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和、奉孝,诸位,”朱明环顾身边的核心智囊团,沉声道:“城内守军士气已然濒临崩溃,全赖李进一人强撑。强攻虽可破城,但面对李进这等猛将,恐我军将士有所折损。可有良策,既能破城,又能动摇其军心,甚至……有机会收服此将?”
贾诩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模样,闻言微微一笑,捋须道:“主公,破敌之道,攻心为上。我军拥兵数十万,此乃大势。城头守军,惊弓之鸟而已。何须刀兵相见?只需令我等四十万军民,于此城下齐声呐喊,劝其投降,并承诺秋毫无犯。试想,面对四十万人汇聚之声浪,如同天威降临,区区小城守军,谁人能抗?心胆俱裂之下,军心自溃。此乃以势压人,不战而屈人之兵之策也。”
朱明闻言,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确实,在绝对的数量优势面前,任何个体的勇武都会显得苍白。四十万人齐声呐喊,那种精神上的冲击力,足以摧毁绝大多数未经严格训练的守军的意志。
这一路上,贾诩屡献奇谋,风头无两,虽无人明言,但同为顶尖谋士,郭嘉、沮授、田丰等人心中岂能没有一丝较劲之意?尤其是年轻气盛的郭嘉,此刻见贾诩又先声夺人,哪里还忍得住。
他轻轻掂了掂手中的酒葫芦,仰头啜饮一口,随即洒脱一笑,上前一步,对朱明拱手道:“主公,文和兄所言,乃堂堂正正之师,大势碾压,自是王道。然,嘉以为,或可在此基础之上,再添一把火,让这乘氏守军,尤其是那李进,更深刻地体会到我军之威,非仅在人众,更在兵精!”
“哦?”朱明眼睛一亮,他知道郭嘉素有急智,往往有出人意料之举,“奉孝有何妙计,速速道来!”
郭嘉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朗声道:“在四十万军民齐声劝降,以大势压迫其心神之后,我军可择其精锐,于城下弓箭射程之外,列队行进,高呼各自战号,耀我军威!”
他顿了顿,具体阐述道:“命高顺将军之陷阵营,呼喊其‘冲锋之势,有进无退;陷阵之志,有死无生’之誓!”
“命王平将军之无当飞军,呼喊‘无当无当,势无可挡;翻山越脊,如履平地’之傲!”
“命华雄将军之西凉铁骑,呼喊‘西凉铁骑,勇者无敌;马蹄之下,吾即真理’之狂!”
“命许褚将军之黄巾力士,呼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之烈!”
“命太史慈将军之弓兵,呼喊‘弓弦绷,飞鸟惊;箭雨至,天下平’之厉!”
郭嘉每说一句,帐内诸将的眼睛便亮一分。这些口号,或悲壮,或彪悍,或霸道,或决绝,或森严,完美地契合了各支部队的特点与气质,听得人热血沸腾,仿佛已见旌旗所指,所向披靡!
高顺微微颔首,陷阵营的口号是他亲自所定,早已融入军魂。张飞听得哇哇大叫:“好!好个‘马蹄之下,吾即真理’!俺老张喜欢!” 连一向沉稳的赵云,眼中也流露出激赏之色。
郭嘉见效果达到,微微一笑,继续道:“以上各部,皆为军中翘楚,以其独特战号彰显锐气。至于其余诸军,则可同声呼喊更具我‘替天行道’气势之口号,如——‘除暴安良!匡扶正义!替天行道!’以及,‘我命由我不由天!天若阻我连天斩!’”
“我命由我不由天!天若阻我连天斩!”朱明反复咀嚼着这两句话,只觉得一股逆天而上、主宰自身命运的豪情沛然而生,忍不住抚掌大赞:“妙!妙极!奉孝此计,不仅是攻心,更是扬威,更是凝聚我军心之气!此非简单呐喊,而是……而是向我全军,向敌人,向这天下,展示我辈之志向与力量!”
他甚至想到了一个词——“阅兵”!郭嘉此法,俨然就是一场战意盎然的战场阅兵,心理威慑力极大。
贾诩在一旁也是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郭嘉此计,确实是对他“大势压人”之策的绝佳补充与升华,将心理战运用到了更高层次。
“好!就依奉孝之计!”朱明不再犹豫,霍然起身,目光扫过帐内群情激昂的文武,“传令下去!各营依计行事,让这乘氏小城,好好感受一下,何为‘替天行道’之师的天威!”
命令迅速被传达至全军。庞大的队伍开始调整,四十万军民如同一个整体,缓缓展开阵型,面向乘氏县,形成巨大的半圆包围。各支被点名的精锐部队则在军官的带领下,开始熟悉和练习那令人心潮澎湃的战号。
一场旨在摧垮敌人意志、彰显己方军威的宏大“表演”,即将在这乘氏城下拉开序幕。而城头上的李进与守军,尚不知他们将要面对的,是何等震撼心灵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