴奋感瞬间冲垮了她所有的忐忑和不安。
【他……他觉得我的想法很棒?他愿意听?】
一种前所未有的价值感,如同破土而出的嫩芽,在她心中轻轻颤动着。
她连忙将速写本上的草图用手机拍下来,稍微整理了一下思路,然后将图片和自己的进一步解释发了过去。
看着聊天窗口里周扬发来的表示赞同和感谢的回复,看着自己那些原本只存在于脑海和草稿纸上的零星念头,即将有机会变成一个真实产品的一部分……
林晓晓靠在椅背上,嘴角不受控制地微微上扬。
心底那个咸鱼的声音,似乎微弱了许多。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带着一丝不确定、却又无比清晰的疑问,以及疑问背后,那悄然探出头来的、名为“兴趣”和“成就感”的嫩芽。
【好像……有点意思?】
她不再仅仅是被动地完成任务、祈祷安稳度日的摸鱼打工人。
她开始触摸到创造的边缘,品尝到思想被尊重、价值被认可的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