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初,一封来自钱老板的加急电报,再次打破了“北匠工坊”的平静。
电报内容让陈山河心跳加速:
“山河兄:穗城(广州)将举办‘全国轻工产品展销会’,规模空前,商机巨大。我已为‘北匠’争取到一个小型展位。速带精品样品南下参展,机不可失!钱。”
全国展销会!在广州!
陈山河捏着电报,手心微微出汗。这和他之前参加的县里小打小闹的展销会完全不同!这是面向全国的平台,是真正的大场面!机会难得,但挑战也巨大。
参展意味着:要拿出最能代表“北匠”水准的精品;要投入一笔不小的费用(展位费、运输费、食宿费);要离开工坊至少十天半个月,影响生产;还要面对来自全国同行的竞争和挑剔的眼光。
去,还是不去?
陈山河几乎没有犹豫。必须去!这是让“北匠”品牌走出区域、走向全国的绝佳机会!哪怕只是去露个脸,开开眼界,也值!
他立刻召集所有人开会,宣布了这个消息。
“去广州?我的老天爷!那得多远啊!”王老蔫咋舌道。
“全国展销会?那得有多少大厂子啊?咱这小作坊能行吗?”赵小满有些怯。
郑怀古闷头抽烟,半晌才说:“要去,就得拿出最好的玩意儿!不能丢人!”
李杏枝则担心地看着陈山河:“山河哥,你一个人去那么远,行吗?”
陈山河目光坚定:“机会难得,必须去!咱们‘北匠’的东西,不比任何人差!郑师傅说得对,要带,就带最好的!”
接下来的日子,工坊暂停了其他订单,全力投入到参展样品的制作中。这次,陈山河和郑怀古商量,决定突破常规,打造一套真正能体现“北匠”最高工艺水平和独特风格的“镇店之宝”。
他们选用了珍藏的一块上等黄花梨木料(陈山河托钱老板高价从南方购得),设计了一套“明式书房三件套”:一张书案、一把官帽椅、一个书柜。设计上,既保留明式家具的简约神韵,又融入了北方家具的厚重感。工艺上,要求榫卯结构更加精妙复杂,雕刻纹样更加典雅细腻。
郑怀古亲自操刀,带着石根、赵小满,几乎不眠不休地干了半个月。每一道工序都精益求精,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推敲。光是书案上那个不起眼的暗抽屉的滑轨,就反复修改了三次,确保抽拉顺滑无声。
样品完工那天,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黄花梨木天然的山水纹在灯光下流淌着温润的光泽,线条简洁流畅,比例完美。榫卯结合处天衣无缝,用手抚摸,光滑如镜。书案边缘雕刻的螭龙纹,栩栩如生,仿佛要破木而出。整套家具散发着一种沉稳、内敛、高贵的气质。
“好!好!好!”郑怀古围着样品转了三圈,连说了三个好字,布满血丝的眼睛里满是骄傲。这是他职业生涯的巅峰之作!
陈山河小心翼翼地打包样品,用厚厚的稻草和棉被包裹了一层又一层,生怕路上有半点磕碰。他又准备了精美的产品图册(请县里照相馆拍的,虽然只是黑白,但角度讲究)、名片和宣传单。
临行前,李杏枝把家里所有的积蓄都拿了出来,塞进陈山河贴身的衣兜里,反复叮嘱:“山河哥,路上小心,吃好住好,别舍不得花钱……”
陈山河带着沉重的样品和全工坊的希望,再次踏上了南下的火车。这一次,他的目的地是更远、更繁华的广州,他的舞台,是面向全国的展销会。
火车一路向南,窗外的景色越来越陌生,气温也越来越高。陈山河的心,也随着车轮的节奏,越来越激动,越来越紧张。
他知道,这次南下,不再是简单的送货或者谈代理,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出征”!他要带着“北匠”的骄傲,去迎接全国市场的检阅!
逆袭的路上,需要抓住每一个关键节点,敢于站上更大的舞台。全国展销会,就是“北匠工坊”从地方品牌迈向全国品牌的关键一跃。无论结果如何,这都将是一次宝贵的经历和洗礼。陈山河已经做好了准备,去迎接这场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