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能量正在城市上空汇聚!”
“通知全体作战人员做好抗冲击准备!”
急促的空袭警报几乎是在每一个马尔文的侦测前哨站同时拉响。
而与此同时的宇宙之中,那还在开火射击的哥特级巡洋舰周围却突然涌现出无数遮蔽视野的雷云光团。
“什么情况?敌人要跃迁逃跑?!”
环带控制室内,此刻正目睹哥特级巡洋舰周遭异象的指挥官正一脸严肃的紧盯实时连接的大屏幕。
在他身前,对星炮的发射按钮就这么被打开矗立在那,等候他的发落.........
“距离不够,即便开火也无法击伤.......”
计算人员将统计好的图表递给了指挥官。
虽他现在按下按钮可以一击直接将半数的舰队全部化作宇宙中飘荡的尘埃。
但作为舰队核心的哥特级巡洋舰,却一定会在这一炮中幸存下来........
如果这一击无法达到他的预期。
那么即便是背上“反抗指挥”的骂名,他也不会按下按钮。
“让对星炮周围的防空系统全部启动,对方跃迁地点多半是直接跳跃至射击死角。”
对于目前的状况去推断哥特级巡洋舰的目标。
指挥官只能得出对方要采用“以伤换伤”战法的结论。
可就在他这么认为时,一封来自地面的紧急通讯却令他不得不按下了按钮:
“核心城市上空出现大范围的能量波动!重复!核心城市上空出现大范围的能量波动!”
风暴毫无征兆的凝聚在核心城市的上空。
从数公里外看去,那就是一个巨大且布满雷电闪烁的龙卷风。
“可恶!”
若是放任哥特级巡洋舰完好无损的跃迁进入地表。
那扣在指挥官头上的帽子,就不是简简单单的违抗军令了。
因此在短暂的权衡利弊后,指挥官最终还是按下了那个决定对峙计划走向的按钮........
对星炮开火了。
巨炮发出的不是声音。
那是宇宙存在被撕裂的哀嚎。
如同山峦般的轨道射线几乎是瞬间便湮灭了一切阻挡在哥特级巡洋舰射击路径前的小型舰船。
金属与生命血肉于对星炮发射前奏的粒子中便已消融瓦解,更别提去阻止后续那枚同小型鱼雷舰般巨大的实体炮弹。
“审判来临了.........”
轨道长廊上,还在近身争斗的马尔文陆战士兵与联邦的轨道伞兵此刻都不约而同的松下了手臂上的力气,同时将目光放在那如恒星爆炸般耀眼的光芒之上。
“能量护盾要坚持不住了!跃迁还没有完成!!”
若是往常,哥特级巡洋舰已经选择放弃跃迁全面展开能量护盾进行防御。
但现如今,如若错失了柳燚这一次的地面信号指引。
那么等到下一次跃迁传送,或许就是这颗星球被毁灭时才能进行..........
“撑住!抓紧了!”
哥特级巡洋舰外围的能量护盾在等离子炮弹那剧烈的冲击下如薄冰般扩散出一层又一层的涟漪碎裂。
重型复合装甲只是在接触到等离子射线的一瞬间便如热刀下旋转融化的蜡一般向内坍缩。
各类武器炮塔燚飞弹发射舱好似那黑暗中被掐灭的烛火般纷纷炸裂,伴随着前端弹药库的引爆,那无敌的哥特级巡洋舰好似要迎来他最后的结局一般...........
但就在这时。
时间。
停止了。
寂静的宇宙空间中,那裹挟着凶猛雷霆的雾状云团内,一艘上个世纪老旧外形的太空巡洋舰就这么缓缓从雷暴之中驶出。
斑驳的锈迹与破损老旧的船体虽显得这艘年迈的巡洋舰日暮西山。
但那用不知名颜料勾勒在舰船两侧装甲上的巨大英文字母,却在警示着每一个看见它的人这艘船曾经的历史————
【卡缇娅】
这是它的代号。
也是它起始与终结之地
时间开始流动。
在没有注意到的瞬间,如此巨大的一艘巡洋舰就这么出现在了哥特级巡洋舰旁,并替它承受了巨大的能量冲击..........
舰首周围的装甲开始脱落,大片大片断裂的结构飞向宇宙之中沦为太空垃圾。
但即便是这样,一道巨大的光矛依旧从卡缇娅号下方的对舰炮中射出,击中了那刚刚完成射击的对星炮。
宛如一尊外来的神邸掷下的毁灭之矛一般,积攒了百年的怒气与怨气此刻都在这惊天动地的一击之中迸发。
恐怖而磅礴的能量从炮膛钻入整一个对星炮内部结构。
伴随着圆形的钢骨结构被从内部爆炸的毁灭风暴折断拧碎,数不清的光柱瞬间从布满了裂纹的对星炮外壳中迸发喷出。
底座崩塌,环带震荡。
只是一击。
连带着对星炮本体与底座的环带板块一同,剧烈的爆炸直接将周遭的一切生物与建筑一并化作了粒子状态的硝烟.........
而反观宇宙中的哥特级巡洋舰与卡缇娅号。
两艘巡洋舰就这么逐渐在雷云与等离子浓烟之中缓缓进入了那巨大的闪电虫洞之中,开始了对阿尔卑斯地表的跃迁作战..........
“发生了什么?!”
同一时间,同一个问题出现在了马尔文与联邦指挥室之中。
面对突然消失的哥特级巡洋舰信号,作为旗舰护卫的两艘护卫舰此刻也是焦急的将这一情况汇报着舰队总部。
一方认为,哥特级巡洋舰已在对星炮的全力一击下被卷入虫洞而解体消亡。
另一方则认为哥特级巡洋舰的本体并无大碍,与另一艘突然出现的巡洋舰共同跃迁,反而能顶住压力传送至核心城市上空。
但无论是哪一种。
毫无疑问在阿尔卑斯地表没有传来讯息之前,他们都无从得知真相..........
而此时伴随着一道惊雷从天穹正中靶心的将信号接收器劈成两截。
柳燚抬头望天,这才发现顶点跃迁的后半段明显来的比自己预料中的要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