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幕后操纵这一切的张余天,以及对无辜被卷入如此局面的自己。
然而……
他的脸上原本挂着戏谑的笑容,但此刻却完全收敛了起来,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平静而深邃的表情。
目光如同寒潭一般,冰冷而平静,却又带着一种让人无法忽视的穿透力,直直地落在面前那仍在徒劳挣扎的虚影身上。
声音也变得异常平稳,仿佛在陈述一个再明显不过的事实:
“好了,别再白费力气了。你这样的挣扎不过是徒劳无功罢了。
你心里应该很清楚,困住你的这锁链,其本质上是源于你我之间的某种联系。
所以,倒不如……
我们来谈一笔交易,你觉得怎么样?”
虚影听到这句话,原本疯狂挣扎的动作突然又停顿了下来。
那模糊不清的头部艰难地转动着,最终将那两团幽暗的光芒死死地盯在了初阳的身上。
仿佛想要透过男孩那平静如水的面容,看穿内心真正的想法,找出其中是否有戏弄或者欺骗的痕迹。
而当那初阳那深邃如星海、仿佛能映照出一切本质的目光与它对上时。
就像一道闪电划破夜空,瞬间将两者之间的距离拉近。
在这一刹那,一种更深层次的、超越当前对抗状态的、源于两者本属同源的核心连接被剧烈地触动了。
虚影的整个“身体”都僵住了,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
原本疯狂挣扎的动作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惊愕和震撼。
在对方的眼中,它看到了某种让其感到极度不可思议、甚至颠覆了简单认知的东西。
那不是胜利者的傲慢,也不是对阴暗面的排斥,而是一种更深沉的、带着某种“包容性”的洞察。
初阳的目光仿佛穿透了虚影的表面,看到了它内心深处的暴戾,以及那暴戾背后隐藏的真正原因。
这种洞察并非是对虚影的批判或否定,而是一种理解,一种对它存在的根源的探索。
更令人惊讶的是,他……
似乎还看到了那根源之外的可能性。
并没有将虚影简单地定义为一个纯粹的恶势力,而是看到了对方可能转变的方向。
看到了,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这种洞察力让虚影无法抵挡,它的“身体”开始不受控制地剧烈颤抖起来。
这种颤抖并非出于恐惧,而是一种对自身存在的重新审视和对未知可能性的恐惧。
开始意识到,对方的目光不仅仅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
启示?
一种可能改变它命运的启示?
那颤抖并非是因为身体被物理性地束缚住了,而是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强烈震动。
这种震动如此剧烈,以至于让人感觉它的灵魂都在颤栗。
紧接着,一阵嘶嘶作响、扭曲变形、充满了各种极端而复杂情绪的笑声,突然从对方那被束缚的形态中喷涌而出。
这笑声既像是对初阳提出的“交易”建议的无情嘲弄,仿佛在说这根本就是天方夜谭,绝无可能实现;
同时,其中又似乎夹杂着一丝难以掩饰的、仿佛遇到了某种绝对天敌般的、源自本能的战栗和恐惧。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阵笑声中,竟然……
还隐隐透出一丝极其微弱的、连它自己都无法理解的、看到了荒谬希望的疯狂。
这一丝疯狂就像是黑暗中的一丝微光,虽然微弱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却又实实在在地存在着。
这是自出现以来,第一次发出真正意义上的、承载了复杂意识活动的“声音”。
这阵笑声既令人毛骨悚然,又带着一种诡异而悲凉的感觉,仿佛是从地狱深处传来的一般。
就在同一时刻,在那道耀眼的白光之外。
张余天的虚影和刚刚出现的玉清瑶,仍然紧紧地相拥在一起。
女子的眼眸中透露出初醒时的迷惘,以及对眼前所发生的一切感到难以置信。
一开始,似乎还没有完全理解现在的情况,对于这个陌生而又熟悉的环境,以及与张余天的重逢,都让她感到有些不知所措。
但现在,女子心中纷乱的思绪也静静平静下来,眼神也恢复平静。
而张余天的虚影则完全沉浸在一种巨大的、几乎不真实的狂喜之中。
身体微微颤抖着,那是失而复得的战栗。
不敢相信对方居然真的回来了,曾经以为他永远地离开了自己。
此刻,只想紧紧地抱着她,确认对方真的就在自己的身边。
他们完全沉浸在属于他们两个人的世界里,对外界的一切都浑然不觉。
然而,在他们身后,那原本笼罩着初阳的巨大法阵中心,情况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原本炽烈浓郁、如同实质般的纯白光芒,此刻正在如同退潮一般缓缓减弱。
那光芒变得越来越稀薄透明,仿佛它已经完成了某种使命,能量正在逐渐趋于平稳。
然而,这一切的变化,张余天和玉清瑶似乎都没有察觉到。
他们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彼此身上,完全忽略了周围环境的变化。
就在这时,一个挺拔而沉静的身影,在逐渐变淡的白光中逐渐清晰地显现出来。
那是一个男孩,他手持长刀,身姿矫健,站立的姿态从容而自信。
仿佛刚刚他所经历的并不是一场生死较量,而仅仅……是一次轻松的散步?
而在法阵边缘某个光线难以触及的角落,一黑一白两道身影若隐若现。
它们的存在是如此的模糊,仿佛与周围的空间融为一体,没有丝毫突兀之感。
一道道身影修长而纤细,一道身影矫健宛如幽灵一般,它们悄然无声地在黑暗中移动,如同幻影般逐渐退入更深的阴影中。
行动是如此的轻盈和敏捷,没有引起任何能量的涟漪。
就连周围的防御设备都没有做出反应,好像对方根本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一样。
然而,就在这一瞬间,男孩的余光如同闪电一般,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闪而逝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