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西山别墅,书房里弥漫着淡淡的草药香。张晨风推开房门时,看到师父正站在一排古色古香的药柜前,手里拿着一杆精致的小秤。
来了?师父头也不回,把门带上,今天不练功。
张晨风轻轻合上门,注意到书桌上摊开几卷泛黄的经络图。不同于常见的解剖图谱,这些图上标注着密密麻麻的穴位和气流走向,旁边还有朱砂写就的注释。
先考考你。师父转身,指尖捏着一根三寸长的银针,说说练破军九式时,气走哪几条经脉?
张晨风略作思索:起手式气走手太阴肺经,变招时转手阳明大肠经,收势归任脉。
不错。师父满意地点头,但只知其一。破军九式之所以凌厉,是因为它同时调动了三条阴经和两条阳经。这也是为什么修炼不当容易伤及肺腑的原因。
他示意张晨风上前,指向墙上一幅人体经络图:你看,这里有一条暗脉,叫做武者脉,普通医书上是没有记载的。
张晨风仔细端详,发现这条经脉确实与众不同,它像一条暗流贯穿主要经络,连接着数个要害穴位。
这是天家几代武学大家总结出来的。师父的语气带着几分自豪,练武之人,若不懂医理,就像盲人骑马,迟早要摔跟头。
这时,书房门被轻轻推开,一位清秀的中年男子端着茶盘走进来。今天他穿着一件淡青色的中式上衣,显得格外儒雅。
听说今天开始教医理?中年男子将茶盘放在茶几上,我特意带了咱们家传的《天家医典》来。
荣叔接过茶盏,揭开盖子闻了香:咱家的医典可是宝贝。老五啊,你先给晨风讲讲武者最常见的损伤。
老五?五师叔?张晨风打量着眼前的男子。
五师叔打开随身带来的木匣,取出一本用锦缎包裹的典籍:世人只知天家世代习武,但很少有人知道天家的医术也是数一数二的,祖上总结出武者三损:一是气脉紊乱,二是筋骨劳损,三是心神耗竭。
他翻开书页,指着一幅精细的插图:比如你练的破军九式,发力过猛容易伤到手太阴肺经。症状先是咳嗽,继而胸闷,若不及时调理,会导致内力滞涩。
张晨风想起最近练功时确实偶尔感到胸闷,不禁暗暗佩服。
治病要治本。师父接话,所以今天先让你五师叔教你认穴。人体三百六十五穴,武者至少要掌握一百零八个要穴。
接下来的教学让张晨风大开眼界。五师叔不仅讲解每个穴位的位置和功能,还演示了不同的刺激手法。有时用银针,有时用艾灸,有时甚至只需手指轻抚。
这是天家独门的抚穴法五师叔的手指在张晨风手臂上轻轻划过,用内力刺激穴位,比银针更温和,见效却更快。
最让张晨风惊讶的是,五师叔还教了他几种急救手法。其中一种回阳手的手法特别神奇,通过在特定穴位输入内力,竟然能让昏迷的人苏醒。
这一招不能轻易使用。这时,师父严肃告诫,耗损极大,非到万不得已不可施展。
午后,赵震山来到书房。他今天脸色有些苍白,右手不自然地垂在身侧。
怎么了?师父皱眉问道。
昨天陪特警队训练,不小心扭到了。赵震山苦笑,老伤了,不碍事。
师父让张晨风上前:你来诊断。
张晨风按照刚学的手法,轻轻按压赵震山的手臂。他感受到教头手臂肌肉异常紧绷,几个穴位有明显的气滞感。
手阳明大肠经气滞,伴有手太阴肺经轻微损伤。张晨风谨慎判断,应该是发力过猛导致的经络扭伤。
师父和五师叔满意地点头:处理方案?
先用艾灸温通手阳明经,再以抚穴法疏导肺经。张晨风答道,配合当归、川芎煎服,三日可愈。
赵震山惊讶地看着张晨风:可以啊小子,说得头头是道。
治疗过程中,张晨风第一次将所学用于实践。他小心地控制着内力,通过手指将温热的气流导入赵震山的穴位。令他惊喜的是,教头手臂的紧绷感果然逐渐缓解。
天赋不错。五师叔难得地称赞,但记住,医者最忌骄傲。一针一穴,都关系到人命。
傍晚时分,师父带着张晨风来到别墅后院的药圃。这里种植着各种草药,有些张晨风连见都没见过。
这是天家秘传的武者三宝师父指着一株开着紫色小花的植物,活血藤,续断草,还有安神花。配合使用,能调理大多数武学损伤。
他摘下一片安神花的叶子让张晨风品尝。叶子入口微苦,但片刻后一股清凉感直通头顶,让人神思清明。
医武不分家,最重要的是平衡。师父望着西斜的夕阳,刚猛如破军九式,需要柔和的医理来调和;治病救人的医术,也需要武功底子来支撑。
回城的车上,张晨风仔细回味着今天的收获。他意识到,师父和五师叔教他的不仅是医术,更是一种处世哲学。刚柔并济,攻守兼备,这才是真正的武学精髓。
当晚,他在修炼日记上郑重写下:今日始知,救人比伤人更难,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