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已至,京城的风裹着融融暖意,拂过朱雀门的城楼。
秦舒菡立在城垛旁,目光紧紧锁着官道尽头,指尖不自觉地蜷起——她心里从未有过半分疑虑,那册卷宗里的部署周密如铁,兄长们定能平定藩乱,可此刻每多等一刻,胸腔里的焦急就多一分。
楼下百姓的欢呼声此起彼伏,她踮起脚再望,终于看见远处烟尘中,一面明黄色的“盛”字大旗正朝着城门缓缓而来。
马蹄声由远及近,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银白铠甲的大皇子,他勒住马缰,目光扫过城楼,精准地落在秦舒菡身上,嘴角扬起熟悉的笑意。
紧随其后的二皇子玄色战袍上还沾着未洗去的征尘,却丝毫掩不住眼底的亮意,他抬手朝着城楼方向虚虚一拱,动作里满是归乡的轻快。
三皇子的宝蓝战甲在阳光下泛着光,他干脆直接朝着城楼喊:
“舒菡!我们回来了!”
声音清亮,裹在风里传到秦舒菡耳中,让她瞬间红了眼眶,悬了许久的心终于落定。
待大军行至城楼下,三位皇子翻身下马,快步走上城楼。
大皇子率先上前,从怀中取出个紫檀木小盒,打开时露出枚巴掌大的螺钿嵌贝镇纸,贝壳拼出的“平安”二字在光下泛着虹彩:
“安原海边寻得的夜光贝,找老手艺人嵌了整月,你素日爱写写画画,用它压纸正好。”
秦舒菡接过镇纸,指尖触到木质的细腻与贝壳的凉润,知道是他记着自己案头总缺件趁手的压纸物件。
二皇子笑着拍了拍她的肩:
“这次若不是你那册卷宗,我们怕是要在安原多走许多弯路。父皇已在宫里备了庆功宴,就等我们回来。”
三皇子凑过来,兴奋地说:
“舒菡你都不知道,我们从暗道绕到兵器库时,安原的守兵还在睡大觉,那场面别提多解气了!”
正说着,远处忽然传来太监尖细却清晰的通报声,“陛下御驾已至城门——”尾音拖得绵长,瞬间压过了城楼的轻语。
三位皇子神色一正,大皇子下意识理了理铠甲下摆,二皇子抬手将散落的发丝别到耳后,三皇子也收了方才的雀跃,几人默契地与秦舒菡并肩,快步沿着城楼的石阶往下走。
石阶上还留着春日的湿意,方才悬着的那颗心刚落定,此刻又因“父皇来了”的念头,添了几分紧张的雀跃。
到了城门下,明黄色的御驾已停在不远处,八匹骏马拉着的马车缀着金丝绣的龙纹,在阳光下晃得人眼晕,两侧侍卫身着玄色劲装,腰佩长刀,站姿如松。
御驾旁的太监见他们过来,连忙掀了车帘,皇上一身明黄常服,须发微白却精神矍铄,他扶着太监的手走下车,目光先落在三个儿子身上。
银白、玄色、宝蓝的战甲上都沾着征尘,甲胄缝隙里还嵌着些枯草碎屑,可三人眼神亮得惊人,没有半分疲态。
皇上的目光慢慢移到秦舒菡身上,见她眼眶微红,指尖还小心翼翼护着怀里的东西,嘴角不自觉弯起,连说了两个“好”字,声音里满是欣慰:
“好,好!平定藩乱,平安归来,这便是朕今日最想看到的景象。回宫!”
御驾缓缓前行,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轱辘轱辘”的轻响,两侧百姓的欢呼声瞬间如潮水般涌来,“吾皇万岁!”“皇子殿下威武!”的喊声此起彼伏,还有孩童举着刚买的糖人,踮着脚往这边望,被大人轻轻按在怀里。
秦舒菡走在三位兄长中间,左边是大皇子沉稳的步伐,右边是三皇子偶尔递来的眼神,她双手捧着那枚螺钿镇纸,紫檀木的盒子贴着掌心,传来温润的触感,镇纸里的夜光贝在阳光下隐隐泛着虹彩。
她抬头望向天空,春日的阳光洒在身上,温柔而明亮——就像这场早已笃定的胜利,就像他们此刻恰逢其时的重逢,一切都刚刚好。
一行人随御驾入了宫,穿过层层朱红宫墙,终于抵达太和殿。
殿外铜鹤衔着青烟,殿内明烛高悬,金砖地面映着廊柱上的盘龙浮雕,连空气都透着肃穆。
文武百官早已按品级分列两侧,见皇上携皇子与秦舒菡进来,齐齐躬身行礼:
“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上走上龙椅坐下,抬手示意众人平身,目光扫过殿内,最终落在三位皇子与秦舒菡身上:
“此次平定安原藩乱,多亏三位皇子骁勇善战,更有舒菡以苏记秘卷提供关键部署,方能速战速决,保我大盛边境安宁。
今日当着众卿的面,朕自有封赏。”
话音刚落,太监便捧着明黄圣旨上前。
皇上先看向大皇子,话音刚起,秦轩烁已笑着上前半步,铠甲上的银链随动作轻响:
“大皇子秦轩烁,统筹全军却不拘俗套,临阵改道奇袭敌后,打乱敌阵立了首功,特晋封‘靖安王’,赏黄金千两、锦缎百匹,赐靖安王府一座!”
秦轩烁单膝跪地接旨,眼底亮着鲜活的笑意,声音朗润:
“儿臣谢父皇恩典!”
接着是二皇子:
“二皇子秦轩皓,善察敌情,奇袭兵器库时步步缜密,连获三城却无一伤亡,晋封‘定远侯’,赏白银五千两,赐西域进贡的夜明珠一串!”
秦轩皓缓步上前,抬手拂过战袍上的征尘,动作从容,语气平稳:
“儿臣谢父皇。战场之事,慎则无失,儿臣往后仍会以缜密为先,不负父皇信任。”
最后轮到三皇子,秦轩霖虽站在殿中,却不见半分少年跳脱,听闻传唤,沉稳地走上前:
“三皇子秦轩霖,冲锋陷阵时勇毅过人,却总能护得身边将士安全,晋封‘明威伯’,赏良驹十匹、铠甲两副!”
秦轩霖跪地接旨,声音虽年轻却透着稳重:
“儿臣谢父皇。战场非一人之功,护得同袍、赢得胜利,才是儿臣所愿。”
皇上的目光随即转向秦舒菡,语气里满是疼惜:
“朕的舒菡虽未亲临战场,却以一卷秘策定乾坤,功不可没。
特赐‘明慧公主’封号,赏东珠首饰一套、御书房珍藏的孤本典籍二十册,黄金百两!”
秦舒菡捧着螺钿镇纸上前,屈膝行礼:
“臣女谢父皇恩典。此功非臣女一人所有,多亏三位兄长各展所长,臣女不过是尽了绵薄之力。”
皇上笑着点头:
“你既有这份心,朕更欣慰。今日嘉赏,众卿可有异议?”
文武百官齐声应和:
“陛下圣明,封赏得当!”
殿内掌声响起,明烛的光映在秦舒菡脸上,她看向身旁。
秦轩烁正悄悄与秦轩霖说着什么,秦轩皓则温和地看着两人,三位兄长性格各异,却同样护着她、护着大盛,这份暖意,比殿内所有的珍宝都更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