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兵平等”的第一课,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激起的涟漪在学员中持续荡漾。来自新三十八师的军官们,虽然表面上不再对席地而坐、直呼其名等形式提出异议,但眼神中的疏离与审视并未完全消散。他们期待着接下来的“正经”战术课程,渴望学到能直接应用于战场的“真本事”。
然而,林晓的第二步教学,再次击碎了他们的预期。
这一天,课程内容是《班排级火力协同与战场态势感知》。学员们被带到一片利用山谷自然地形设置的模拟战场前,这里有模拟的丛林、小溪、土坡和几处简陋的“房屋”废墟。
林晓没有直接讲解枯燥的理论,而是让助教抬来了一块巨大的、表面覆盖着细沙的木盘,旁边还放着许多用木头粗略雕刻成的小人、车辆和武器模型,上面涂着不同颜色以区分敌我。
“这是沙盘,”林晓指着木盘,“用来模拟战场地形和敌我部署。” 这还在传统军官们的理解范围内,沙盘推演他们并不陌生。
但接下来的操作,就让许多人瞠目结舌了。林晓没有像传统推演那样,由指挥官一人下达指令,其他人被动执行。他将来自不同部队的学员混编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加强班,负责在沙盘上完成一项特定的战术任务——例如,夺取小溪对岸由“蓝军”(日军)控制的一个机枪阵地。
“现在,你们每个小组就是一个战斗集体。”林晓说道,“你们需要共同商议,决定进攻路线、火力分配、突击时机。我会扮演战场环境和不可预知因素。” 他顿了顿,补充了一句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把这当成一场游戏,一场用生命做赌注的、最严肃的游戏。你们的任务就是用最小的代价,拿下目标。”
游戏?许多军官的脸色变得古怪起来。战争是流血牺牲,是庄严神圣的,怎么能和“游戏”相提并论?
推演开始。最初,小组内的新三十八师军官们习惯性地试图接管指挥,用命令式的口吻分配任务。但“东方旅”的学员和当地武装的学员往往有不同的想法,他们会提出质疑,甚至直接拿起代表自己的木偶模型,在沙盘上演示自己认为更好的路线。
“这样直冲过去,会暴露在侧面火力下!”
“为什么不派两个人从水下潜过去摸掉哨兵?”
“机枪应该布置在这里,可以封锁更宽的正面!”
争论声此起彼伏。林晓并不制止,反而时不时地“激活”某个蓝军单位,或者模拟一阵突如其来的炮火覆盖,打乱他们原本的计划,迫使各组必须快速反应,重新协调。
最让传统军官们感到“离经叛道”的是,林晓引入了一套极其简化的“规则”。他用不同颜色的豆子代表弹药基数和士兵体力,要求学员们在行动中必须考虑“资源”消耗。他甚至用一个小巧的、系统出品的(伪装成国外新奇玩意儿)、能够显示简单光点的“态势板”,来模拟战场迷雾和有限的通讯能力。
“一排,你们和指挥部的通讯被炮火中断了,现在只能靠约定的信号弹和有限的无线电静默呼叫。”
“二班,你们的弹药消耗过半,必须考虑是继续强攻还是等待补给。”
“日军预备队正在从地图边缘向你们侧翼移动,预计三分钟后接触!”
这些动态的、需要即时判断和协作的指令,让习惯了按部就班、层层汇报的传统军官们手忙脚乱。他们的大脑需要高速运转,不仅要思考战术,还要管理“资源”,更要与小组内那些“不守规矩”、常常提出惊人之语的同伴沟通协作。
“这……这简直是儿戏!”一名来自新三十八师的少校终于忍不住,低声对身旁的同僚抱怨,“打仗岂能如此轻浮?靠扔豆子、看闪光点来决定行动?”
他的声音虽低,却被林晓敏锐地捕捉到了。
林晓没有生气,而是走到了那个小组的沙盘前,指着他们因为沟通不畅、导致一个突击小组陷入“重围”而被判定“全军覆没”的局面,平静地问道:“王少校,你觉得是儿戏?那你告诉我,在真实的战场上,你的传令兵被流弹打死,电台被炸毁,你和连部失去联系,手下的班长各有想法,弹药即将告罄,而鬼子正从你意想不到的方向摸过来的时候,你该怎么办?等着上级的新命令吗?还是像现在这样,抱怨这是‘儿戏’?”
王少校张了张嘴,脸色涨红,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想象的战争,是清晰的命令、明确的战线和英勇的冲锋,而不是这种充满不确定性、需要即时决断和紧密协同的混乱局面。
“我所说的‘游戏’,”林晓的目光扫过所有面露不解或不服的学员,“不是轻视战争,而是用这种模拟的方式,让你们提前体验战场的‘混沌’和‘压力’。在这里出丑、犯错,付出的只是一把豆子,一个木偶。在真正的战场上,付出的就是你和你弟兄们的命!”
他拿起一个代表日军狙击手的木偶,放在沙盘上一个隐蔽的位置:“真正的敌人,不会按照你的操典来打仗。他们会隐藏,会欺骗,会抓住你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往死里打。我们现在要训练的,就是在混乱和压力下,依然能保持思考、有效沟通、并果断行动的能力。这,就是现代战争对基层指挥官的要求!”
一番话,掷地有声。棚屋内再次陷入沉默,但这一次,沉默中多了许多沉思。一些原本觉得这是“胡闹”的军官,看着沙盘上那因为自己一个错误决定而“牺牲”的木偶,额角渗出了冷汗。
查理在一旁操作着那台“态势板”,看着学员们从最初的混乱、抵触,到后来不得不开始尝试倾听、争论、妥协、最终形成合力,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他知道,林晓正在用一种这个时代难以理解的方式,强行给这些未来的军官们植入一种全新的指挥思维。
教学冲突激烈,观念的碰撞火花四溅。这种“游戏化”的指挥训练,无疑是对旧有军事教育体系的一次猛烈冲击。它能否被这些学员真正接受并内化?这种强调主动性、协同性和应变能力的训练,又将在他们回到原部队后,掀起怎样的波澜?而这一切,落在那些始终关注着“野人谷”的各方势力眼中,又会作何解读?悬念,如同沙盘上那不断变化的局势,愈发扑朔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