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部的响应速度出乎意料的快。第二天上午,就在项目组众人还在为技术难题愁眉不展、氛围低迷时,技术经理便领着一位陌生的年轻男子走进了项目组的办公区。
“各位,介绍一下,这位是技术部的周扬,周工程师。他在图形渲染优化和实时交互数据传输方面是专家,张总特批请他来协助我们攻克当前的技术瓶颈。”技术经理的声音带着一丝如释重负。
一时间,所有或明或暗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这位新来的“外援”身上。
周扬看起来年纪不大,约莫二十七八岁,穿着简单的纯色t恤和休闲裤,外面套着一件印有某个极客风格logo的薄款冲锋衣,打扮与项目组里普遍西装革履或商务休闲的风格截然不同。
他身形清瘦,鼻梁上架着一副无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睛清澈有神,带着一种属于技术人员的专注和干净气质。他手里拿着一个轻薄的最新款笔记本电脑,姿态放松,脸上带着温和而略显腼腆的微笑。
“大家好,我是周扬,很高兴能参与‘星辰项目’。”他的声音清朗,语调平稳,没有刻意寒暄,直接切入主题,“来之前我已经初步了解了项目背景和目前遇到的技术难点。如果不介意的话,我想先看看具体的测试数据和问题复现环境,可以吗?”
没有多余的客套,没有居高临下的姿态,开门见山,直奔问题核心。这种务实高效的作风,让原本因为他的年轻和随意打扮而心存疑虑的几个人,稍稍收敛了轻视之心。
技术经理连忙点头:“当然可以,周工,这边请。测试环境和数据都在服务器上,我带你过去。”
周扬微微颔首,跟着技术经理朝临时搭建的测试区走去。经过林晓晓工位时,他的目光似乎无意间扫过她桌上那块“创意助理”的崭新名牌,以及她面前屏幕上打开着的、充满了卡顿标记的性能分析报告。他的视线没有停留,但林晓晓却莫名觉得,他那一眼似乎已经捕捉到了不少信息。
【他就是技术部来的专家?看起来好年轻……而且,感觉……没什么架子?】林晓晓内心有些好奇。这与她想象中那种头发花白、不苟言笑的技术大牛形象相去甚远。
王姐和李哥等人也交换了一下眼神,意味不明。李哥甚至几不可察地撇了撇嘴,似乎对这位“年轻专家”的能力仍持保留态度。
周扬的到来,像一颗投入平静(或者说沉闷)湖面的石子,激起了一圈小小的涟漪。有人期待,有人观望,也有人不以为然。
但无论如何,变化已经发生。
在测试区,周扬没有像有些人预想的那样立刻发表高论或提出颠覆性方案。他先是安静地听技术经理和负责的工程师详细描述了问题现象,然后便坐在电脑前,双手在键盘上快速敲击,调出各种监控日志、性能分析工具和代码片段,眼神专注,仿佛瞬间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他的操作熟练而精准,偶尔会提出一两个关键问题,都直指核心,让负责讲解的工程师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应对。
林晓晓因为工作需要了解技术限制对创意的影响,也拿着笔记本跟了过去,站在稍远的地方旁听。她看着周扬专注的侧脸和屏幕上飞速滚动的、她完全看不懂的代码行,内心不由得生出几分敬佩。
【专业的人做起事来,气场果然不一样……】她默默地想。虽然听不懂具体内容,但那种沉浸和专注的状态,是骗不了人的。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周扬时而凝眉思索,时而快速记录,期间只起身接了一次水。项目组其他成员则各怀心事地等待着,会议室里的气氛显得有些微妙。
终于,在将近两个小时的深入排查和分析后,周扬停下了敲击键盘的手,抬起头,推了推眼镜,看向围拢过来的几位技术核心和站在后面的林晓晓,语气依旧平和,但眼神却亮得惊人:
“问题根源基本定位了。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渲染管线中存在不必要的重复计算和内存拷贝,尤其是在处理动态粒子系统时;二是现有的资源加载策略在弱网环境下过于保守,导致关键资源阻塞。我初步构思了几个优化方案,我们可以讨论一下可行性……”
他没有给出虚幻的承诺,而是清晰地指出了问题所在,并提出了具体的、听起来颇具建设性的解决思路。
原本有些焦躁和怀疑的技术团队成员,此刻都安静下来,认真地听着他的分析。就连之前有些不以为然的李哥,眼神也渐渐变得专注。
林晓晓看着人群中那个清瘦却仿佛散发着无形力量的身影,心中那因为技术难题而蒙上的阴影,似乎被撬开了一道缝隙,透进了一丝光亮。
这个名叫周扬的外援,似乎……真的有点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