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瓶颈的突破,如同给“星辰项目”这艘巨轮更换了更强劲的引擎,航速骤然提升,目标也变得更加清晰——尽快确定核心创意方向的最终落地方案。
于是,项目组紧锣密鼓地召开了第二次核心创意脑暴会。
会议室内,气氛比第一次少了几分茫然,多了几分务实的焦灼。白板上写满了前期讨论的各种方向关键词和用户画像。项目组的核心成员,包括王姐、李哥、几位产品经理、交互设计师,以及作为技术支援列席的周扬,围坐一堂。
林晓晓作为“创意助理”,也坐在靠边的位置,面前摊开着笔记本,准备记录会议要点,同时内心也期盼着能捕捉到一些真正能点燃项目的火花。
会议主持由张副总亲自担任,他开门见山:“技术框架已经初步打通,留给创意落地的时间不多了。今天我们必须在这几个方向中,”他指了指白板上的几个区域,“确定一到两个最具潜力、且能与技术实现完美结合的核心创意点,进行深度孵化。”
讨论随即展开。
王姐率先发言,她倾向于一种“博物馆数字化复刻”的思路,强调还原非遗技艺的真实场景和严谨考据,风格偏向厚重、写实。“我们需要让用户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庄重。”她展示了几张精致的、但略显保守的场景概念图。
李哥则提出“游戏化任务引导”的方向,主张通过设置明确的任务目标和奖励机制,吸引用户探索。“元宇宙需要粘性,游戏化是最好的手段。”他演示了一个简单的任务流程图。
还有其他成员提出了“社交互动分享”、“虚拟藏品收集”等或传统或流行的思路。
每个方向听起来都有其道理,讨论也算热烈,但不知为何,总让人觉得缺少了一点能让人眼前一亮、心跳加速的“灵魂”。这些方案,要么过于保守,像是将线下博物馆搬到了线上;要么过于追求流行元素,与“非遗”本身的文化内核有些割裂;要么在技术实现上仍存在模糊地带,与周扬刚刚突破的技术优势结合得不够紧密。
讨论再次陷入了某种程度的僵局。大家似乎都在已有的框架内打转,难以跳出思维的定式。张副总的眉头微微蹙起,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林晓晓一边记录,一边内心也不由自主地跟着思考。她觉得王姐的方向太“沉”,李哥的方向太“飘”,其他方案也总感觉差了点什么。她内心嘀咕:
【好像都很有道理,但又都感觉……不够劲儿。技术和创意,怎么才能像齿轮一样严丝合缝地咬合在一起,而不是各说各话呢?】
她的目光下意识地游移,最终落在了坐在斜对面的周扬身上。
周扬作为技术代表,大部分时间都在安静地聆听,偶尔在涉及到具体技术实现可能性时,才会言简意赅地发表看法,语气一如既往的平和专业。此刻,他正微微侧头,看着白板上某个关于“实时多人协作捏陶”的技术难点讨论,阳光透过百叶窗的缝隙,恰好落在他清隽的侧脸和专注的眼眸上,给他周身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边。
他手指间夹着一支普通的签字笔,无意识地在摊开的笔记本上轻轻点着,那稳定而规律的节奏,仿佛在敲打着某个无形的代码世界。
就在这一瞬间,林晓晓看着他那专注的侧影,看着他指尖那稳定敲击的笔,脑海中仿佛有电流窜过!
一个绝妙的点子,如同被点燃的烟火,在她脑海中“砰”地一声炸开,光芒四射,瞬间驱散了所有的迷雾!
【等等!技术难点……创意亮点?为什么不能把难点本身,变成最吸引人的亮点呢?!】
她的思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运转起来:
【周扬他们攻克的是高并发下的实时渲染和数据同步……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支持大量用户在同一空间内,进行精细的、实时的互动操作!】
【非遗技艺,比如捏陶、织锦,其魅力不就在于那个‘过程’吗?那种从无到有、亲手创造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如果我们打造一个‘共创空间’呢?不是简单的任务引导,也不是冰冷的博物馆复刻,而是一个活态的、允许所有用户同时参与、共同‘在线’完成一件非遗作品创作的虚拟世界!】
她的内心构想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具体:
【想象一下,成千上万的用户,可以同时在一个巨大的虚拟陶胚上,用系统提供的、模拟真实物理效果的‘虚拟双手’,各自负责一小块区域的塑形、上色……每个人的操作都会实时呈现在所有人面前,最终共同完成一件独一无二的、承载着集体智慧和情感的数字艺术品!】
【织锦也是一样,每个人编织一小段经纬,最终汇聚成一片绚丽的数字云锦!】
【这不仅仅是在‘观看’或‘学习’非遗,这是在亲身‘参与’和‘传承’,是将个体的微薄力量,汇入文化传承的洪流!这种体验感和归属感,是任何单机任务或静态展示都无法比拟的!】
【而且,这完美契合了周扬他们突破的技术优势——高并发实时交互!这不是妥协,这是将技术的长板发挥到极致!】
这个构想,将技术瓶颈转化为了核心创意,将冰冷的代码注入了温暖的人文情怀,将个体的体验升华到了集体的共鸣!
林晓晓被自己这个突如其来的、大胆至极的构想震撼得几乎无法呼吸,心脏在胸腔里狂跳,脸颊也因为兴奋而微微发烫。她下意识地攥紧了手中的笔,恨不得立刻就将这个想法喊出来。
而与此同时,一直安静地坐在主位旁,看似在聆听讨论,实则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捕捉”某道特定心声的陆寒州,握着钢笔的手指,几不可察地收紧了一下。
他深邃的眼眸中,掠过一丝极快的震惊,随即化为一种深沉的、难以言喻的激赏。
他清晰地“听”到了林晓晓内心那完整而震撼的构想。
那个看似总是神游天外、内心吐槽不断的小助理,再一次,在他意想不到的时刻,展现出了如此惊人的、直击核心的创造力。
这一次,她的灵感,是因那个专注的技术专家而起。
陆寒州的目光,缓缓扫过激动得脸颊微红的林晓晓,又瞥了一眼依旧沉静专注于技术讨论的周扬,眼底深处,有什么情绪,微不可察地沉淀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