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雯沿着湖边小径往前走,脚步没停。阳光照在脸上,暖的,不像心口那块曾经压着的东西。她路过梧桐树,抬手摸了下粗糙的树皮,指尖蹭过一道旧刻痕——那是大一那年她偷偷刻下的名字缩写,现在看来,真幼稚。
她收回手,继续往教学楼方向走。帆布包拉链开了条缝,露出一角粉色包装纸,她顺手往里塞了塞,没多想。
走到食堂门口,人多了起来。两个女生站在台阶上,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能听见。
“听说了吗?律政真把琴雯甩了。”
“早该分了,一个法学院系草,怎么可能跟个经济系普通女生长久?家里能同意才怪。”
琴雯听见了,脚步没变,也没抬头。她只当是风吹过耳畔,左耳进右耳出。脑子里闪过昨晚系统弹出的金色礼包提示,还有账户里刚到账的五百万生活基金。她现在要操心的是投资酒店、找经理人、签合同,哪有空去管别人嘴里嚼出来的碎话。
她径直穿过人群,进了教学楼。
教室在三楼,推门前她深吸一口气。门开的瞬间,里面谈笑的声音低了几分。后排靠窗那个她常坐的位置,已经被林晓柔的朋友占了。对方看见她,眼神闪了一下,没动。
琴雯没说什么,拎包走到前排,拉开椅子坐下。她从包里拿出笔记本和笔,翻开昨天没看完的经济案例分析材料,低头读起来。字句清晰,逻辑严密。
旁边男生翻书时故意发出响声,又压低声音对同桌说:“装什么,还不是被甩的那个?”
琴雯抬眼,看了他一眼,笑了:“你考试能不及格,我也能被甩,大家各有擅长。”
全班愣了一秒,随即爆笑。那男生脸涨红,低头不吭声了。
她没再理会,继续看书。嘴角还挂着点笑意。以前这种话能让她整晚睡不着,躲在被窝里哭。现在?也就一笑而过。她都是百亿身家继承人了,还会怕一个挂科三次的男生嘲讽?
下课铃响,她合上本子,起身收拾东西。没人过来搭话,也没人问她好不好。她不在乎。朋友圈早就不是靠谁施舍温情维持的。
走出教学楼,天有点阴,风卷着落叶打转。她拐去图书馆还书,路过公告栏时,瞥见几张创业大赛的海报。秦治的名字赫然在列,还是负责人。
她停下两秒,随即绕开。那种地方,她不会再凑热闹了。舔狗换不来尊重,钱才能换来话语权。她现在要的是实打实的项目落地,校园里的创业太小了,已经不够我玩的了。
回到宿舍楼下,她掏出手机,看了眼时间。刚进门,电梯里几个女生低声议论:
“你说琴雯是不是真傍上谁了?前脚分手,后脚就给主播买百万名表?”
“赵小曼说她亲眼看见的,还被人送了水晶手链……啧,来钱太快了吧。”
琴雯站在电梯外,听着,没进去。等她们走了,她才按上行键。到了四楼,走廊安静。她掏出钥匙开门。
赵小曼不在。桌上堆着一堆快递盒,全是些便宜化妆品和仿牌包包。琴雯把包放下,走到书桌前坐下,打开笔记本。屏幕亮起,她调出银行App,余额显示:107,263,201.元。
她盯着数字看了两秒,关掉页面。
刚合上电脑,手机响了。来电显示:周老师。
她接起来,语气轻松:“老师好。”
“琴雯啊,”周伯涛声音温和,“我听说了些事,你别往心里去。学生之间传闲话,向来没谱。”
琴雯笑了笑:“我没放心上,那些话还不如齐宇讲的冷笑话有意思。”
电话那头顿了顿,周伯涛轻笑一声:“你还是一如既往,坚强。”
“没必要搭理他们。”她说,“我现在更关心赚钱。老师,您最近有没有靠谱项目?我想投点钱试试连锁酒店以外的方向。”
“哦?”周伯涛语气认真起来,“你资金已经到位了?”
“嗯嗯,家族又给我打钱了。”她说,“我不想光躺着收利息。酒店项目李哲在推进,但我得找第二条路。艺术、教育、科技都行,只要能赚钱我都想试试,再说有老师在,肯定靠谱。”
周伯涛沉默几秒,像是在思考。
“你呀,又给我戴高帽,还真有个项目。”他说,“艺术培训类的,主攻青少年美育市场。创始人是我老朋友的学生,清华毕业,做过三年公益支教,去年拿了省级创新奖。团队小但执行力强,缺的就是启动资金。”
琴雯拿起笔,翻开笔记本空白页,写下“艺术培训”。
“规模多大?”
“初期两百万够用,选址在城西老厂区改造区,租金便宜,政策扶持也多。他们做了半年调研。”
“回报周期呢?”
“正常运营的话,十到十四个月回本。不算暴利,但稳定,还能做品牌延伸,可以开分校。”
琴雯点头,笔尖在纸上轻轻点着。
“资料能发我吗?”
“可以,我让助理整理一下,下午发你邮箱。不过……”周伯涛顿了顿,“这项目有个特点——它不完全为赚钱,初衷是填补低收入家庭孩子的艺术教育缺口,不过绝对亏不了。”
琴雯握笔的手停了一下。
她想起高中时,美术课被主科老师霸占,她站在讲台前求了一句“能不能让我们画完这幅素描”,换来的是全班哄笑。
“那就更好了。”她说,“我不缺赚钱的路子,少赚点也可以。缺的是值得投的项目。”
周伯涛笑了:“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等你看完资料,再细聊。”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