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日于讲道堂外围偶闻“辨气”之论,赵小二看待周遭事物的眼光,便悄然发生了转变。那清冷女修的一句“灵气蕴藏与流转,皆有定数”,如同在他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于这充斥着废丹与药渣的污浊环境中,顽强地生根发芽。
他依旧每日往返于厚土峰与丹鼎峰后山之间,推着那辆散发着异味的小车,重复着收集、运送、掩埋的枯燥流程。但如今,他的心神不再全然放在尽快完成劳作上,而是分出了一大半,投注到了那些被世人视为无用甚至有害的“废弃物”本身。
他的“据点”,那间堆放工具杂物的简陋石屋,此刻成了他实践“辨气”理论的第一个场所。屋内光线昏暗,只有几缕天光从石缝透入,映照出空气中漂浮的细微尘埃。角落里,除了原本的杂物,多出了几个粗陶盆,里面盛放着他这几日借着清理之便,小心翼翼收集来的、不同种类的药渣。
这些药渣,是炼丹失败后残留的、未经充分凝练的药材残骸,形态各异,气味刺鼻,比之成型的废丹更显杂乱。以往,赵小二对它们唯恐避之不及,但现在,他却如同面对一本本天书,试图从中解读出些许信息。
他蹲在一个陶盆前,盆中是少许赤红色、质地酥脆、仿佛被烈火灼烧过的残渣,隐隐还带着一股燥热的气息。他回想起那日听到的关于“赤阳草”的描述——“性烈,喜阳,其灵气多蕴于花瓣与叶尖,流转迅疾,带有灼热之意”。
赵小二屏住呼吸,努力排除药渣本身刺鼻气味的干扰,将心神缓缓沉静下来,尝试着去“感受”那清冷女修所说的“气”。他并未运转无名口诀引动天地灵气,而是将自身那微薄的神识之力,如同触角般,极其小心地探向那赤红色的药渣。
起初,只能感受到一片混乱与死寂。但当他持续凝神,摒弃焦躁,渐渐进入一种空明的状态时,一种极其微弱的、带着躁动和灼热感的“余韵”,如同灰烬中残存的火星,被他捕捉到了!
这感觉与他引入体内的天地灵气截然不同,更加暴烈,更加芜杂,充满了“火”的特性,但其中确实蕴含着某种残存的、未曾完全散去的“能量”痕迹!与那日听到的描述,隐隐吻合!
他眼中闪过一丝明悟,低声自语:
“原来这赤红色的药渣是‘火灵丹’的……”
虽然无法百分百确定,但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开端!他不再是盲目地处理这些垃圾,而是开始理解它们的“身世”。
他将目光转向另一个陶盆,里面是青黑色、黏糊糊的一团,散发着一种难以形容的、类似谷物腐败又带着点土腥的气味。这味道他有些熟悉,似乎在某些存放粮食的仓库闻到过。
他再次凝神感应。这一次,感受到的“余韵”更加微弱,几乎难以捕捉,性质也截然不同,带着一种沉滞、厚实的感觉,仿佛与大地相连。
结合其形态和气味,一个常见的、最低阶的丹药名字浮现在他脑海。
“那青黑色的……莫非是‘辟谷丹’炼废了?”
辟谷丹,用以替代饮食,主料便是富含精气的灵谷杂粮。炼制失败,灵谷精气未能完美凝聚反遭破坏,便可能呈现出这种青黑黏糊、带着腐败气息的残渣。
成功的喜悦如同清泉,滋润着他因连日劳碌而有些干涸的心田。他兴致勃勃地转向第三盆药渣,那是一些紫黑色的、带着细微绒毛的碎屑,散发着一股甜腻中带着腥气的味道。
他凝神感应,试图捕捉其“气”。然而,这一次的感觉却模糊不清,那甜腻腥气干扰极大,其内蕴含的“余韵”也显得阴冷而粘稠,与他目前所知的所有灵草特性都难以对应。
赵小二皱起了眉头。看来,自己的知识还是太过贫乏。丹道浩瀚,灵草万千,他仅仅偷听到一鳞半爪,远远不够。
他没有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继续观察、学习的决心。他将这盆无法辨认的紫黑色药渣单独标记,留待日后有机会再行探究。
接下来的日子里,赵小二的工作增添了一项隐秘的内容。他不再仅仅是将废丹和药渣视为需要尽快处理的负担,而是将它们当成了最好的“老师”。每一次交接废丹时,他会更加留意不同炼丹房送出的废丹在形态、色泽、气味上的细微差别;每一次清理药渣,他会偷偷留下少量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带回石屋进行更仔细的观察和感应。
他甚至开始尝试,在夜深人静修炼无名口诀、引动天地灵气的同时,分出一丝心神,去感应身旁那些药渣中残存的、微弱而驳杂的“药力之气”,试图体会那清冷女修所说的“流转韵律”。虽然过程艰难,且那驳杂之气对他纯净的灵力修炼并无益处,但这种练习,却让他的神识在对细微能量的感知和分辨上,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磨练。
他就像一块贪婪的海绵,在这无人问津的角落,拼命汲取着一切能够接触到的、与丹道相关的知识,哪怕这些知识来自于失败和废弃物。
胸口的玉珏,在他进行这些“辨气”练习时,偶尔也会传来极其微弱的、几不可察的悸动,似乎对那些蕴含着特定属性“余韵”的药渣有所偏好。这更让赵小二确信,自己的方向没有错。